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Panel Data模型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高收入地区,因此应加快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进程。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城市化分别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互动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否协调应结合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从工业化、城市化及其互动发展的内涵出发,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考察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后,开始进入协调发展的阶段,目前仍面临体制障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促进江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协调发展,应加快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协调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城市人居环境恶化、户籍制度阻碍人口迁移、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的障碍.本文在分析上述障碍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教训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以户籍制度的改革入手消除城市化障碍,以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式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城市化良性发展,同时也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难以判定.然而从工业总产值指数与城市化率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仍然明显.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工业难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畸形时,重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时,重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工业化、商品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城乡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看,经济发展过程引起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动又反过来影响(促进或制约)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加强对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考察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探索促进经济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土地二元结构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比重是最重要指标。城市化进程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不过随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战略与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化发展与城市化战略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实施的两种战略。当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城镇化战略应该及时升格为城市化战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战略转变的阀值,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强化城镇化与城市化之间形成的良性循环,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贵州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对碳排放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然后根据可量化因素:人均收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水平和环境规章强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而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收入存在正向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工业化水平提高是导致贵州省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环境规章强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均碳排放。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会导致对能源消费需求增加1.641%。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存在着从城市化到能源消费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是能源消费量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1%,能源密度下降0.3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中国人均能源消费可能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这与中国较低的人文发展水平相关,但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会促进能源密度的下降,从而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工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工业化,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未来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大跃进时期的工业化是重数量忽视质量的典型,这种工业发展战略导致了贵州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改革开放后贵州选择了低速度扩张的工业化道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过度重工业化”道路、利润率相对低的工业化道路.即贵州工业是在低起点、低水平上、忽视质量的扩张,具体地讲,走的是一条依托资源开采及粗加工为主的“过度”重工业化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时,我们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而是在低水平的数量扩张.未来贵州工业化路径在选择上,应调整我们的工业化战略,改低速度、低水平的数量扩张战略为质量优先战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回归分析法研究了辽宁省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与对外开放程度对则呈现出负向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属于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主体,其自身发展关乎"海西"全局,研究福建省城市化与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海西"城市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选用福建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检验以及脉冲响应技术对城市化与财政基本建设投资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市化是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的Granger原因,本期对上期系统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但调整效应不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高速公路铁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将会对沿线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贵州是内陆山区省份,是欠发达地区.贵州的落后,原因很多,但长期以来,交通问题是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今年开工的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和贵广高速铁路,提高了贵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将对贵州省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对此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人均GDP、GDP的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值、城市化水平等5个方面的指标,对吉林省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判断,结果表明:尽管各指标所反映的吉林省工业化发展所处阶段有所冲突,但从总体上看,吉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和碳排放之间关系密切,现有研究多从单一维度来衡量城市化,而忽略了城市化的多维性。基于31省2017—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首先对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然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省域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发展态势不均衡,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迅速,东部和中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不显著,两级分化现象逐渐削弱。(2)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相邻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相关性,逐渐向区域均衡发展的碳排放态势转变。(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以及煤炭消费量增加是驱动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区域技术水平升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对服务业影响的一般规律相背离,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率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人口规模指数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存在负贡献作用"等若干悖论,并重点从制度安排、阶段特征等角度解释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相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背景及动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的农村工业化,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城市化及工业化进入成熟增长阶段以后,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通过城市工业向乡村扩散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因此,一方面,较低的衣村人口比重和强大的城市工业实力,使得这些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大约20年左右)基本完成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主要受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发达国家农村工业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的隐形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指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人们在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时,为节省时间和其它资源而向特定空间聚集的过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自然和必然性的现象。城市化主要是通过工业化来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工业化则创造了企业群落,这就需要聚集地。这种聚集地的不断出现、扩大,就是我们所讲的城市化。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化、城市化是三位一体的,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