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机制铜元是在清末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机制银元发行以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制铜元。铜元开始是作为银元的辅币,对银元作价的。广东初制的铜元,币面书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没有方孔而为满文"宝广"两字,上环书"广东省造",下环书"每百枚换一圆",即百枚铜元折合一枚银元,  相似文献   

2.
温苏 《西安金融》2004,(2):64-64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是中国铜元元始祖。“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广东省因停铸制钱而闹钱荒,……为了救济铜荒,解决全省财政经费,广东钱局会同善后局详情秉陈两广总督李鸿章和广东巡抚德寿,陈述仿造铜仙的理由,经李鸿章批准,于同年元月在广州造币厂开造铜元。”①始开中国铜元之先河。“首造的铜元重二钱,成色为铜占百分之九十五,铅占百分之四,锡占百分之一,”②俗称红铜或紫铜。这说的是广东省光绪元宝(一仙)或(十文)铜元,其铸造铜质,均为红铜(或称紫铜)。最近,笔者在整理历年所收集的数千枚铜元中,拣出黄铜质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元二…  相似文献   

3.
本人最近在泉市上购得一枚改铸兼面背错配的机制铜元,现将其介绍如下,以飨同好. 这枚铜元系用朝鲜国铜元改铸而成,它经重新冲压后成为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  相似文献   

4.
"成泰通宝""十文"铜钱,是越南阮朝后期成泰帝阮福昭在成泰年间(公元1900-1906年)所铸.成泰帝阮福昭在成泰元年(公元1890年)就开始铸造"成泰通宝"小平钱,大版别有光背和背文"十文"两种.这种小平钱的钱体一般都比较小,重量也轻,其钱文书法则继承了"嗣德通宝"和"同庆通宝"小平钱的遗风.到成泰后期,我国香港开始铸造"当十"铜元,清政府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省首次铸造了"十文"铜元.所以越南成泰通宝"十文"钱,就是在香港铸造"当十文"和清政府铸造"十文"铜元的影响下而按"同庆通宝""当十文"铜钱大样而铸造的.成泰通宝"十文"钱,一般都比香港所铸"当十文"和清政府所铸"十文"铜元要小要轻,与"同庆通宝""当十"钱的钱径和重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这枚在容县容城一姓余的钱币摊位上收集到的铜元,原版是"中华民国四年广东省造壹仙铜币",它的背面"/"字已磨去,加上钢模戳印"万生"二字,笔者就称其为"万生铜元".由于钢模冲损较大,致使字迹不很清晰,故冲压多次,但"万生"二字仍可确辨,如图所示.<容县志>记载:"广东铜元早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就开始流通于容县市面,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铜元停止流通."由于流通时间长,数量大.至今留存下来的广东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壹仙铜币及其他省的铜元还较多,但加盖"万生"二字的,目前就仅仅发现这一枚.显然,这是一枚代价币.当笔者发现此币时,就很敏感联想起解放前容城的万生堂中药店,经多方打听查访,终于找到了万生堂药店的店主后代浦章才,通过他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史实,基本上搞清了这枚"万生铜元"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安徽光绪十文铜元中心花的版式不少,按其币面的纪值来分,可分为两大类--"当制钱十文"和"当十".从其币背的龙图来分,也可分为两大类--坐龙和水龙.为了更好地探讨其版式,我们先对法国人邬德华著的《中国十文铜元》和广西钱币学会编著的《中国十文铜元版式研究》两书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7.
一、学术界的争论 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台湾曾铸行过数种银币:一曰"寿星"银饼,台湾俗称"老公饼".此种银币有两种版式和重量:一种是正面主图为持拐寿星像,两侧铸有"足纹银饼"、"道光年造"八字,寿星下面,铸"库平柒贰"四字,背面的上下左右刻有"台湾府铸"四个大满文.另一种版式是正面除了主图持拐寿星像基本相同之外,两侧刻有"同治元年"、"嘉义县造"八字,背面则有"足纹通行军饷"六字.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在大铸金属硬币,其材质绝大数为青铜,极少数为赤铜.楚国却独树一帜地铸造了一种特殊的金属硬币:楚金版,或称"印子金",也叫"楚爰金".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末,北京平安大街上出现了新的广告牌,共计50块,在路两侧依次排开.画面是以三位百岁老人为主体,以"一辈子只有平安好"为广告语.这组平安保险公司的广告刚一露面,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首都多家媒体更是以多种方式对这款广告的创意画面、人物等进行了报道,不仅让人们记住了平安保险公司,而且也引来了有关广告文化的深层探讨.按广告画面介绍,三位百岁老人分别是:生于光绪二十五年的王王氏,现年101岁,住在北京东城区魏家胡同;生于光绪二十七年的尹明德,现年99岁,住在东城区南河沿,是三个老人中唯一的男性;生于光绪二十七年的白玉敏,现年99岁,住在北京西城区德胜门外.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我在中山北街-建筑工地上购得一串古钱币,约有110余枚.这串钱币大部分是北宋钱,有少量的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还有三枚西夏"天盛元宝".另有一枚很怪的钱币,形似小平钱,直径25mm;穿5mm;厚1.3mm;重3.5g.正面上下直读"忽雷",右左读"驳马",背面是一匹奔驰的骏马,品像一般(见图).对这枚钱的含意我一直不清楚,后我去请教我区著名考古学家牛达生教授和我区著名钱币收藏家张志超先生,经多方查证,已知"忽雷驳"为唐朝开国名将秦琼(叔宝)的战马名,"忽雷驳马"钱应是一枚"马钱".  相似文献   

11.
"八省大洋券",就是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于1926年发行的广西银行纸币的加盖票.这批票用5元、10元券加盖后,由广西省通用货币转变为八省通用的军用票.1926年广西银行10元币:正面主色为棕黄色,币面的左圆框内图案为广西省政府大门,右边圆框内图案为桂林象鼻山及漓江景;币面正中下部标明的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五年印".背面颜色为藕褐色,图案为长城景观.5元币:背面图案均与10元币图案相同,正面主色为蓝色,背面颜色为绿色.一元币:正面主色为绿色,左右两边的圆框内均为风景名胜图案;背面颜色近似黑色,图案为北京市地坛古迹景观."八省大洋券"就是用上述10元、5元、1元券加盖而成.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母爱有声,父爱无言.可那"无言",并不是没有话语,而是把爱的语言深埋心底、字字玑珠.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父亲教诲自己的孩子都是情真意切.可是,读完下面这两封饱含父爱的信后却能让人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0月初,笔者在乡下一老翁处集得一枚崇祯通宝背"寿"折十钱.此钱铜质细腻,铜色金黄.钱文端庄规整,钱背铸一草体"寿"字,书法自然洒脱.经测量,此钱外径4.8厘米,穿径1.1厘米,厚0.16厘米,重13克(见图).遗憾的是钱身因磨损过薄而裂成两半,但此钱仍是一枚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4.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8):7-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金融信息化'泛珠'2007·南昌论坛",籍此机会,我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向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各银行系统及其它行业科技战线上的各位领导和会议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一、四大国有银行重点在于"守住江山" 四大国有银行是由国家直接出资经营的,可以说是新版"三国演义"中的"正统汉室",并且"挟"国家已超"诸候".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国有银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支柱,其分支机构也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农历虎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建立20周年.股市整体呈弱市局面. 测不准的一年 据统计,专业机构在弱市之中,不仅对指数点位的预测偏离较远,对于个股,统计2010年初各大机构的"十大金股",平均而言,其含金量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系列归零案,上诉机构已明确阐明了其在归零问题上的立场,并且通过一致的认定归零违法的裁决,在归零实践下创造了"宪法性裁决".本文分析了"宪法性裁决"在归零这个主题下出现的原因,以及"宪法性裁决"在WTO框架下存在的一些特殊性,另外也会涉及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司法造法"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胡可是<非诚勿扰>中尽人皆知的"股票女",但生活中她同样是炒股高手--2008年在A股到达5000点时全身而退,至今仍被圈内明星们津津乐道.2007年底,胡可坚决投入上百万元认购华谊兄弟36万股原始股,两年后随着公司创业板上市成功,她一夜暴富坐拥超千万元.但胡可最擅长的领域是房产投资,甚至仅仅凭借一份楼书就能判断出楼盘的升值潜力.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边拍戏的胡可,其实性格并不是那么外向,她甚至爆料自己"每次出镜前都必须要将自己调动到比较亢奋的状态中".相比做主持人,胡可觉得拍戏更适合她的个性,因为不用太费脑子.就这样一个"怕累"的女明星,在理财上却从不怕麻烦,也从不叫累,反倒是很享受理财的节奏和感觉.  相似文献   

19.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曾一度出现反复,但进入三季度各主要经济指标又再度回稳,缓解了各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宏观经济既未能形成乐观者预期的"V型反转",也没有如悲观者所担心的出现"二次探底",而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保持了继续复苏的走势.宏观经济"乍暖还寒",但未来走势仍阴晴难测.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操作也将面对一系列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日本大肆鼓噪"人民币升值"论,主要有两个原因.从国际方面看,美日经济处于衰退期,为了防止进一步衰退,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为此,日本财长盐川正十朗把要求"人民币升值"作为提案递交给七国财长会议.美国<商业周刊>也叫嚣:"中国的通货紧缩正在危及全球经济",要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由于美伊战争的因素,导致日本提案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