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通过“输血”帮助贫困地区完善自身“造血”机能的扶贫方针指导下,对扶贫资金采取改无偿拨款为低息贷款有偿使用,集中力量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强调投资效益等。这是当前扶贫工作切合实际的重大改进。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着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群众建立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致富,为下个世纪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定扎实基础的艰巨任务。如何紧紧抓住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机遇,在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增加效益的方针,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贫困地区支柱产业开发的经济格局,依托支柱产业开发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口号提出以来,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几年的政策实施,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制约农村贫困地区经贸发展的问题,导致脱贫效果不明显。为保证农村贫困地区尽快完成脱贫目标,需要针对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精准扶贫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贸发展的政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工代赈——贫困地区农业投入的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贫困地区长期因缺少投入而引起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日趋恶化问题是扶贫攻坚和提高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一个“攻坚点”。以工代赈这种国家对贫困地区采取的特殊扶持投资形式,以国家资金投入为主,充分调动了地方、集体增加投入的积极性,促使贫困地区农民用有限的财力自觉加大投入、发挥了扶贫资金的带动效应和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的因素。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地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文化扶贫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围绕“扶贫扶人,扶人扶智”这一思路,引导贫困地区农民迅速摆脱贫困是各级政府在扶贫攻坚中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战略是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和开发性金融的主体地位,并将二者有效结合,是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战略资金困境的可行路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战略是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作。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保证区域内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致富,要坚持把贫困人口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引导、  相似文献   

7.
论贫困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庚德昌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完全稳定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在实践中,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和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开发性扶贫方针,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党的科技方针指出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了积极贯彻这一方针 ,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加快我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切实解决全省城乡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组织了 1 0 0个科技扶贫服务队 ,1 0 0 0名科技人员深入全省 74个涉农县 (市区 ) ,重点推广 1 0 0项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是省委、省政府为迎接入世挑战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遵照省委 ,省政府的指示 ,从1 982年以来坚…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发达地区反贫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扶贫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中 ,由于城乡有别与计划经济制度 ,扶贫主要是通过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 ,自然灾害救济 ,优抚等方式 ,被称之为“输血式”扶贫 ,意味着这种扶贫方式难以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八五”期间 ,我国政府反贫困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原先的“输血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 ,扶贫的对象也从人口转向区域。即这期间政府反贫困战略目标是贫困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 ,目的在于通过区域经济的增长 ,带动区域内贫困人口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的…  相似文献   

10.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的“老、少、边、山”穷县。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是每一个扶贫工作者和生活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扶贫工作确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的问题历来十分重视,确立了在“七五”期间解决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并逐步脱贫致富的基本目标,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全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我省也和全国一样,扶贫开发确有成效,正像郭裕怀副省长所指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我省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原因,仍有1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完全解决温饱,贫困地区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扶贫开发任重道远。江总书记指出,贫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扶贫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因此,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的实践实验,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贫困地区发展的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自治区“三七”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开始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关键时刻,如何尽快解决我市9.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25.1万温饱不稳定人口的收入,加速我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达小康步伐,不仅是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是推动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保障我市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迫切要求。为了选准扶贫战略突破口,切实做好新时期我市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贫  相似文献   

14.
一、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 1996年四川巴中等一些贫困地方,以村为单元开展农村扶贫。1997年、1998年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巴中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组织贫困地区学习、推广巴中文明新村建设的经验。新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新世纪头10年选择1万个贫困村开展“万村扶贫”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村为单元、综合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新村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我盟的扶贫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努力促进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村为主战场,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紧密围绕“水利种草养畜扶贫年”活动,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推进,标准化建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直接面向最贫困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接面向最贫困人口许军我国扶贫工作方针的三次重大调整适应改革形势的发展,我国的扶贫工作方针已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1978年~1985年。这一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富民政策取代了人民公社时期“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体制的变革为我国农村经济全面恢复起...  相似文献   

17.
2003年赤峰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巩固温饱成果实现贫困农牧民稳定增收为目标,以“水”为中心,以产业化扶贫为主线,以科技扶贫为治本措施,集中人、财、物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水利种草养畜扶贫年”活动,认真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和移民扶贫及世行项目;坚持把扶贫开发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风沙源治理、生态移民等建设项目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解困的步伐,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做出新贡献。2003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是:解决10万未温饱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15万初步温饱贫困人口的稳定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决战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尚未脱贫的农户大都集中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 ,脱贫难度大 ;二是已经脱贫的部分农户因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基本手段 ,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把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与解决温饱结合起来 ,如何把建立贫困地区支柱产业 ,促进贫困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 ,是当前寻找扶贫攻坚新思路的重要课题。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攻坚的新矛盾、新问题(一)贫困地区物质条件的逐渐弱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使扶贫攻坚难度增大。贫困地…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我国扶贫工作的目标主要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取得显著成效。90年代,在已经解决了温饱的贫困地区,农民要奔小康逐步致富,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必须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进行彻底的变革:在扶贫的目标上,要变追求产量产值的最大化为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在扶贫的指导思想上,要变解决温饱为实现小康逐步致富;在扶贫的考核标准上,要变实物为指标考核为价值指标考核;在扶贫的效益上,要变重社会效益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在扶贫点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走向大扶贫     
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努力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相对于过去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和专项扶贫计划推动的局面,一个“大扶贫”的工作格局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