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6,(10):206-20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是在跨区扩张的经营过程中城商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也在逐渐的暴露,这些问题和风险会阻碍城商行跨区扩张的脚步,因此解决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的风险成为其首当其冲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现状以及经营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具体分析了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的所面临的风险,最后针对其跨区域经营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内二十四家中小商业银行为对象,采集2005—2011年相关数据来分析银行跨区域经营绩效,采用多元回归实证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回答,进而对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对农村商业银行制定了相对较松的经济政策。曾经的农村信用社逐步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拓宽经济经营范围,打破地域限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商业银行准备跨区域经营。实现跨区域经营虽然意味着农村城市化以及农业科技化,但是在人力、技术以及风险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就农村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做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闯 《财贸经济》2006,(8):59-65
本文应用35个中国跨区域经营的零售企业和23个在中国市场跨区域经营的跨国零售企业店铺布局的调查数据对中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外零售企业都选择了大型超市和超市作为跨区域扩张的主导业态,而本土企业的业态组合更加复杂;本土企业的市场覆盖率高于跨国企业,但其店铺网络呈现出"广泛覆盖,局部密集"的特征;跨国企业在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战略布局意图比本土企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措施,但由于城商行过于追求机构扩张,导致公司治理、管理体系、产品创新等严重滞后,出现了诸多经营风险。本文选取中小城市为例,通过分析廊坊地区各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与风险,给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也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措施,但由于城商行过于追求机构扩张,导致公司治理、管理体系、产品创新等严重滞后,出现了诸多经营风险。本文选取中小城市为例,通过分析廊坊地区各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与风险,给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也为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跨区域扩张已经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借鉴西方现有文献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跨区域扩张的动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给出我国房地产企业跨区域扩张的九种动机及其理论解释,为房地产企业跨区域扩张战略的制定及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商》2016,(9):161-162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商业银行的作用已经变得十分的突出,特别是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资金支持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与完善,商业银行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自身的跨区域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通过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往往能够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产生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管理以及战略经营方面的一些因素,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当中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针对其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从而采取更为有利的措施,更好的发挥出城市商业的作用,促进其实现更为健康完善的跨区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2005年~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于其能否通过跨区域经营实现降低贷款损失风险,提升自身业绩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程度与它的经营业绩和信用风险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与此相反,总分行之间距离的增加则会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价值,增加其贷款的违约风险。因此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权衡两方面利弊,避免盲目地进行区域扩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5家大银行和9家股份制银行1997—2008年间跨区域发展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发现跨区域发展有助于大银行提高效率和降低风险,但不利于中小银行效率提高和风险降低。因此,大银行适度跨区域发展可获得理论上所谓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风险分散化等好处;中小银行却不宜盲目跨区域扩张,应把一定区域内从事关系型银行业务作为长期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要由企业跨区扩张活动来完成。企业跨区扩张的动因是复杂的,但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利;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企业跨区扩张正是作用于这4个方面来推动区域经济走向协调发展的,即密切区域经济联系、促使区域分工趋向合理、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以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2.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吉光 《中国市场》2011,(24):45-51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的不断深化以及跨区域经济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入到跨区域发展的队伍之中。毫无疑问,经营地域的突破为城商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在监管环境仍不完善、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城商行的跨区域发展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在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产生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就此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是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革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模式有并购重组和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两种,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作出选择。城市商业银行要进行跨区域经营,就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合理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革、转变经营模式,逐渐发展成熟。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的资金与金融服务提供者,其与大型银行机构互为补充,成为我国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健康稳健发展的根基。据此,以洛阳银行为例,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优势与劣势,简析了其跨区域发展的机会和面临问题,并给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特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2005年至2009年底全国31家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分析,本文从不同角度人手研究我国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特点,总结出了以下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的现状.首先对大型零售企业进行界定.本文所涉及的“大型零售企业”是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零售企业前百强为标准.凡在近5年(2000年~2005年)内一直保持前一百强的零售企业被认为是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大型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经阶段.据相关数据表明.2004年世界百强企业中.平均每家在7个国家和本国的90%的地区有自己的连锁店,而且实现了跨地区扩张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明显快于没有跨区域扩张的零售企业。目前.我国零售市场处于一个大调整和筛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一批能力强、区域化程度高的大型零售企业是很必要的。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在扩张中区域限制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零售企业患有发展的先天性不足。本文将从企业实力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企业跨区域扩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前,零售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各大零售企业纷纷采取跨区扩张的方式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百货业作为国内传统的零售企业,如何通过跨区域扩张模式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是当前百货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些国内国际知名百货的跨区扩张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国内更多的百货企业实行跨区扩张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时下,放眼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扩张几乎已是遍地开花。更名、扩张、上市成为城商行发展的三部曲,一些经营业绩较好的大型城市商业银行首先更名,去掉原有名称中的市字,淡化地区色彩,淡化政府色彩;同时积极跨区经营,发展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的银行,剑指上市。  相似文献   

19.
谢孝国 《中国报业》2008,(11):29-31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报业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中兴起于上世纪末目前正在珠三角大行其道的报业跨区域运营,在全国报业扩张变革中最具探索意义。目前,广州报业区域运营架构概括起来有两种模式:以采编为中心的办事处模式和以经营为中心的公司制模式,二者统称为块状模式;采编、经营、发行三架马车并驱的直管模式和经营实行代理制模式,二者统称为条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动因分析着手,研究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三种现行主要模式。通过结合具体的案例研究,以江苏银行为例,对城商行跨区域发展模式选择和成长进步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