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丽 《科技和产业》2018,(11):53-57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和互联网经济的强势发力,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凸显。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已进入了“量化”和“质化”并重的新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岗位胜任力视角,研究创新驱动发展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于组织选拔符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期要求的人才以及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先进的美国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当作一个战略性的业务单位来看待。在这一趋势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开始辨认谁是自己的客户.实施以客户为导向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李政 《改革与开放》2015,(4):128+98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更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司的长远发展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胜任力的提出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引发了新的思路,构建了新的模式。本文通过对胜任力的概念及特性进行论述,同时进一步探析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只有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各项生产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企业的岗位多种多样,员工的能力有参差不同,想要将企业员工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就必须考虑员工的胜任力问题。员工的胜任力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时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只有认真协调员工的胜任能力,才能具体地提高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做好员工胜任力工作,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使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具体研究了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对该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建立和应用胜任力模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cClelland在其有标志意义的文章《At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提出胜任力概念。随即,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靡一时,成为一个前沿的管理理念,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胜任特征体系。我国管理界于90年代开始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为对象的研究和应用,现阶段,管理和工商业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对胜任力的研究是建立选拔和培养优秀管理者的科学体系的基础,可以为管理者的鉴别、培训和评价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胜任力模型成为我国管理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许多以胜任特征建模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咨询公司创建和构造了各种胜任特征模型数据和通用胜任特征字典,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以建立胜任模型和开展相关培训为业务的管理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研究胜任力模型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万思  任玮  姚圣娟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96-100
自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之后,胜任力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至今仍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对7省市20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电话访谈,编制了<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量表>,并发放给10省市的600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构建包括职能胜任力和个人胜任力两个构面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赢得支持、以身作则、有效分配、自信、激励他人、号召力、增进士气、保密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坚持、更新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商业知识.  相似文献   

7.
由麦克利兰在1973年所提出的"胜任力"概念,可以将其解构为:职业、行为、战略综合等三个维度。在胜任力水平视角下的人力资源调度策略为,在职业维度下评价一线技术人员的能力、在行为维度下评价分项目负责人的能力、在战略综合维度下评价总项目负责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知识员工管理者角色与胜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思  姚圣娟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35-140
文章基于知识工作、知识员工与知识员工管理者研究,以及管理胜任力研究,结合知识员工管理者角色分析,探讨三个管理层次知识员工管理者的胜任力.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考核主要是从其是否能够有效的组织企业员工积极投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及企业目标的实现工作当中.人员胜任力模型是整合人力资源服务和功能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在充满竞争的工作岗位上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重点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及其在帮助企业步入良性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胜任力是指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与绩效有关的行为和引起此种行为的内在特征。本文在对广州和武汉猎头顾问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猎头顾问的胜任力因素,并基于此胜任力模型建立对猎头顾问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在各大企业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改革,就必须认识胜任力的概念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特征,通过分析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意义与基本方法,对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也希望可以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胜任力模型理论,运用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供电企业生产类员工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初步构建生产类岗位胜任力模型结构,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结构与样本数据的适配性。最终构建了涉及计划推行、自我管理、独立与合作、思维与体能、学习与发展、风险与成本六个维度,包括22项胜任指标的供电企业生产类岗位胜任力模型。  相似文献   

13.
近来,基于胜任力的研究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研究的重点,许多企业也已建立了关键职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肯定胜任力模型在管理实践中的积极意义时,还需对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正确的认识,避免僵化地看待、应用胜任力模型,以至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对此,笔者基于管理伦理的视角,从模型的建立、人力资源配置、培训、绩效考核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各项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而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一线工作经验,从招聘、培训以及绩效三个方面阐述了胜任力模型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具体来看,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招聘的过程中,需要在岗位分析、构建胜任力模型、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初选、笔试、面试以及录用等不同的步骤中有效融合胜任力模型。对于培训工作来说,则要以学校的战略以及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员工的胜任力缺陷,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在绩效工作中,则要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360°评价法对员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常常被定义为: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itz)在20世纪60年代依据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突破性的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  相似文献   

17.
杨长虹  陈妍 《特区经济》2005,(12):347-348
一、企业家才能的相关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人们认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四部分构成了生产要素,在这四种生产要素中企业家才能则是其灵魂性的要素。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领导的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冒险精神、自信、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15日,就在美国政府刚刚出手救助“两房”没几天,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与此同时,全美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低价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也因急需巨额融资被美国政府接管。紧接着,全美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全球金融市场,显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爆发。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如狂风暴雨般扫荡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9.
20.
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的收纳和发挥,在这其中,人力资源的招聘就是一个重要环节。从观察和研究表明,传统的招聘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新兴的胜任力模型的招聘模式却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找到与招聘岗位最匹配的人才,以快速加入公司的运作,加快公司发展的步伐。所以,这里我们将就胜任力模型的招聘模式在这里研究一下具体的策略,以求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