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1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这次"抽查"是继2010年审计署对全国地方债进行全面审计后的再次摸底。而在上次审计中,这36个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便已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0.72万亿元)的31.79%。  相似文献   

2.
摸清债务"家底",对地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控制金融风险是这次审计的根本目的。8月1日,一场针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的"审计风暴"全面展开,国家审计署网站通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据悉,此次审计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  相似文献   

3.
6月10日,阂家审计署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  相似文献   

4.
国家审计署发布官方统计认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审计长刘家义强调指出:审计调查地区的政府性债务有96%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要求,全国审计机关于8月1日起全面展开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 这是审计署第二次组织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同时也是首次展开包括中央在内的五级政府性债务彻底摸底和测评。期待通过这次审计,能够切实摸清政府性债务这一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至为重要与敏感的基本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行之有据地对其实施有效梳理与管控。  相似文献   

6.
国家审计署发布官方统计认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审计长刘家义强调指出:审计调查地区的政府性债务有96%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本来应当是中国国家最为权威  相似文献   

7.
国家审计署2010年6月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审计调查了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此次审计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特别是2009年地方债务增长迅速。在审计的2.79万亿元政府性债务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报告显示,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11,(18):10-11
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今年上半年,中国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从债务规模看,如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45%,低于100%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9.
余金玉 《浙江经济》2014,(17):53-53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投资拉动"难以为继。审计署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性债务为30.27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为17.89万亿元,其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9万亿元。债务的集中到期,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的陡然降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紧缩,金融部门对政府贷款"明松暗紧",致使地方政府"腹背受敌"。"旧债还不起,新债借不到","拆东墙补西墙"、饮鸩止渴的尴尬处境,让政府的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疾速扩张,2011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比2008年和2009年的债务余额分别上涨23.48%和61.29%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被视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透明度与规范性,推进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程的重要一环。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  相似文献   

11.
李梦洁 《北方经济》2011,(19):81-82
一、引言2011年6月27日,审计署公布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账单":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涉及37.4万个项目、187.3万笔债务。同时审计显示,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债务的第一大举债主体,2010年末包括贷款、企业债等在内的全部债务余额为4.97万亿元,分布在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但根据央行6月1日发布的《2010年  相似文献   

12.
张宏 《中国报道》2014,(2):60-62
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此次审计,历时两个多月,被视为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的正式“摸家底”,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最新审计结果数据的详尽度和透明度较高,降低了对于地方政府实际负债情况的不确定性,也为未来地方债的进一步管控扫清了一些障碍。本期“热点关注”聚焦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围绕最新审计报告,深入分析我国地方债的现实状况、潜藏风险、产生原因、认识误区和可供选择的规范化解之道,以期为读者提供对我国地方债的立体认知和理性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一周要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0,(25):24-24
榜地方债《审计工作报告》首次披露 6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09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审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一周要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0,(25):24-24
榜地方债《审计工作报告》首次披露 6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09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审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数字     
国家审计署9月11日发布了2006年第5号审计公告,公布了42个部门单位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据对已完成项目情况的统计,审计署上半年共审计184个单位,专项审计调查31个单位,查出违规问题金额223亿元。查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99亿元。  相似文献   

16.
揭秘地方债     
8月1日,一场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摸底的"审计风暴"已展开,此次审计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这也是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审计署突然行动的背后,是部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的隐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无力还债的现实。中国迅速攀升的地方政府债务一直以来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地方债一旦失控,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甚至造成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17.
刘洋 《改革与开放》2014,(15):23-2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合规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不久前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截至2013年6月全国各级政府债务审计的结果,给出了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的判断。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分散、权责不明、偿债和预警监测机制缺乏,重筹资轻管理等风险,对地方财政的平稳运行已构成潜在的威胁。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必然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危及地方政府的信誉和权威,引发财政危机。基于此,本文就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8月中旬开始,国家审计署将对过去6年地方土地出让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等情况进行审计.此次审计是继社保审计、地方债务审计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全国性审计. “土地财政”是观察、理解当代中国复杂国情的矛盾交汇点.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伴随土地出让收入节节攀升,“土地财政”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之一,譬如2013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5%,土地出让金收入在整个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比例更是高达86%,更不用说,此外还有规模同样惊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系由“土地财政”担保而取得,因此总的来说,如果我们认同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引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那么“土地财政”就是这种因素之所以奏效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几乎成为各地审计部门的共识. 但现实却是。地方政府仍然热衷于卖地,并且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20.
《改革与开放》2014,(15):98
正7月27日,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资委联合印发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下简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明确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列为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信息来源:人民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