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9)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①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构建的逻辑。文章正是从理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概念、特点入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构建的逻辑进行分析,以期对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迫切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信息建设,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与大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让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必然反映,学校有责任给子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多元价值取向中学会正确选择、逐步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体育教学是学校各科教学的一个方面,因此,也应银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有体育学科特色的社会基本价值观教育。1.体育教育要体现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就是把自觉性作为教育导向的支点,即重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教育。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讲述体育健身的意义,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健康…  相似文献   

4.
从认同理论出发,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涵、认同教育内容与模式、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等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当前各级教育部门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对全体社会成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引领示范意义。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价值观的心理演变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关键与核心要素,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进行科学认知与解读是认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进一步拓展认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优化教育者结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是其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1)
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是目前全国各高校要面对的严峻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力关系的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建设等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关于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俊文 《经济师》2007,(7):134-134,136
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目前高校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入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玲霞 《经济师》2010,(8):146-146,15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课程修改后大学生入学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程,如何让学生爱学、好学并从中受益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考虑的问题。文章从实践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入手,阐述了实践教学在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原则及其实践模式,目的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青年群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而其所处的大学阶段则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在这个阶段不断发展成熟.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从内化的概念及过程入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入手,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并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力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248-24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期环境的变化,以及思想文化的交融,一些大学生价值观还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的路径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能力;营造教育环境,进行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对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高校专业课课堂延伸式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不断探索大学生实践活动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实施方法,逐步提高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高等院校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刚刚起步,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从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入手,提出引入社会实践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论述了以社会实践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理,构建了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大学生职业观念培养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的职业观念和现状。提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构建高职大学生职业观念培养体系、加强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在职业锻炼中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予以指导和教育,从根本上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科学职业观念。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军队院校加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对于促进军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军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情况,军队院校应主要围绕科学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意识以及健康生态文明行为和良好生态文明风尚的教育与培养等内容;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强化实践环节、加强监督等有效途径;加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他们积极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自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王炜 《经济师》2012,(1):135+137
我党一直重视大学生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和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把大学生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和根本,它影响到大学生政治取向的抽象的政治信念或观念,并且反映个人关于政治现实和政治理想的一般评价,关乎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文章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来进行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生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着许多的收获和感受.秉承爱心和智慧的原则,我们可以做到:用爱心筑成班级的共同价值观;用智慧,谨慎处理好学生中的突发事件,让学生佩服自己;给学生一个更真实的自己,让学生更喜欢自己;用热情和恒心迎接挑战,为学生赢得自尊和自信;为学生付出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教会学生如何回报;爱心不可泛滥.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8,(4)
在新时代建设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环境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育价值、校园环境以及大学生的自身情况等等,这些都与中国当前的国情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创新与实际工作更加相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入手,实事求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今大学生荣辱意识现状及特点入手,剖析了目前荣辱现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荣辱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荣辱意识、加强社会实践、开展社区活动等措施加强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梅 《大陆桥视野》2014,(16):113-113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正确看待自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进行创新教学,加大课程的时效性。高校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在时效性上进行努力,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运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创新模式下的思政课程时效性存在的基本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真正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实效性教学,最终笔者给出了几点结论,简明阐述创新教学模式下加强高校思政课堂实效性教学的几点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大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认识、贴近学生的需要和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