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伟海 《证券导刊》2010,(40):24-24
今年10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井喷"走势,市场上升趋势得到初步确立。10月20日,大盘在加息首个交易日的上涨表现也契合之前的"加息定律"。因此,加息周期的再次到来,或会再度强化市场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政策     
《证券导刊》2011,(1):6-6
年内二次加息 货币政策快速回归稳健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2月25日宣布,自上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业界专家称,这表明货币政策正在快速回归稳健,加息周期或已来临,  相似文献   

3.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创新高、通胀压力大、CPI持续攀升、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款利率上调等一系列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媒体和新闻中。自央行去年10月首次加息后,许多市场人士均认为中国已进入了加息周期。加息周期对债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债基持有人或计划参与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加息抑制债市表现理论上讲,利率的变动与债市的表现呈负相关。换句话说,如果利率水平不断抬高,债市的价格就会受加息影响  相似文献   

4.
报刊扫描     
西方加息周期临近美联储或甘为人后这几天,全球投资人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可能提早转入加息周期的预期陡然升温。在欧洲,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此前就表示,不排除在4月就启动加息,欧洲的官员上周仍在大谈通胀风险。在美国,继上周末多位美联储官员  相似文献   

5.
本次加息或预示央行已经正式进入一轮加息周期,保险股因此受益。加息不仅能增加保险公司存款和债券的利息和债息收入,更重要的是,寿险公司可以据此来提高未来投资收益率的假设,从而大幅提升其内含价值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1年初以来,由于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文章在依次分析欧洲、英国、美国的经济与通胀发展形势乃至其货币政策决策者观点后指出,欧洲中央银行加息拉开了发达国家央行加息的序幕,预计年内欧央行还可能加息;英格兰银行将视经济情况决定年内加息时机;美联储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可能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提高美元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7.
<正>在2016年12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0.25%~0.5%提高至0.5%~0.75%,这是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相比2015年底的首次加息,美联储二次加息意味着对美国经济回暖的确认,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美联储后期加息步伐或加快,并对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胀高企,美联储加息节奏极有可能加快,或将对我国产生超预期的溢出效应。本文从历史视角出发,复盘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美联储四次加息周期,讨论当时两国货币政策取向,寻找总结规律,结合本次加息周期实际情况研判未来政策方向。本文研究认为此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将持续较长时间,节奏会明显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并相机抉择修订加息节奏。而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不会简单跟随美联储紧缩节奏,以坚持我国经济运行维持在合理区间为首要任务,年内央行大概率会延续去年边际宽松操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会财会》2010,(12):43-43
有分析认为,此次加息后,我国已经进入加息通道,对投资者来说,将不断面临加息风险。因此,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自动"加息"的理财产品,享受加息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历史加息周期回顾 2015年12月17日,美国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FOMC)发表声明,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计已经开启新一轮的加息周期。将本次加息计算在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美联储共开启了五个加息周期,除去1997年仅一次的加息周期,本文主要分析其他四个加息周期。根据加息周期的特点,本文将其分为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预防通胀加息周期、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应对互联网泡沫加息周期、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遏制楼市过热加息周期、2015年12月份开始的恢复性加息周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梅敏 《投资与理财》2011,(15):30-30
7月7日,央行出其不意又一次加息,成为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也是自去年10月进入加息通道后的第五次加息。每一次加息,都牵动着买房者的神经,如今央行再次加息,使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升至6.5696,  相似文献   

12.
付碧莲 《证券导刊》2011,(21):14-14
一方面,不管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均出现明显的增速放缓迹象;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灾难性天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缓央行加息步伐,因此,经历了近一年的加息狂潮后,全球或被迫提前结束“紧缩期”。  相似文献   

13.
近期,央行加息的传闻不断。就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说,加息有加息的充分理由,不加息也有不加息的种种道理,两种观点一直都在激烈交锋。加不加息最终取决于高层的取舍,也正因如此.对于加息的传闻,央行方面一直“不予置评”。按经验判断,加息的可能性偏大,若果真如此,这对A股市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加息行为只是个案。而美联储何时启动加息程序才具有风向标意义,中国央行先于美联储加息为小概率事件,基本保持同步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投资管理》2010,(11):34-34
有分析认为,此次加息后,我国已经进入加息通道,对投资者来说,将不断面临加息风险。因此,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自动“加息”的理财产品,享受加息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在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前,7月6日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是一次迟到的加息,同时是一次犹豫的加息。并不能说明央行试图通过连续的加息进入货币紧缩周期,恰恰相反,是央行稳定货币政策的反映,我们将为目前犹豫的加息付出代价。今年年中CPI处于高位,达到6.4%,下半年通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启动了近37年以来的第六轮加息.加息属于中央银行利率政策操作,即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基准利率,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提高市场的利率,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通货膨胀、减缓市场投机等,还可以作为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币值(汇率)的间接手段.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美联储加息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影响,还产生溢出效应,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初以来,美联储正式启动加息周期。本文剖析了美联储历史上六次加息周期的背景及特征、本轮加息特殊性及市场反应,研究了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提升,美联储持续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压力增大,本文深入分析了美联储加息外溢效应,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息! 加息?     
加息有如山雨欲来风满楼,股市为之震荡不安,股民心怵几欲先走。当然也有一些人对此产生怀疑,认为央行加息未必会来得如此之早、之快。正所谓:加息,加息,引来惊愕猜疑。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利率可能进入上升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可能继续加息  对本次加息,市场感到最恐慌的是认为从此进入加息周期。虽然此次加息的幅度并不算大,但如果预期今后一段时间会不断加息,市场将会受很大影响。“这种担心应该说不无道理。毕竟这次加息的实质影响很小。”宋国青说,“本次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幅度仅为027%,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