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凯 《中国西部》2012,(Z2):140-142
"没关系的,段老师。现在的我对进入实验班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了,要让我真得离开您、张老师、霍老师、还有其他老师,我还真舍不得呢!"段老师有些感动。"老师,我已经适应了普通班的学习生活,您就放心吧,明年的中考我肯定不会让老师们和我的母亲失望的。"晓雅边说边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段老师笑了,抚摸了几下晓雅的头,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敢拉钩吗?""当然了。"师生俩快乐地将两个小手指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张凯 《中国西部》2012,(21):140-142
“没关系的,段老师。现在的我对进入实验班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了,要让我真得离开您、张老师、霍老师、还有其他老师,我还真舍不得呢!”段老师有些感动。“老师,我已经适应了普通班的学习生活,您就放心吧,明年的中考我肯定不会让老师们和我的母亲失望的。”晓雅边说边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段老师笑了,抚摸了几下晓雅的头,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指:“敢拉钩吗?”“当然了。”师生俩快乐地将两个小手指紧紧地扣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出台,变相体罚、骚扰学生、收受财物、有偿补课等"师德红线",横亘在人们面前。它像条高压线,令教师们褒贬不一,有的觉得是一种侮辱,有的觉得尴尬,有的冷眼旁观。规则总是给差的人制定的。"师德红线"是为少数人准备的,制定出来并非是让老师受辱的,因为大多数老师并没有这样做。好老师依然是好老师,不好的老师因为有了这个才会有约束。"师德红线"的处理方式,之所以让老师们纠结,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无量化过程,一旦没有量化,就会让老师觉得受到束缚,一旦束缚就会患得患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师德红线"规定不准收受学生财物。收受财物,质和量如何界定?难道,学生送一束鲜花也不行?面对这一模糊的标准,教  相似文献   

4.
整治     
陈老师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眼中公认的一位优秀教师,因为他所带班级的教学成绩总是在学校同年级里位居第一名。  相似文献   

5.
陈艳 《魅力中国》2009,(10):100-100
努力尝试和实现“学生教学生”的“小老师教学”的教育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老师们减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之理想,那我们的教育肯定能跨出很大一步,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争取,神话一定能变成可能。  相似文献   

6.
剑南春之恋     
初识剑南春是24年前的事了.   那年夏天,我以学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在乡亲们眼里,这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亲朋们为我高兴,教我学业的老师们为我高兴.我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我与母亲一起到学校去感谢我的恩师.说是感谢,也仅仅是从自家的菜地里摘了点瓜果什么的.从乡村的深处到小镇的学校有十余华里,路上,母亲给我聊起了老师和亲戚们对我们家的好.我知道,我的成长过程并不顺利,小时候常生病,后又经过多次转学,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  相似文献   

7.
剑南春之恋     
初识剑南春是24年前的事了。 那年夏天,我以学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在乡亲们眼里,这是了不起的一件大事。亲朋们为我高兴,教我学业的老师们为我高兴。我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我与母亲一起到学校去感谢我的恩师。说是感谢,也仅仅是从自家的菜地里摘了点瓜果什么的。从乡村的深处到小镇的学校有十余华里,路上,母亲给我聊起了老师和亲戚们对我们家的好。我知道,我的成长过程并不顺利,小时候常生病,后又经过多次转学,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才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老师,你爱学生吗?相信每位老师都会自信地回答:爱。诚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到底怎样的爱才算是真正的教师之爱呢?王老师是学校领导一致公认的好老师,她的教学成绩在同组中遥遥领先,经她教的学生即使英语再薄弱,成绩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们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为老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金庸的艺术     
我看书时间不长,一共哭过三次。第一次是中学时候,看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读到田晓霞因为采访被洪水卷走,孙少平伤心抽搐,泣不成声———当时我正躲在奶奶家度暑假,情不自禁地就抹了鼻子;哭的第二次正好我刚刚失恋,看见《战地钟声》里的女子跟她的情郎说“不管怎么样,我们永远都在一起”时,心念一动,想起因为吵架就离我而去的那个红纱巾女孩子,气愤异常,眼泪流出来时也不知道是因为憋屈还是难过;第三次是在学校上妇科课,女老师教得所有的男生哈欠连天,我坐在最后一排用极其认真和投入的神色翻看着《天龙八部》———当老师讲到“妊高症…  相似文献   

11.
文光莉 《魅力中国》2013,(5):246-246
以往的数学课,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牵着走,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规规矩矩完成。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是有思想,也被老师所忽略,因为老师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愿意中途停下来听学生的怪异思想,因为这样会耽误时间,这种旧教学模式真的应该改改了。  相似文献   

12.
所谓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有困难、进步缓慢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较差,常被同学讥笑和排斥,也令老师头痛.其实,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性格特征和学校教育都对他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是学校中的另一美弱势群体,不应该受到忽视.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习惯、性格,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尤其不能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刚刚起步,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有关教育部门也未能给予高度重视,有的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者虽然设有课程但往往被老师挤占来上语文、数学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习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谢达波 《中国西部》2014,(12):64-69
熊维年轻、健谈、爱笑、知性、童心未泯,常怀着一颗"孩子心",与教过或者正在教的学生连成一片,是学生们心中的知心朋友;21年来,不断地探寻教育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们上课有激情,她是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工作、生活难题,把学生们"举过"自己头顶,去看他们未曾看到过的风景,她是学生们心中的"熊妈妈"。  相似文献   

15.
2015年3月,我接受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又一次担任春招实验班语文教学工作.实验班,是由那些希望选择中职学校完成高中学习的初三下期的学生组成,他们在原来学校已经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而中职学校出于招生的需求,希望他们提前到校体验学习,同时也为他们原来学校减轻负担和卸掉一些"包袱".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到任何学校学习的表现可想而知,他们中多数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文化课上睡觉、玩手机、听耳机、不做作业、不听讲,对中职的专业课似乎有点好奇心,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收获.这个班是个男生班,48人,没有一名女生.  相似文献   

16.
人生断想     
寇俊杰 《宁波通讯》2013,(23):81-81
一位美院的朋友曾经告诉我,他们油画课是一位外聘的王老师上课,听说这位老师没有大学学历,课却上得出奇得好。王老师责任心很强,深深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两年后听说该校又进来一批新老师,王老师因为学历不够,被学校解聘。后来听说王老师去了一家工厂里当了工人,干起了体力活,因为他们一家三代五口人要吃饭和生活,家里生活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7.
单片机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它既难学又难教.为此,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习这门课,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沧学习成绩,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母亲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乡下教书,直到上学,我和两个妹妹都一直跟她住在村子里。那时的父亲,因为在不近的城里上班,并不能常常回来。于是,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像个影子若隐若现。凸现在岁月的底片上的,是母亲,妹妹,母亲的学校,还有那个我们在其中慢慢长大的村子。母亲的学校不大也不小,是几个村子联办的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加起来也过了百人,白天上课,下课,铃声响了又响,很是热闹,可到了晚上就很是冷清了。学生还有其他老师的家都在本村或邻近的村里,没有人住校,诺大一个校园,就只有我们母女几人和一个值夜的人,还是个哑巴…  相似文献   

19.
杨秋丽 《魅力中国》2009,(36):101-101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中等职业学校最大的现实是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许多职业学校语文老师都有此感受: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甚至逃课去听专业课,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老师不得已只好唱"独角戏",结果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却是哑口无声,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无庸谈创新。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学生评教的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评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领导了解与管理教师教学业务也有一定帮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底学生评教存在哪些弊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