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6岁是孩子精神胚胎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正处在"吸收性心智期",他们要环境中吸收一切物质来建构自己,从环境中的人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跟他在一起的沐口人他开始就对他的行为关注过度,对他的行动限制过多,那么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在基层一线接触留守儿童较多的老师和干部,对"留守儿童"这个词的感受比较复杂,一方面,这个词的确很直观地描述了我们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在不少地方也被贴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有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留守儿童,或避之不及,或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事实上,媒体报道的一些与留守儿童有关的"负面"新闻,都有非常具体的原因,应该就事  相似文献   

3.
潘锋 《发展》2003,(3):59-60
如何对独生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是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从家长到教育工作者都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作为独生子女父母,在自己孩子以及对周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笔者不间断地进行了一些观察和思考,觉得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儿童和成年人一样,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需要得到满足外,还有好奇、攀比、追求新鲜事物等各种心理需求也需要得到满足。在多子女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心理上比较平衡,对各种欲望没有过分的企求,心理状态比较趋同,个性化的特征不太突出。而在现今独生子女家庭里,生活的离群性、上辈人的…  相似文献   

4.
儿歌,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直到整个学龄前期,儿歌都是孩子的快乐伙伴.尽管学龄前期的孩子因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按照年龄阶段要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三个不同的层次,儿歌也会因儿童的年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儿歌的魅力和儿歌的美对于儿童的吸引,却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它都会陪伴孩子度过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一个新出现的社会现象,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监护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学校,因此,教师在对留守儿童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以更大的热情,把更多的关爱给予这些最需要我们关爱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刘姿慧 《东北之窗》2013,(10):50-51
这些年,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就一个比一个忙,忙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甚至从孩子还没下生就开始"忙"了。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就要进修"准妈妈班"的课程。为了能让自己生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纪宝宝"、"龙子"、"金蛇"……母亲们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进行剖腹产。为的是要赶那个"吉时良辰",为孩子出生讨个好彩头。俗话说"强扭的瓜儿不甜","瓜熟蒂才能落",就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不顾风险和健康,让孩子按照"预定"的时间生出来,出生的是否有意义哪?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少了一道工序,那这个产品的质量和寿命都会受到影响,更何况生孩子少一道"工序",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7.
20多年来.中国的职业结构渐趋高级化.相当多的人实现了向上流动。很多人发现.只要自己肯努力争取.就有向上流动.改善地位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存在希望.在心理上更多地认可这个社会结构,因为社会流动率越高,就越能调动起各个社会阶层尤其是中低阶层的积极性。 好像为了印证这个观点,8月9日的《新京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对著名的“大眼睛”苏明娟的专题采访。苏明娟当年由  相似文献   

8.
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儿童的个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而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发展学生各种智能,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智能特色的旨趣目标,使每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并且能饱满地投入了终身学习社会,只有让每个孩子个性的天空"亮"起来.  相似文献   

9.
(茶师傅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迪说,自己是被太太"招商引资"过来的,因为太太是山东人。因为爱,被"招商引资"过来之后,又因为爱,吴迪决定把这里变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吴迪骄傲地说,自己不是台商中来得时间最长的,但却是对这个城市忠诚度最高的:山东的女婿,在济南置了业,安了家,孩子在这边上了学,甚至正在酝酿把远在中国台湾的父母"骗过来"  相似文献   

10.
在聋哑学校,面对聋哑儿童这个弱势群体,怎样让他们也享有健康儿童那样的教育,每位老师都担负着极其特殊的工作.为研究教育方法,探究心理施教,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信,身残志坚,勇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老师们自觉地承担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他们同这些残疾孩子的命运连在一起.孩子的忧愁和喜乐构成了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教书久了,总会遇到一些常人眼里特殊的孩子,他们或智力或性格或家庭或长相等原因造成的与众不同,常被别人视为另类或奇葩,而正是这些“奇葩”的孩子,使平淡枯燥的教学生涯变得活色生香、丰富多彩. 阿圆,一个总坐在最后一排的高个子女生.按年龄该上九年级了,可至今还在四年级磨蹭.稍微留心一下她的长相就会明白,是的,这是一个智障儿童.二年级初接这个班时,她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几岁.我想,对这样的孩子学习上做太多要求是不现实的,就先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吧.  相似文献   

12.
秦淮区教育局在每个街道设置了"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站",由街道社教办自动承担这项新任务。当下,由于许多家长在注重孩子个性培养上理解有偏差,导致孩子之间相处的矛盾凸显,孩子与家长、孩子与老师、家长与老师甚至家长与家长的相处中也明显矛盾升级。为此,在社区这个特殊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师生沟通尤显重要。文章结合教育心理学等有关理论与实践,对校外心理辅导站中师生沟通中的技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卫生部官员表示,对四川地震灾区幸存者进行的心理救助和心理干预治疗将长期进行,以使更多人能早日摆脱地震灾害的阴影,开始新生活。灾后心理援助就是用心理学工作者眼光,站在灾区群众的角度,发现灾区群众最急迫的需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经过五年的心理援助,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塑取得了一定成果。北川"可乐男孩"地震致残后选择了创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像黑格尔那样创作出自己的《精神哲学》和《精神现象学》,而更多是把精神这个范畴作为定义其他范畴的工具或描述其他范畴的词汇来使用。同黑格尔把人的精神规定为"绝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思维、意识、观念等精神一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间接回应了他们对精神的理解:不但从实践层面理解人的精神活动,而且直接把它的本质规定为实践。  相似文献   

15.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就开始不断的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周围的一切事物之上,使其更好的、更美地为自己服务,这就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人类陈设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陈设活动逐渐与艺术结合演变成现在的陈设艺术.  相似文献   

16.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就开始不断的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周围的一切事物之上,使其更好的、更美地为自己服务,这就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人类陈设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陈设活动逐渐与艺术结合演变成现在的陈设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儿童餐馆.这个儿童餐馆名副其实,完全由儿童们自己当家做主,自己经营.餐馆里的工作人员,无论是经理、厨师,还是收款员,服务员,全都是6~12岁的儿童.他们自己制定菜谱,自己烹调,自己收款,自己当招待员,自己处理营业收入,自己做清洁、整理工作.儿童餐馆营业时间也很特殊,每星期只供应星期六的晚餐和星期日的早餐.餐馆面积不大,设有20个座位.食物价格因人而异,成年人每顿收费4美元,儿童们用餐就便宜多了.由于儿童餐馆是由大人们看来年幼无知、童稚可爱的孩子们经营的,具有很大吸引力.很多人慕名而至,每次营业时间,餐馆里都挤满了人,座无虚席,应接不暇.若想到餐馆品尝一顿儿童厨师做的饭菜,还要提前3个月预定座位哩.  相似文献   

18.
一、网上购物的概念及优势 "网上购物",这个在20世纪逐渐流行的购物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上购物就是把传统的商店直接"搬"回家,利用Internet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董金狮,一个自小就不向命运和困境低头的人,一位从陕西农村的茅草房中成长起来的打拚者,在几番拼搏和奋斗后,带着父辈的期望,带着自己的理想,投身到祖国的环保事业,并在这个事业上开始艰难地探索,在不断的奋斗中实践着循环经济的理论,在收获的累累硕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1982年,董金狮以出色的成绩考入西北大学化学系,开始把自己的人生之船驶向一个新的转折点。为了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更多养分,大学毕业后,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开始环保事业的相关研究。在这期间,他的多篇论文发表在知名国际刊物上,为国内…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电子商务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小企业为了增强自身优势,也开始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而由于中小企业实力不足,在是否应该开展电子商务问题上就必须慎重.如何决策,成为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流程图法"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使企业结合自身情况,从"需求→能力→经济效益"的流程依次做出判断,进而决定企业在当前情况是否适宜开展电子商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