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良 《中国外汇》2006,(9):54-55
一直以来多数投资者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亚洲货币息息相关。在人民币汇改一周年后,其汇率再次创出新高,同时亚洲货币,尤其日元也出现了走强的迹象。部分人士认为人民币走势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备受投资者关注,致使人民币与这些货币的相关性逐渐增强。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人民币升值与实质的外汇交易并无直接联系,那么日元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的情况下呈现的强势源于哪里?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民币的区域化并非指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货币一体化,而是指通过与区域内货币的长期合作和竞争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一个地理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在目前阶段,人民币的区域化并非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徐群 《西安金融》2007,(9):47-48
我国目前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因此给人民币汇率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美国亦多次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政府积极考虑将人民币升值,以解决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是否应升值,升值后对中国总体经济影响如何,人民币是否应逐步开放成为一种国际可兑换货币,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一国货币不可能仅仅依靠升值来推动货币的国际化,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是人民币的动态稳定:既不宜长期单边升值,也不宜双边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调整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此外,央行还宣布人民币汇率将参照一篮子货币制定。央行没有具体说明哪些货币将包括在货币篮子中,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些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将被选中,并赋产合适的权再以构成一个货币篮子。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自2005年7月21日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次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会有哪些影响呢?笔者将作如下分析。一、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认识汇率     
本文从货币职能的本源出发,对汇率和两种汇率体制进行了阐述,并对汇率的实质进行了定义;同时回顾了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历史上因汇率波动而带来的经济冲击;最后对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形成原因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钮文新 《中国外资》2014,(11):10-10
我们多次重申,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实际是“醉翁之意”,其弦外之音是“中国必须紧缩货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业银行》2005,(3):60-60
最近几年来,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叫嚣人民币贬值的呼声相反,在国际上形成一股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较早的言论有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其后,日本的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力促人民币升值。2003年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后正式表态,希望人民币更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币升值,许多投资者开始厌恶持有外币,甚至在有外币支付计划的情况下,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升值真的会使所有外币持有者蒙受损失吗?规避弱势货币人民币升值的表述并不准确,应该是人民币对部分货币升值。而欧元、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并不是烫手的山芋,盲目兑换这些货币,不仅没有规避掉汇率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还须经过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须经历"可自由兑换货币"、"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三个阶段.一国的经济实力对本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而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对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有助推作用,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为本国货币国际化创造条件.我国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但是,人民币在发行之初并没有对货币名称做出规定,人民币这一名称是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为了弄清楚人民币这一货币名称的形成和确立时间,本文对人民币早期名称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有效汇率微幅升值自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7.07%,但兑一篮子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却只累计升值了3.7%,且升幅主要集中在2005年度。在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至年底期间,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幅度高达3.3%,2006年仅升值了0.1%,2007年以来只微幅升值了0.2%。究其原因,美元疲软下跌迫使非美货币反弹走高,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升幅受限(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5.
论人民币可能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人民币应该成为也能够成为世界货币之一。并指出人民币如能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会给世界及我国带来许多好处 ;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已到了正视和研究人民币可能成为世界货币之一问题的时候 ,应积极引导、促进人民币朝着成为世界货币之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春燕 《海南金融》2005,(11):21-23,44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对外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兑美元即日升值2%。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早已成为香港和澳门金融市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人民币升值无疑对香港和澳门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从香港和澳门的货币机制和经济结构入手,分别阐述了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和现状,并着重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将对两个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别是对港澳银行业带来的诸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做出了乐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2010,(14):60-61
从人民币远期报价看,各主要货币兑人民币远期报价集体走低。其中,澳元兑人民币下跌幅度最大,预计未来1年下跌幅度将达7.64%。这主要是受中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影响,再次引发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年的推动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进程缓慢而实质性地向前推进。文章认为,除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外,鼓励采用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广泛计价,再推进人民币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稳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债券的计价货币。未来五到十年内,人民币仍应将主要目标确定为亚洲区域内广泛使用和流通的货币,尤其是作为跨境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结算货币,并初步形成人民币计价的开放式金融市场框架,为实现储备货币功能创造市场条件,也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关键货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管理》2010,(14):60-61
从人民币远期报价看,各主要货币兑人民币远期报价集体走低。其中,澳元兑人民币下跌幅度最大,预计未来1年下跌幅度将达7.64%。这主要是受中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影响,再次引发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20.
主权货币向国际货币演变过程中,其货币的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货币的支付手段等基本职能是决定货币跨境发挥作用的基础.而货币的储备、汇率“锚”等调控经济的职能可以强化国际货币的国际使用范围。在当前国际金融制度安排下,在同我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的地区渐进的推进人民币的基本职能有利于减少人民币直接国际化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