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股市的功能不仅局限于为上市公司融资,它还会对消费产生影响,健全资本市场的股市财富效应十分明显。由于中国股市规模偏小、股市存在"挤占效应"、上市公司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股市价值的持续变动趋势不稳定以及投资者收益分配结构不合理,因此,应从扩大股市规模、消除市场的过度投机以及推行"富民政策"来使得中国股市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股市暴涨暴跌的含义进行了阐述,然后经过分析认为导致近期中国股市暴涨暴跌,主要与政府参与干预市场过多,要求股市的功能过多有关,市场条件、股市制度安排及社会文化共同造就中国股市的"疯狂"。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1月6日到7日在北京举行。针对广大投资者关心的股市问题,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股市"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温总理关于"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一度给股市带来信心。1月9日、10日,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62.49点、59.85点,两天累计120点的上涨,这在2011年全年的行情中都不曾有过。这也足见市场对温总理"提振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股市即将迎来"全流通"时代,旧观念、旧体制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市场宏观环境也变得愈加复杂.此时,传统的股市政策调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对股市政策进行趋势分析及典型实例分析,借以探讨当前股市调控的"深水区"困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很多问题和困惑被投资者提出来,如:中国经济增长全球最快,为什么中国股市却"熊"冠全球?再如:是否能够让养老金进入股市?中国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政府究竟是否应该救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已经哀鸿遍野,而一级市场却有7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上市,可谓"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汽车股市是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绩效、政策导向、技术水平和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消息分为"财务"和"非财务"消息,应用事件研究法从"敏感性""、强弱性"和"持续性"三个维度分析了财务与非财务类消息对于新能源汽车股市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非财务类消息对于股市表现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性相对更显著。新能源汽车非财务类消息中的政策、市场消息对于股市表现影响的敏感性要高于技术消息,政策、技术消息对于股市表现影响的强度明显高于市场消息,技术消息对于股市表现影响的持续性明显优于政策和市场类消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不应仅仅关注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财务指标,更应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创新能力。制造商要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通过资本市场的合理融资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长期盈利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叶弘 《证券导刊》2008,(41):95-95
股市跌的太久,跌的太深,跌的太狠,市场一片悲凉气氛。在股市呆久了,你会发现股市的涨跌,如同自然界的潮起潮落。这期间有人为因素也有政策影响,但毕竟大家所面对的,是同一游戏规则,股市没有绝对的公平。比如"大小非"这样的不公平,也只能理解为中国特色。问题是:"大小非"是中国的股市的"特产",但在这轮全球性的股市暴跌过程中,没有"大小非"的股市也没能幸免于难啊。  相似文献   

8.
论A股市场“泡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泡沫"是一个与投资机会成本相联系的范畴,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股价在短时间内迅猛上涨、各类人员非理性入市、股市剧烈波动。对于中国A股市场的"泡沫",不仅可以界定其内涵,也可以通过将股市的真正收益率与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的比较衡量其"泡沫"程度。今后几年内,中国股市的"泡沫"还将继续增加,要防止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要防止国际游资对中国A股市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乐山 《国际金融》2010,(1):13-16
随着2009年的逝去,人们对全球经济开始了总结。由于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尚未公布,现在尚难对欧洲经济"盖棺论定"。但从股市数据可以窥欧洲经济之一斑。横向看,欧洲股市2009年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据中国"全景网"统计,2009年表现居前的多为新兴市场股市,其中俄罗斯股市以  相似文献   

10.
王冠 《浙江金融》2012,(11):55-57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股市诞生以来,在市场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支持与监管层的精心呵护之下,中国股市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股权分置改革后,长期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一大痼疾得以妥善处理,中国股市得以健康发展的根基更为牢固。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股市未来前景光明,发展无可限量。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一个尚处于成长期的新事物,中国股市"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十分鲜明。不仅股指大起大落,而且股市乱象丛生。内幕交易、"老鼠仓"、不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信息披露虚假、"原始股"  相似文献   

11.
李江 《证券导刊》2009,(9):51-53
在强有力的扩张性宏观政策支托下,过剩流动性的冲击使中国股市表现出了一种出人意料的"亢奋",在全球股市纷纷探底之际,中国股市逆向反弹、一枝独秀。而上周三的强势上涨到底是寒风中的一股暖流,还是能够终结市场最近"倒春寒"的市场转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有关"热钱"在股市兴风作浪的传言屡屡不绝.尤其是2010年10月份A股市场的"井喷",更被认为是"热钱"所为.不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近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虽然有少数"热钱"进入股市,但是影响我国股市发展的因素较多,跨境资金流动主导境内股市运行的观点缺乏数据支持."热钱"炒股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13.
波动性是衡量股市风险和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股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上证指数为研究标的,利用RS-GARCH模型族对股市的波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一般的GARCH模型族,RS-GARCH模型族明显改善了"伪持续"现象,能够更好地刻画股市的波动特征;A股市场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在高波动状态下,利空和利好消息,对于A股市场波动率的影响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4.
邓海平 《理财》2011,(4):43
在资本市场里,"看美元,炒期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在国内,资本的跨市场流动导致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在2006年至2008年的超级牛市中,"期货牛"与"股市牛"如影随形。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股市与期市的联动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紧密,"看期货,炒股票"风头强劲,股指期货的推出更是成为两者联动的契机,一时之间,"股市跟随商品期货跳水"或"商品期货价格暴涨,买入相关股票"诸如此类的言论见诸报端。期货"脸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并运用"SA-ΓCo Va R"分析,在全球经济环境处于危机期和稳定期两种情景下,从系统性危机传染强度的视角,比较了"金砖五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重要性。结果发现:(1)在危机期,金砖成员国市场的系统重要性无显著差异,但在稳定期,中国股市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即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对外围市场组合的风险影响最大;(2)上述结果不会因外围市场组合是金砖市场组合还是成熟市场组合而改变。因此,可以认为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是对我国股市原设计制度的校正,通过改革还原了股市"同股同权"的本来面目,为股市的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为管理资本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此次改革并不能完修理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继续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7.
股市烟云,茫茫苍苍.股市的持续火爆,让很多的投资者怦然心动,一方面,看着别人每天从股市中大把地捞钱,受赚钱效应影响,自己也恨不得倾其所有"放长线钓大鱼";可另一方面,随着沪深股指一再攀上历史新高,市场进入高度敏感期,监管机构及时发出了"投资风险警示教育",呼吁"养老钱、房产抵押、生活费"不要盲目进股市.  相似文献   

18.
王家国 《理财》2012,(12):39-40
A股在国庆节前即9月26日遗憾地破了2000点整数心理关口,从此,人们称中国股市进入"1时代"。在股市"1时代"里,人们更多要思考的是,今后的市场或者说2000点破位之后的市场会如何运行?投资者又应当以何种策略来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理财》2012,(12):14
他们是中国投资市场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是股市参与中最强大的力量,他们是股市多元结构中的主生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钱砸出了中国股市的世界排名。他们就是中国股市投资者(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小股民),他们给自己的自画像是"疯癫",而与他们同行的是,中国投资市场现状的政策主导和品类不全,还有就是与国外成熟的投资市场的诸多差距。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曾经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同股不同权、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股市定价存在偏差,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为更好地反映目前我国股市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本文选择股权分置改革大致完成后的2007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月度数据进行研究。首先对模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随后对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股市和一些宏观经济数据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