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导刊》2011,(26):60-60
二季度已经结束,2011年公募基金“中考”成绩单也随之出炉。受今年市场震荡下跌的影响,公募基金业绩表现并不理想,不过综观各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表现来看,华夏基金整体经受住震荡市的考验,业绩表现较为出色。  相似文献   

2.
基金     
基金公司业绩两极分化2007年,基金业绩随基金公司出现两极分化,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整体表现趋同。如华夏基金公司旗下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红利、华夏平稳增长分别是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的第一名;兴业基金公司旗下兴业可转债列于偏债型基金榜首,兴业趋势投资在平衡型基金中位于第二,兴业全球视野也在股票型基金中挤进前10。  相似文献   

3.
《投资与理财》2014,(17):52-53
不管基金当前的业绩排名如何,均很难判定下一期该基金的表现。可以结合基金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业绩排名进行筛选,筛选出无论在熊市、牛市还是震荡行情下都能表现出色的基金。此外,还要考虑宏观经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选基金先选公司,在选择基金前要注重基金公司的整体业绩,不要只看旗下一只基金的业绩,只有整体业绩优良才能证明投资团队的管理能力。然后看基金公司的团队稳定性。基金业绩主要依赖于基金公司里投资团队的能力,稳定的投资团队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的重要考量,如果一家公司人才经常流动,基金经理频繁跳槽,这可能意味着团队内部管理和治理结构不完善,会给今后业绩的持续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证券导刊》2009,(18):74-74
4月份股指出现的大幅震荡使基金业绩分化格局继续上演,投资能力强的基金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表现越发抢眼。据天相投资的统计,一季度整体业绩出色的银华基金续写上佳表现,旗下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更是以超过8%的月度收益率,在292只开放式偏股基金  相似文献   

6.
李兰 《国际金融》2009,(10):44-46
一、单边行情结束步入震荡调整9月份市场从8月份的恐慌性下跌中恢复过来,在国庆维稳思维的引导下,当月成立和正在发行的指数基金多达11只,上半月市场指数稳步上扬。由于指数基金被动投资、跟踪某一特定指数的产品特点,指数基金在这个时候大批量发行成立,通常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和基金公司对目前市场点位的认可。与此同时,基金专户一对多超常规发展,数家基金公司共获得30多个产品批文,并迅速募集  相似文献   

7.
《证券导刊》2010,(49):65-65
年底将至,在关注单只基金业绩排名的同时,投资人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基金公司的整体业绩和实力,作为其明年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12月17日银河证券基金业绩统计数据显示,在前十大基金公司  相似文献   

8.
马永谙 《理财》2012,(4):48
截至目前,国内共有66家基金公司管理着921只公募基金。与迅速增加的基金数量相比,基金投资者,包括很多基金投资咨询人员在基金的投资性分析及策略上的研究与认识仍极不成熟。简言之,在基金的分析方面,没有一套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投资分析体系。基金投资者面对庞大数量的基金,所能依靠的仅仅是过往业绩、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品牌等少数信息,而这些因素在经常上演业绩"惊天大逆转"的市场上,其可靠性从没有经过验证。其实,选择基金可以跟投资股票学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9.
《云南金融》2010,(12):40-41
误区1:基金不用选,买哪只都差不多 分析:不管是在牛市还是在熊市中,基金业绩差别相当大,即使是同一公司旗下的同种类基金差别仍然相当大。对基金一定要精挑细选:首先,要挑选值得信赖的基金公司。其次,要选择过去业绩表现一直较为优异且稳定的基金;第三,要考察基金经理过去的业绩。  相似文献   

10.
《投资有道》2021,(2):88-88
2020年对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是收获满满的大年,涌现出了一批业绩表现优异的产品,让投资者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除了亮眼业绩,可持续的中长期收益对投资者来说更加可贵。近5年、近10年甚至近20年的基金业绩,是检验一只基金或者一位基金经理实力的重要指标。在这期间,A股市场出现过大牛市、大熊市、震荡市,也出现过不少市场极端情况,参与其中并获得较好业绩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11.
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长期面临赎回率高企问题,不利于基金公司成熟稳健发展。本文聚焦基金公司的治理特征对于基金业绩与赎回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基金业绩对基金赎回率的影响,从四个层面考察基金公司治理特征的调节效应,从静态与动态双维度视角实证检验其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基金公司的股东规模、股权集中度、基金经理的团队、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规模及其市场占比对基金业绩和基金赎回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基金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与基金经理的性别对基金业绩和基金赎回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而独立董事规模与基金经理学历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炜 《中国外资》2014,(4):176-176
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就是共同承担风险以及相互分享利益。通过组合投资的形式募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各类金融产品,最后将所取得的收益进行平均分配。当然投资组合的形式可以分散风险,因此多被基金公司采用,同时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水平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基金业绩的好坏。基金绩效可以有效的评估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它是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从根本上说明基金的实际运作情况。对于基金经理人择时、选股能力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投资者正确衡量投资经理人的能力,可以帮助投资者摆脱证券市场基金一定能战胜市场的误导,可以帮助投资者一步一步正确认识投资基金业绩的源泉所在。反过来基金绩效的研究可以刺激投资基金经理人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09,(39):74-74
结束了上半年的单边上涨,三季度股市出现大幅波动,股票型基金净值也随之"跌宕起伏"。一些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三季度表现优异体现了较好的整体业绩稳定性。如银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09,(25):76-76
在市场普涨的大环境下,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表现不尽相同,而整体业绩领先的还是以老牌基金公司为主,特别是像华夏基金这样拥有强大投研团队的第一梯队公司。华夏基  相似文献   

15.
魏冬 《理财》2012,(1):14-15
2011是基金的寒冬。这中间不仅是许多基金经理做了监守自盗的耗子一个个被抓,基金被众多投资者诟病: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市场走低,基金业绩也是一路向下,让人恍然有彻骨之痛。2012年,绿色基金会变红吗?基金公司以及基金经理对此可有信心?  相似文献   

16.
唐元春 《理财》2011,(7):54-55
股市如战场,血雨腥风,红红绿绿的数字背后,暗藏着看不见的"搏杀"。60多家基金公司如同60多支队伍,凭借各自的智慧和运气,搏杀出一个又一个年度冠军。然而,每一年的冠军基金,往往在第二年迅速滑落,业绩"泯然众人"。对于排行榜上基金业绩的"变脸"现象,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演。个中原因何在?根据披露完毕的一季报我们或许会发现许多端倪。"冠军基金"难脱落寞境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对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是影响基金业绩的重要因素。股票市场的影响属于系统性风险,无法改变,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影响可以改变。通过分析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程度,能为基金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指标,为基金投资者选择基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金在业绩排名压力下的泡沫资产配置行为会加剧市场波动、推升市场泡沫。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与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2013―2020年基金的重仓持股,发现:(1)基金在泡沫膨胀阶段显著超配了泡沫资产,而在泡沫破裂前后显著减配,展现了“泡沫骑乘者”的特征;(2)2015年前后,泡沫资产主要为小市值股票,2019―2020年,泡沫资产逐渐转为大市值“白马股”,且基金超配的程度显著提高,呈现抱团大盘白马股的特征;(3)排名前5%的赢家基金,以及1/3和1/10关键排名处的基金更激进地超配泡沫资产;(4)相邻排名基金的业绩差异越大,基金的泡沫资产配置行为越明显。综上表明,基金公司并不一定是天然的市场稳定器,监管层应密切关注业绩压力下基金超配泡沫资产的行为,投资者则应理性选择长期声誉较高的基金。  相似文献   

19.
旗下偏股型基金投资业绩大幅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债券基金业绩位列同类产品前1/4;资产管理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幅超过11%,从2009年列业内第24位,一跃而至第18位。这一系列数字,仅是建信基金公司2010年取得的成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误区5:崇拜明星基金经理.只购买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分析:基金业绩的好坏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能力固然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基金的投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一个人决定的,与其背后的投研团队也是密不可分的,时下,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都推行明星投研团队而不是明星基金经理。所以,基金业绩的好坏不仅与基金经理有关,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背后的团队关系也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