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江 《证券导刊》2009,(42):52-53
经济复苏,"退出"成为必然。目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担心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逐步"退出"。但"退出"实质上是对经济复苏的确认,而在一定时间内,在刺激经济政策退出初期,伴随温和通胀,对股市却是实在的利好。资产、资源类个股也将因此受益。  相似文献   

2.
2009财经热词     
随着全球经济企稳回升趋势愈加明显,财政赤字和通胀预期压力的加重,何时退出经济刺激计划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是各国央行面临的难题。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全球范围内的政策退出有三个特点:一是资源国(澳大利亚、巴西)、制造国(印度)的退出早于消费国(美国、英国),二是财政政策退出早于货币政策,三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退出旱于价格型工具。专家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3.
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缓解流动性压力、提振市场信心以及压低融资成本重振经济的重要举措。随着美联储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如何把握退出节奏?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内涵、原因、策略以及影响等角度对主要文献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复苏明显的国家,均酝酿或开始了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进程。其中,货币政策退出是经济实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背景入手,对政策退出的战略(包括时机、策略、工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关于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退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日,美联储宣布启动削减QE规模,此举标志着全球经济进入"后QE时代"。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背景,然后在梳理比较大萧条时期美国和2006年日本这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实践的基础上,阐述量化宽松退出的可能效应,进而指出此次退出对全球及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后给出我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4年,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的最大看点,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美国历经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及5年多的恢复调整后,各主要经济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内经济繁荣和世界经济复苏,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随着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流动将产生冲击,并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复苏在即.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难言退出,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在2011年继续遭受更大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9.
自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以来,国内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日趋复杂。2011年初人们普遍担忧经济偏热和通胀失控,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后。市场转而担忧经济可能超调或经济运行可能“硬着陆”,要求中央银行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渐强。在与通货膨胀苦斗了半年之后,货币政策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使用了形式多样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的缓慢复苏,美国正在削减购债规模,逐渐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退出,不但在发达国家内部产生了政策效果,而且对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也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从汇率波动、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等多个传导渠道,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综述研究,同时探讨了溢出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兴市场国家应对新型货币政策冲击的措施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不同国家应用的货币政策,我国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而应用的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研究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退出机制,内容有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指出了退出时机的条件,以及各种不同情况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迹象初显,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退出的选择,为何退出、何时退出以及怎样退出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背景,进而研究具体的退出策略,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预测美国的退出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外源型经济发达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探讨——以东莞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莞地区的货币政策传导进行分析后发现,外资企业游离于国内信贷市场之外、外资企业内部转移定价方式和"哑铃型"人口收入结构分别弱化了外源性经济发达地区货币政策对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和消费需求调控的传导,认为应该在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控的同时,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民营经济来增强地区经济的内生性,从而改善外源型经济发达地区的货币政策传导.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主要依靠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避免滑向通缩,实现了缓慢复苏。尽管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基本具有危机前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念、目标、工具、传导渠道等仍有诸多不同之处:(1)在长期通胀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强调最大就业;(2)过度宽松、稳定通胀预期及以平衡方式实现美联储双重目标的政策策略;(3)最优控制和成本收益比较的政策规则;(4)资产负债表工具和利率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工具;(5)以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和未来短期利率预期渠道为主的政策传导渠道;(6)"先量后价"、多工具组合和缓慢渐进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等。危机后的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是传统政策框架的扩展和延伸,丰富了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美联储的带动下,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和经济增长的温和复苏,各主要经济体也陆续到了如何既维持复苏态势,又能择机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刻。全球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曾一度趋同。但随着美国经济的脱颖而出和特朗普的当选。  相似文献   

16.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7):19-22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实行了四轮超宽松的货币政策(QE1~QE4)。在刺激其经济复苏的同时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来加强中国经济稳定,以减轻其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退出时机、操作目标、退出模式等因素及其影响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指标和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金融危机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其退出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分析了危机状态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如何受阻,非传统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受阻环节的市场因素来修复传导机制。本文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选择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时机的指标体系,针对不同操作手段、操作目标选取相应的金融市场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这些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表现,并探讨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至2014年美国连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应地作出了调整。本文从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选择出发,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的有效性.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中国资本市场传导到中国实物经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也摆在了欧元区各国政策决策者面前,同时也引发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热议。在各国目前经济复苏状况的基础上,本文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作比较研究。并提出中国下一步的退出政策走向,如“国退民进”的投资政策倾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机配合,安全退出;引导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