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打造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是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产业共融的田园综合体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意义、现状、机遇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发展模式日益多样化、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更加优越、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但是,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层次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利益联结机制松散、要素瓶颈制约尚未打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结论]提出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融合模式、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多种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搭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驶入"时代高铁"。  相似文献   

2.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作为河北省农业大市的定州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都市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汇集了多种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发展都市农业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促进城市及周边农村地区平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如何遵循产业化、设施化和农村资源资本化的思路,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值得深入的探讨。[方法]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以对武汉市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其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合理利用的主要做法,深度剖析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结果]武汉市在推进土地确权工作、稳定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都市农业观光连片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但仍存在土地利用制度僵化、农业规模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不合理、农业设施配套用地指标不足、土地质量衰退及生态环境污染等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规范农业土地利用方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依法推进现代农业设施配套用地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法]文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产业融合效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测算,[结果]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产业融发展的总体效率偏低。从综合效率看,仅有天津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效率值高于0. 5;从纯技术效率看,仅有江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纯技术效率高于0. 5;从规模效率看,西藏、甘肃、青海3个省(自治区)的规模效率低于0. 5。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仍有较大的空间。[结论]应从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投入结构、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考评制度等方面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效率,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形势下,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方面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并举。文章从新常态下生态农业问题入手,分析了人口压力、农业人口素质、劳动力转移风险及科技水平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河南省当前农业发展的整体态势与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指出在经济发展放缓与农业改革转型压力增强情况下河南省应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来全盘考虑;提出培育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培育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产业融合及发展特色农产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外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了概述,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先例广东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广东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应走现代集约化的生态农业和产业化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可持续农业;要加强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增加技术储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强政策,文化和精神文明等在内的“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7.
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7个特征,西部地区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换速度缓慢,造成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提出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铲低耗农业、发展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来加速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临沂市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临沂市农业与农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大力培植农村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休闲农业是北京旅游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可持续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特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北京市城乡交流、实现农民增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主要对2006~2015年北京农业观光园、民俗旅游等2种主要休闲业态的总体现状、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经营收入、接待人次等的时空演化开展定量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加紧文化创意元素融合;加速"互联网+休闲农业"布局等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结果]北京的休闲农业呈现四大特征:(1)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消费外扩与食宿消费内聚"趋势并存,合力影响北京农业观光园时空演化进程;(2)民俗旅游呈现以"空心化、亲自然"为特征的持续性远郊热,生态涵养发展区民俗旅游发展持续巩固;(3)休闲农业市场邻近性的优势渐弱,休闲农业总体呈向外部扩散趋势;(4)休闲农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依附性趋强,旅游自然资源富集区休闲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结论]北京部分农业观光园出现增速放缓,收入大幅下降的局面,农业观光园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北京近10年民俗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民俗旅游经营户的经营收入、人均消费水平仍相对较低,需对民俗旅游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梳理当前我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现状特征,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建议,对我国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文章在对我国部分特优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统计和叠置分析等方法,揭示特优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阐明特优区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几大关系。[结果](1)当前第一阶段特优区认定工作已基本完成,特优区在省级地区形成全覆盖格局,但地区间还有差异,表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分布特征。(2)特优区建设过程中存在流通体系不健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地区间同质竞争等问题。[结论]下一阶段特优区建设中,应从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评价管理体系、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明晰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形成机理等方面着手,夯实特色农产品发展基础,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州市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高效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意义深远;分析和探讨了随州市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优势条件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虽然良好,但存在休闲农业整体效益偏低、农民增收乏力、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产品缺乏特色与档次品味不高等诸多问题,文章提出了以农业产业带动支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稳定发展的思路,并从提高认识与重视规划工作、组建规划队伍、提高实施主体在规划中的参与度等方面制定了保障高质量规划成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光农业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消费形态,其将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业旅游相结合。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其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以期能明确其在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有效发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带动农村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先后采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北京市在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对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经济资源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间相互正相关。其中,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与GDP、财政税收、居民收入均显著相关,劳动力资源与就业也呈显著相关关系,各指标对农村经济影响巨大。而主成分分析研究认为,土地资源、资金资源、就业和居民收入在各主成分中载荷较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观光农业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其影响较为深远。[结论]北京市观光农业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合理、健康的发展适合自己的观光农业旅游,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中部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五化"(整体人口低能化、劳动者队伍的老龄化、村庄凋敝化、公共管理弱化、男性鳏夫化)现象。通过对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着力推进农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较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构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测算西安市都市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加快推动西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基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选取经济、社会、生态、创新能力水平、开放程度水平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一套反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西安为例,进行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计算,测算西安都市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结果 经过11年的发展,西安市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从2009年的0.291增长到2020年的0.645,增长121.65%,年均增长8.01%。其中:都市农业的经济性指标增长181.41%,年均增长10.20%。社会性指标增长34.92%,年均增长2.79%。生态性指标增长51.23%,年均增长4.32%。创新能力水平增长-23.58%,年均增长-1.96%。开放程度水平增长155.80%,年均增长113.08%。经济性指标增长最快,反映出西安都市农业发展的质量。创新能力水平增长最慢,反映出西安都市农业发展有待提升。结论 西安市都市农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政府要加大对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要继续坚守生态红线,充分挖掘西安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现代化西安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海外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中国乡村继工业化模式之后驱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路径。分析海外发达经济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经验,可为中国大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等方法,梳理分析了海外发达经济体的基本做法,形成了相关启示。[结果]海外发达经济体注重以系统的政策与法规保障旅游与乡村融合发展、以权威的行业协会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乡村原真性统领旅游产品的创意创新、以品质认证和一体化营销推广乡村和乡村旅游,成为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共性经验。[结论]海外发达经济体积累的经验给中国解决旅游驱动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困境带来了4点启示:应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凸显旅游平台价值、倡导旅游工匠精神和搭建一体化乡村综合服务云平台,从而切实发挥旅游业在驱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陕甘宁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方法 文章借助ArcGIS10.2软件、Geo Da软件、EXCEL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算、空间自相关和重心研究模型定量分析了陕甘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重心方法分析三次产业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村落分布与人口、经济、交通等区域发展空间数据叠加,寻求其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路径。结果 陕甘宁的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包括榆林延安的陕北片区和渭南关中片区两大核心集中区,其次为白银市、甘南藏族自治区、陇南天水、铜川咸阳、安康5个低密度分布区;分布特征呈现“核心—边缘型”;分布密度上属于典型的分布稀疏省;陕甘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占总数的94.18%;第一产业重心区域间发展趋于平衡,第二、第三产业重心表现为向东北方向集聚趋势。结论 陕甘宁传统村落在市域尺度的分布极不均衡,空间自相关程度显著,依据研究结果可将陕甘宁传统村落区域分为与区域发展吻合较好、与区域发展吻合较差、偏远地区三大类型,并分别从产业、经济、交通、文化、生态等方面与乡村振兴做好衔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休闲农业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转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归纳上海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为上海市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文章基于政府访谈与企业走访,结合对休闲农业企业的抽样调查,分析了上海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措施、现存问题、原因与解决思路。结果 上海市主要采取了出台基础政策、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资金补贴、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3种方式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在农业种养、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与休闲服务提供3个环节仍面临着“三品一标”农产品有限、加工农产品开发不足、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休闲服务提供同质化较高等瓶颈。结论 上海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成因包括:规划布局不够完善,科技融入不够充分,配套政策不够丰富,管理冲突有待协调,人才导入函需增强,资金扶持不够均衡。上海市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需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因地制宜确立规划布局,利用科技优势打造产业精品,逐步完善休闲农业配套政策体系,建立政策制定多方协调机制,加强人才合作与导入,丰富并平衡资金扶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精确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精确农业的内涵和特点,介绍了国外在“3S”应用基础上精确农业的发展趋势,我国“3S”系统及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精确农业研究和实践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信息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使得四化之间能够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空间,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丰富的需求。与此同时,工业化、信息化及农业现代化又能为城镇化提供更多的发展保障并实际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在保持生态环境免受侵害、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能够保证农民与新市民的基本利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在转型中发展,实现发展为了人民。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民,保障普通农民利益是基本面,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目标。文章从分析休闲农业的特征出发,论述城市化进程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并提出提高农民素质、丰富产品类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