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什么担心通货膨胀?在现代的大环境下,我们要不要通货膨胀,经济有点过热,有点通货膨胀是不是好事情,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放手让通货膨胀发生,在一定意义上不错。中国经济有点通货膨胀3%、5%是挺好的事情。坏帐都好解决,所以前年韩国有3%的通货膨胀,我说你们太幸福了,中国苦于通货紧缩,而且这次争论是什么了?是全世界都仍然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这点对不对呢?也对,现在我们可以进口了,国内需求稍有  相似文献   

2.
我国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改革时期普遍发生了通货膨胀,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关系到经挤改革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即究竟通货膨胀是不是经济改革引起来的?如何在改革中制止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主要的并不是来自改革,恰恰相反,是来自旧的经济体制,经济改革不过使隐蔽朌通货膨胀明显化  相似文献   

3.
稳定通货、稳定物价是当前全国人民迫切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成为经济理论界探索和争论的热点之一。有的同志提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适度的、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仅无害,而且有利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是否不可避免?是有害,还是无害?这是关系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问题。为了推动对通货膨胀的深入研究和为抑制通货膨胀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与对策,我们会同《成本价格资料》编辑部于元月19日邀请部分在京的专家、教授、学者举行了第一次讨论会。会议由张卓元同志主持。现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历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由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而至今仍是讨论的难点和热点,本文拟在对有关争论问题提出一些粗浅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八·五”时期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问题作些探讨。一、果真能实现零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吗?  相似文献   

5.
南斯拉夫是最早摆脱苏联模式转向市场经济轨道的社会主义国家,被比较经济学家称为当代最伟大的经济改革试验场。前些年,南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注目;进入80年代以来,南经济的不稳定和高通货膨胀成为人们广泛关心的问题。我国经济界和经济学界不断前往南实地考察,对南通货膨胀的原因已有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我们的考察旨在弄清以下问题:在引起通货膨胀的诸因素中,各种因素的相关关系如何?什么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南的通货膨胀属哪一种类型?南联邦政府反通货膨胀的政策为什么没有控制住通货膨胀?在高通货膨胀下南社会为什么能保持安定?南经济发展的趋势怎样?从1986年10月23日至11月6日,我们先后与南几十位经济学家讨论了南的经济形势,拜访了南物价部门和银行,与南一些企业、家庭以及我驻南使馆工作人员、留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座谈。我们还实地考察了三个共和国的各类市场。考察中,我们受到南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面,仅从四个方面介绍对南通货膨胀考察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提起通货膨胀,人们都是一片指责和抱怨,好像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都是弊端,如果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经济还是在通胀下继续发展呢?笔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经济主体角度,逆向思考通货膨胀对于各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若跨国集团的境外实体所处经济环境中存在通货膨胀或是境外通货膨胀程度与集团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程度不同,那么在编制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如何反映和调整通货膨胀的综合影响呢?通常有两种调整方法:一是重现折算法,该法是先将境外实体用外币计量的会计报表各项目按照境外实体所处环境的物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和重新表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外币报表折算。该法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只重视社会制度,认为通货膨胀是私有制的产物;不重视经济发展战略对通货膨胀的决定性影响;不研究采取什么经济体制对预防和制止通货膨胀有利。上述这三个问题,对通货膨胀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究竟这三者和产生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传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敏感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出现下滑,通货膨胀不断提高。受此影响,中国经济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通货膨胀仍然比较突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如何寻求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2008是否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这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0.
若跨国集团的境外实体所处经济环境中存在通货膨胀或是境外通货膨胀程度与集团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程度不同,那么在编制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如何反映和调整通货膨胀的综合影响呢?通常有两种调整方法:一是重现折算法,该法是先将境外实体用外币计量的会计  相似文献   

11.
梁柱 《财贸研究》1995,6(5):42-43
<正> 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归根到底是结构失衡的表现。反之,如果社会经济处于均衡的状态,通货膨胀就不会出现。一般而言,经济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经济总量均衡;第二是经济产业均衡,指在生产上有关联的产业在实物量上的均衡。因此,经济总量是否均衡与通货膨胀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总量的失衡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这里,经济总量失衡是因,通货膨胀是果,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1993年是否会发生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关系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及其相应的对策,很值得重视。为了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要弄清三个问题:一是何谓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的测量尺度,三是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数量界限。这些问题看起来不过是通货膨胀问题上的ABC,但要说清复杂的现实问题,非由此起步不可。  相似文献   

13.
<正>对通货膨胀的准确而快速的预测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一个基础,这是因为货币政策操作存在的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使得政府运用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效力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事后的控制容易造成经济剧烈波动。为将通货膨胀消除于萌发阶段,保证经济平稳发展,中央银行迫切需要找到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由经济过热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物价大幅度上涨已成为困挠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抑制通货膨胀?理论界提出了各种有益的观点。《财贸经济》1989年第4期发表的卢克群等同志的《股份制是遏制我国通货膨胀的一剂良药》一文(以下简称“卢文”)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股份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特撰此文,以和卢克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的诱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淑莲 《价格月刊》2010,(1):3-8,15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造成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或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目前诱发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有货币供给的增加、投资规模的扩张、要素成本的上升、全球流动性泛滥和对通货膨胀预期。要防止通货膨胀,必须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进行结构性微调;进一步加大调整信贷结构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推进汇率机制改革;保持对通货膨胀压力的警觉,加强对其预期的管理;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只有在政策层面提前做好预防通货膨胀的准备.才能使经济稳健地复苏。  相似文献   

16.
卢大晶 《财贸研究》1995,6(3):17-19
<正>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明确地表示要反对通货膨胀,但仍然有不少国家在为求得经济快速增长或者刺激经济发展以扩大就业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走上了通货膨胀的道路。我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先后出现了两次较大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4~1988年,另一次是1992~1993年,我们在边发展经济边治理通货膨胀中陷入“膨胀  相似文献   

17.
钟廷勇  王盟 《现代商业》2011,(15):138-139
本文从经验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验分析指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密切;实证分析利用ARDL(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关系,新的通货膨胀周期会导致未来经济增长的减速。  相似文献   

18.
<正> 众所周知,我国国民经济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以货币高速膨胀作为支撑的。货币的超经济投放反过来猛烈冲击市场,从而诱发通货膨胀。 货币投放缘何超经济增长呢?考察银行货币投入因素及投资、生产、管理环节,得知问题主要出在: 1.分配:权力经济和短期行为,加剧国民收入超分配。  相似文献   

19.
<正>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解放以来我国出现过四次比较大的通货膨胀,最后一次为1993—1996年,物价上涨幅度连续突破两位数,1994年高达21.7%。由于通货膨胀有许多负效应。如:抑制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扭曲价格信号,误导资源配置;削弱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使国民收人与财富重新分配,拉大不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消费价格的持续攀高,中国是否会进入新一轮全面的通货膨胀期?这都是当前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1989年至2005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多元线形模型对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回归检验出主要的影响变量并重点分析主要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