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特点,是由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需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第一个特点是商品市场的计划性。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正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使我们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商品流通,使商品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大体适应,基本平衡,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做不到这一点,在于它们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在性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统治地位,而不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有可能从全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在全社会范围内自觉地实行计划经济,避免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3.
坚持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近年来,通过总结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受挫折的教训,人们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有了新的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既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计划经济,又是实行按劳分配、保留商品货币关系的商品经济。既然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优势,整个国民经济就应该实行计划管理,同时,既然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会广泛地发生作用,就要实行市场调节。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有许多突破性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有二:(1)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从而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者,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运行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展;(2)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是多元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也是多元的,国家所有制并非唯一的和最高最完善的所有制形式,这是  相似文献   

5.
孙洛平 《财贸研究》1992,3(4):16-19
经营权、分配权、处置权,三位一体构成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内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内容与其形式的分离,是现代经济在所有制方面最重要的特征。现代经济中,几乎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完整的所有权。自由市场经济在微观所有权的基础上分离出宏观所有权,中央计划的产品经济在宏观所有权的基础上分离出微观所有权,但两者并不趋同。判别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属性,可近似地从宏观所有权还是微观所有权占主导地位为准则。我们可以利用宏观所有权与微观所有权分离的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以及计划与市场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的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形式。这两种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生产、社会商品流通和国民收入中,占着绝对的优势。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劳动者的个体经济,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国家全部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我国经济结构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与市场密不可分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就必然提出市场问题。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市场的地位如何,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正>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创新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模式:以公有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这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与创新。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即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观点,是其产权理论的核心。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资料所有权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并决定了矗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它的理论依据是: 1.社会主义社会既不能搞公有化,也不能搞私有化。之所以不能搞私有化,这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客观要求。马列主义的根本要义就是要建立“共产”制。可以说,没有共产制就没有马列主义,没有共产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由此,私有化是不能搞的。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也不能搞“公有化”(公有制与公有化是不同的概念),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生产资料市场的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改革物资流通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的理论基石。从我国物资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要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原则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必须从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国有商业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郑博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邓小平同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具有突破性的创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准确掌握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建成这个体制的关键。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是...  相似文献   

1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能选择,也是我国现阶段一系列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新生长点,并不是要实行私有化,而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会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且有助于形成市场的平等竞争,鞭策和激励公有制企业增强自身活力。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的。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特征。我们党在取得社会主义政权后,也是这么做的。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党却大力提倡和鼓励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五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必须根据这一科学论断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废除了资本主义雇佣的联合劳动,产生了社会主义自主的联合劳动。但是当代的社会主义,这种联合劳动具有两个层次,从而具有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差别。联合劳动的第一层次,全体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不完全的直接的结合。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15.
对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我们在不少场合常遇到这么一种理解:仿佛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一旦夺取政权之后,可以很快地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这种公有制从开始就是高水平的,即社会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持有这种看法的同志又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对不上号,因而很难在经济改革工作中加以应用;我们似乎在建设着一种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共同轨道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独创”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显然把问题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6.
这一节主要讲我国社会主义商业产生的特点和途径,分三个问题论述: 一、中国社会主义商业产生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自发地产生。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产生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商业的产生当然也不能例外。这个一般规律存在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资本家私有制经济的对立物、替代物,只有在生产资料资本家  相似文献   

17.
经济政策,是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经济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行动准则和措施。经济法,是管理、调整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之间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法,是  相似文献   

18.
国营垄断行业的暴利与高福利,说明我国的公有制已经异化;这种异化从公有制产生之时就已开始;一些形式公有制建立的目的就是为获取其所有者的剩余,因此造成那些拥有较多重公有制(所有权)身份的人,在社会利益关系中所处地位更不利的反常现象。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个体系,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其中层次最低、作用最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改革这种性质的公有制,不仅不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建立“民有、民用与民享”的,以产品分配公平化为目标的,以产品和剩余产品的公有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公有制,是我国公有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逐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其中全民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重要内容,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由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并采取国家直接经营企业的形式。在这样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造成政企不分、政资合一,企业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和职工没有积极性。1978年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拉开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张广义 《财贸研究》1990,1(2):32-37
<正> 近几年来我国生产资料计划的严肃性不高,合同兑现率趋低。如果任这一势头发展下去,将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利于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而且与在“当前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强调计划的指导作用”这一指导思想相悖。因此,有必要对生产资料计划指标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