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日汽车市场降价成为首选全国价格信息中心销售大战后价格大幅下跌,已是96年汽车市场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今年汽车价格如何呢?已成为广大汽车生产者、经营者和购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分析,有关专家认为,今年汽车市场不容乐观,如不发生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租赁市场并不平静,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美国赫兹宣布终止在华业务。此举一出,业内一片哗然。因为,就在2002年,美国赫兹与中汽安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由后者以加盟的形式正式使用赫兹品牌在中国开展汽车租赁业务。双方协议时间为5年,但目前双方协议的截止期未到,却提前分手。赫兹的退出,使人们对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种种疑问。那么,几乎被业内所有人看好的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到底得了什么病?  相似文献   

3.
香港商情     
林影 《沪港经济》2008,(6):70-71
汽车 港商纷纷看好内地汽车市场 内地是全球第4大经济体系,汽车工业更是推动其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中国是全球第3大汽车生产国,亦是全球第2大汽车消费市场,2008年预计汽车生产将超过1千万辆,汽车制造商对零部件及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因此香港汽车工业商纷纷看好内地汽车市场,竞相进入,并利用近水楼台和先进技术的优势,期望能长期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4.
毛晓迎 《魅力中国》2011,(21):529-529
汽车商标的汉译对于国外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开拓。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不断壮大,各个国际品牌都在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尤其是一些名车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分析商标功能的基础上,发现德国翻译目的论对商标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总结出近30年可用于汽车商标汉译的五种方法:音译,直译,意译,音意结合,缩写。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轿车产业,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厂商的目光,这些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凭借这些跨国企业提供了技术、硬件,以及产能上的保障,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一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2002和2003年两年,中国轿车产量急剧增长,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也随之进入超高速发展时期,从2004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也放缓了前进的步伐,整个市场进入一个稳定且快速的增长阶段,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624.3亿元,销售额与2004年的同比增长高达36.3%。  相似文献   

6.
夏春生  饶涛 《魅力中国》2014,(25):67-67
近几年,随着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市场发展异常迅猛,而与之相关的汽车后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文章以江苏苏州为例,从苏州汽车后市场发展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消费环境等多方面出发,以点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为切入点,分析苏州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总结汽车售后服务业成功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苏州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葛志专  巫细波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13-119
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与汽车市场密切相关的宏观政策,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限牌限购政策则明显地抑制了汽车消费。基于2002—2017年省际汽车销量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宏观政策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汽车市场具有明显的惯性效应,宏观政策对我国汽车市场的促进和抑制效应都非常显著,其中汽车市场激励政策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汽车市场抑制政策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相对于促进政策,抑制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居民消费水平、汽车产量、公路货运量、公路客运量等因素对汽车市场也具有显著为正的促进效应。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在未来制定和实施汽车市场相关的宏观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10,(5):61-61
在全国汽车行业2010年汽车市场高调预测声中,一月份汽车销售增幅低于2009年12月份20%-30%不等,到专卖店或汽车市场看车的客流明显减少,并未出现预想中的客流高峰和销售高峰。  相似文献   

9.
丁波 《沪港经济》2008,(4):64-65
2008年,汽车市场延续了往日的激情,在冰雪肆虐的1月份,汽车销售再次创下历史新高,预示着今年汽车全年销量可能突破1000万辆大关,继续上演着中国市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2006,(3):8-10
汽车,是工业文明截止到当今时代认同率最高的符号.它意味着人类驾驭自然和延伸自我的成就感。人们透过对汽车的热爱,表达自身对以效率为核心的工业文明价值观的认同. 目前,汽车已经是美、日、德、法、意等国最大的产业,是许多国家对GNP贡献率最大的产业——日本汽车工业产值占日本GNP的9%-10%,美国占5%~6%.世界500强中汽车行业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500强营业收入额的10%。没有任何产品能与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的巨大市场营业额相比。汽车正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汽车产业的魅力令无数国家、厂商为之折腰。 今天的中国无疑正在驶入汽车时代。统计表明,相比于其他过度成熟的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充满了生机——2005年前六个月,美国汽车市场增长1%,欧洲是零增长.日本是负的4%;而中国则增长21%。显然,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消费的潜力无比巨大。为此,跨国公司对于介入中国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更努力地把握家门口的机会。 这个汽车时代来临的当口,让我们进行一点点回顾、展望、关注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佟岩 《辽宁经济》2004,(2):92-92
最近,作为我国政府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完善市场体系的举措,《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这意味着,汽车金融公司在“千呼万唤”之后,将很快走进人们的生活。汽车金融,被视为开启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走向开放和竞争的一大“利好”而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很多汽车企业打着“全方位开放”的旗号,与国外大企业集团合资。不但没有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连自己的品牌、市场都拱手送给了外方。拿着微薄的利润,躺在合资的安乐窝里睡懒觉,致使我国汽车工业核心技术空洞化,丧失了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成为国际汽车巨头的附庸。丰田可以开创一套后来居上的汽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商务部消息,为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汽车市场体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巩固汽车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交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2008,(21):12-13
随着越来越多的尼日利亚大公司、政府机构和医院开始购买中国汽车,中国汽车在尼日利亚市场受到欢迎,中国汽车技术逐渐得到尼日利亚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快讯》2013,(43):16-16
“未来10年,自动驾车、燃料电池车将是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将比之前10年的变化更大、更深刻。”日本汽车专家中西孝树预测,自动驾驶和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的新型燃料车,是早已广为人知的技术,但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便可以购买到相关技术的产品了。  相似文献   

16.
杨建梅 《中亚信息》2006,(12):38-38
俄罗斯二手外国品牌汽车市场正在不断扩大。2005年俄罗斯汽车的销售量接近34万辆,与2004年相比,增幅超过21%;二手外国品牌汽车的销售量比上年增加了10.8%。  相似文献   

17.
近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国家适度放宽了对汽车市场的保护,这为我国汽车进入其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国汽车企业要真正在俄市场站住脚,实现从简单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过渡的转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马仁洪今年五年至十年,将是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从“量”的增长方式,向“质”的转变、飞跃逐渐过渡,即汽车工业大规模的联合重组;汽车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规模取胜转向技术取胜,依靠强的科技开发能...  相似文献   

19.
台湾的汽车市场,自1993年起即进入他和期,上下不出10个百分点起伏。四轮以上机动车的总面积在台湾也已高达3500万平方公尺,占了台湾平地面积的3%左右。因此,若想成为市场上的赢家,唯有在渠道上取得优势。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台湾的汽车业算是有惊无险,全年的整体汽车挂牌数量仍高达47.4万余辆,仅比1997年少了8000辆,减少了1%,厢型车市场较1997年增加了约2.4%。但是,1998年变化较大的现象出现了两个:①进口车市场大幅萎缩——市场占有率仅为17%左右,创6年来最低记录,首次低于ZO%以下。②大车厂居高临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市场爆炸性增长,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竞相在中国境内设立或扩大其业务,与此同时,人们预计未来几年低价中国车的出口潮使世界各地的经销商和代理商排队申请在本国售卖中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