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的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污染成因兰州市的大气污染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时已非常严重,以致兰州市成为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尽管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为控制大气污染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蓝天计划”工程,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大气质量加速恶化的趋势,但大气污染严重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兰州市也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兰州市主要的污染源有:西固区的石油化工基地、热电厂,城关区的钢铁联合企业、第二热电厂,七里河区的机械制造和煤炭开采企业,红古区的有色金属冶炼,铝厂、煤矿、大型企…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中村"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2006年初,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兰州市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程.本文以兰州市城关区5个"撤村建居"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从关注改造给村民带来的生活变化这一视角出发,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自2006年初启动"撤村建居"工作以来, "城中村"改造工程的效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协调发展度等方法构造了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定了评价区间标准。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12个城市均属于协调发展,其中,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并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嘉峪关市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其他8个城市为中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关系1.1持续发展与城市土地使用结构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高度的社会分工和专门化的特征,城市的各种活动在地域上形成各种功能区,其中主要是工业地域、居住地域、商业地域、交通地域等,各种功能区之间以及功能区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和组合关系,便形成城市的地域结构。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各个城市,即使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其地域结构不可能相同,但城市经济发展的比例性客观上都要求城市地域结构的合理,合理的地域结构是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是实现城市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工业化进程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城关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需要建立现代的、集约化的、技术层次高的、靠创新推动的、对环境相对友好的工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关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以大力发展都市工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着力点,以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为引擎,以建立"飞地经济"模式,解决土地资源困境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城关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的城市主要为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和全省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以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而实现其自身生计方式的转变,以保障失地农民未来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合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诸多矛盾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街道的实证调研分析,了解了现阶段兰州市安宁区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其生计方式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生计方式转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92年正式开通的新亚欧大陆桥横贯甘肃1600多公里,作为甘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兰州,是中国西北铁路、公路和通信枢纽,既是通往青海、西藏、新疆的交通要塞,也是我国通向欧亚各国国际通道上的主要支点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7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召开,必将进一步加强甘肃省、兰州市与沿路国家、区域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一、运用系统论思维,树立城市管理新理念城市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资本、信息、地域集聚的社会系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20世纪城市发展及其席卷全球的城市化浪潮,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辐射源。进入新世纪,这种趋势正在全方位加速地表现出来。这种趋势的推动力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城市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设计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表现载体,其滨水独特性和地域色彩文化正是构成城市景观印象的主要部分。文章以兰州市河谷滨水生态空间为研究对象,在依托黄河地域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域实体基础色彩进行全方位调研分析,总结出适合兰州市地域特色的基调色彩,并结合区域内不同功能主体特色,构建具有文化内涵的滨河景观空间分区色彩体系,提出山水城市滨水生态空间营建与色脉传承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在古代,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现代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其中,卫星城就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一、卫星城的产生经典的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化过程是一个人口和  相似文献   

12.
走进西北     
黄河新桥在晨曦中,兰州雁盐黄河大桥主桥主跨上的最后一段钢管成功合龙。这座目前在国内跨度最大的连续钢管混凝土钢架系杆拱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全长791米,桥面宽31米,东西向横跨黄河,由中铁四局承建,是甘肃省“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梁强  相似文献   

13.
"空间失配"假设自提出以来,其研究成果对国外城市就业政策、空间发展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我国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章借鉴国外"空间失配"理论,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对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就业问题中存在的空间障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集群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从地域分布上看,农村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混合体,区域内既有以工业、商业、服务业为主的城镇经济区,还有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区,城乡之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接和交流。但是,农村在县域内占据绝大部分的地域,农村占县域总面积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一个以社会经济系统为主、自然生态系统为辅的高密度人类活动地域空间。由大面积的绿地所组成的绿色 开敞空间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受到了各 地政府的普遍重视,对城市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和利用渐趋加强,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广 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无锡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区位,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更是重要的货物生成型城市.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加快发展以现代制造业配套需求为主的生产性物流和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消费性物流,打造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将进一步推动无锡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京津冀城市网络集中性及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城市间“时间距离”缩短,引起城市区位和城市关系网络发生变化.研究将GIS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结合起来,利用O-D矩阵和引力场模型,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不同交通模式下,可达性的差异性及都市圈城市经济相互作用的外向和内向集中程度等.结果发现:①交通可达性对都市圈内层极化作用高于外层作用,交通按照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顺序大大提高城市间可达性.②交通可达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提高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和城市间联系度,另一方面拉大城市间差异程度,且北京、天津以辐射功能为主,其它城市以集聚为主.③可达性在1h以内,城市对外影响力较明显,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廊坊(0.25h),在1h以上,城市经济影响力变化较弱,在2h以上影响渐渐消失.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4种交通模式中,天津交通区位优越于北京,但在可达性和经济影响力综合作用下,北京外向集中程度(Out Degree)地位明显优越于天津,而内向集中程度(In Degree)天津高于北京.⑤可达性拓展了都市圈内层的空间范围,并引起空间结构由“多中心”结构向连续的“带状”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化过程中的准市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地域综合体,是一定地域范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这一本质特征,揭示了人口构成对城市的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来自农村的新市民或曰与市民共存的“城市农民”。无论是新市民还是“城市农民”,他们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蜕变,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们还只能是“准市民”。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准市民”这一特殊群体队伍的迅速壮大。我们在此把城市中这部分特殊群体称为“准市民”,丝毫不含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并不认为他们是“二等市民”,而只是指他们在总体上与市民的差距,特别是综合素质还没有完全达到市民的应有程度。 准市民素质及其对城市运行秩序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准市民,既包括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有城镇户籍的人口,也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群元  宋玉祥 《经济地理》2011,31(11):1840-1844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般都认为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一定区域而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经济中心的功能又是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以履行中心的职责为主即以组织、指挥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凡是对其经济活动起到中心组织作用的城市,即为该区域的中心城市。在我国中心城市的规模一般要达到50万人口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