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理念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结合,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域(防洪抗旱、供水、农田水利、水力发电、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出发,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个环节入手,在总结分析水生态文明概念、内涵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水生态文明的主要理念,制定判断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符合程度的判别标准,进而研究具体水利工作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差距,以期为水利工程领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自然与水利工程的和谐便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关注生态水利设计内容,探讨生态水利研究框架,对于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与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目前,水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近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尽管如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做好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在采取必要的水利工程措施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非工程措施。本文针对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一些普遍的问题,对水利工程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对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能够对其现代化建设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安全性需求、经济性需求、舒适性需求、水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对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做了全面的评价,并结合其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水利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利规划是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步骤,水利规划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及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综合效益。本文主要通过探讨水利工程规划的作用,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试着分析水利工程规划中常用的优化方法为今后的水利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4)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水利经济已逐渐地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目前我国水利经济存在的问题、影响水利经济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完善措施,并揭示了未来水利经济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不断的增多,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往往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地质环境,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水利工程的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能够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的需要。文章探讨了水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区,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产养殖和水利旅游等功能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在五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淠史杭灌区在灌区建设规划、水利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的重要水利大国之一,在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水利施工产生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重视,我国水利施工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上升.本文通过论述与分析了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现状、对我国水利施工技术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及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与深入发展三个主要方面,旨在全面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中,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得到良好的改善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全面满足社会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进行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部门的永恒任务,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确实存在。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河整治、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创造了机遇,同时也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建立坚实基础。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历史赋予我们各级水利部门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经济建设中,要求促进不同行业的发展,而水利工程建设对于资源调配、增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周边的环境、生态等具有较为复杂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多样性和广泛性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了解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能够在结合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使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环境、水利以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内容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它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本文主要分析农村水利现状,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奋力推进农村水利新跨越,为服务“三农”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我们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大力倡导节约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发展步伐,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些年来,在国家加快水利行业发展的政策下,我国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一样,争先恐后的发展开来。然而,在加快水利行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问题,比如:工程大包、分包,承包单位资质低、管理水平混乱等;由于发展陕、猛、急,以至于水利行业出现项目多,施工单位少。参建单位多,管理人员少的现象。这种模式的延续对我国的水利行业发展相当不利。因而,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已成为我们需认真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整个水利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也是保证水利工程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重要工作环节。因此,要想提高水利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2011年党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文件,不仅给信息技术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为水利信息化提供了极大的际遇。本文论述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并且以江都水利工程为例,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因此,为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开始加大了水利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虽有提高,但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问题仍然不少。工程质量水平起伏波动,提高不快,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质量隐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影响着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事业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水利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水利建设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南涝北旱的尴尬现状十分突出,水资源利用与防洪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1998年的特大洪水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方面是水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是严重的干旱和众多城市的缺水。中国的水利工作者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洪水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水利专家们近囚在天津指出,中国应该尽快扭转治水思路,“善待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人与水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保证大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美好家园,享受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