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群体活动中我们会重视榜样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本文在经典的公共品自愿捐献实验中加入了榜样先行机制,构造一个动态公共品博弈的实验模型,研究先行者的“榜样”行为对公共品捐献绩效的影响问题.与多数研究成果类似,本文的研究表明,有先行者的榜样作用相比于无先行者的情况,对公共品捐献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先行者选择上,轮流担任和投票选举先行者带来的捐献效果要明显优于随机产生先行者的情况.但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个体社会偏好的异质性也对公共品捐献绩效影响显著:条件合作者和驼峰型偏好者的捐献绩效优于搭便车者,但民主选举产生先行者的方式有助于纠正搭便车者的投机倾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9,(24)
经典的公共品理论认为,在公共品的提供过程中,搭便车行为会使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无法实现,然而现实中,却又有很多人会进行慈善捐赠,自愿提供公共品。本文通过一个公共品自愿捐献实验,验证并分析研究了公共品自愿捐献博弈中,人们在多次博弈中的决策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了奖惩机制在博弈中起到的作用,进一步帮助解决现实中的公共品供给中遇到的难题。希望通过此类实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更准确地统计分析出公共品自愿捐献的背后的原因及主要影响自愿贡献额的因素,从而为政策制定等解决方案提供一个经济学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量实验研究显示,被罚者能够立即“可知的”利他惩罚可以有效地维系公共品自愿供给合作,这是破解社会合作难题的突破口.但近年来,这种实验设计招致诸多质疑.本文重新审视了人们的利他惩罚意愿,分析了人们对他人的利他惩罚预期及其对社会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更为严格意义上的利他惩罚确实存在,但利他惩罚威胁不足以维系社会合作,搭便车者往往会低估他人的利他惩罚.基于当前中国社会的利他惩罚乏力、利他惩罚预期不足的基本判断,本文提出,应积极拓展利他惩罚渠道、畅通惩罚作用路径,在私人惩罚与公共惩罚的互动中,形成有力的失信惩戒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利他惩罚对违规、卸责、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威慑.这是当前推进社会治理的一个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始终关注涉他偏好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的影响,而对于关注过程的规则偏好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设计了一个带有否决权购买的独裁者实验,通过被试面临两种博弈规则的选择,度量其公平规则偏好.随后根据Fischbacher等的两阶段公共物品实验考察个体社会偏好类型.实验结果表明:(1)被试中约60%的个体持有较显著的公平规则偏好;(2)重复公共物品实验中,公平规则偏好强的个体平均投入水平高于公平规则偏好弱的个体;(3)公平规则偏好程度不同,投入水平受到社会偏好与信念的影响权重不同,行为调整模式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贝叶斯学习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变量和媒体报道对中国公众和专家的通胀预期异质性的影响,估计实际通胀率、通胀率的平方、GDP同比增长率和通胀波动性等宏观经济变量,以及媒体报道总量、媒体报道内容的异质性和媒体报道口吻等媒体报道变量对预期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众和专家的预期异质性都会受到GDP同比增长率和通胀波动的影响,而实际通胀水平作用甚微;公众预期的异质性取决于媒体报道的异质性和报道口吻,而非媒体报道的总量;媒体报道几乎不影响专家的预期异质性;关于通货紧缩的报道会提高公众和专家预期的异质程度.因此,政府对媒体报道的真实和准确必须加以监管,货币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媒体报道的角色并借以传递政策目标,引导公众通胀预期,进而提升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的一些微观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存在强烈的再分配偏好。为剖析这一现象,本文从个体主观感知视角出发,基于再分配偏好决定因素、不平等陷阱理论以及目标追求理论,构建了分析收入公平感、流动性预期对再分配偏好影响的基本框架,并利用CGSS 2013数据,采用Logit回归、改进的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收入公平感的降低不仅会直接增强再分配偏好,还会通过降低流动性预期这一中介变量来进一步提高再分配偏好。这一双重作用的存在构成了我国居民再分配偏好偏强的主要诱因。这一结论对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论社会世俗文化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提供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西方各国不同的公共产品实践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在农村公共产品提供过程中,同样要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特别是中国社会世俗文化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政府同时要考虑到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世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共品概念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品"的概念正经历着它历史上最为尴尬的境遇.一方面是它在公共政策话语中日益普及,另一方面,其理论和现实价值却面临着被解构的危机.作为一篇关于公共品概念的综述性文章,本文通过解读当代公共品理论的若干重要文献,回顾了"公共品"概念的发展历程,试图通过阐明"公共性"的确切含义,重新认识公共品概念的理论及政策含义.本文认为,尽管"公共品"的概念不应再被视为政策标签,或者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但这一概念对于集体行动之潜在收益的显示,依然是一个必要的分析工具,它为建立在相容利益基础上的集体行动开拓了地盘,赋予人类以积极进取、改善自身福利的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相关体制安排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对于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从方式、范围和数量方面看,我国农村在各类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在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各类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处理好体制框架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关系,为县乡基层财政逐步解困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We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air rule preference and its effect on anonymous cooperation, intending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eople who exhibit high degrees of rule inequality aversion—consider “equality and mutual obligation under the social contract” as justified, are disgusted with free-rider behavior in the public goods game and are more likely to be conditional cooperators and make conditional contributions. Based on experimental work related to rule-preferences Chlaß and Moffatt (Giving in dictator games: experimenter demand effect or preference over the rules of the game? (No. 2012, 044). Jena Economic Research Papers, 2012) and the public goods game Fischbacher et al. (Am Econ Rev 100(1):541–556, 2010), we designed a dictator game with the option of buying a veto (when the veto was purchased, the level of rule inequality decreased, making it an ultimatum game) to measure rule preference, i.e., rule inequality aversion, and conducted a two-stage public goods experiment to identify the cooperation preferences and repeated cooperation levels of participants.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le preferences and cooperative preferences (conditional reciprocal preference) and tried to explain the adjustments people made when making repeated contributions of public goods (conditional cooperation behavior) from a rule preference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Heterogeneous rule-inequality-aversion preferences are found in lab; (2) The stronger the rule-inequality-aversion preference is, the higher the probability is for the individual to become a conditional cooperator in public goods experiment; (3) Individuals who have stronger rule-inequality-aversion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contributions that are deviated from the norm. Compared to the theory of conditional cooperation types, rule-inequality-aversion preference has a better explanation power when it comes to the behavior adjustment in repeated public goods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跨行政区的经济合作引发了大量的跨行政区的公共治理问题,对公共产品"单一行政区供给模式"发出了挑战。研究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机制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对于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逻辑"与"公地悲剧"困境的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际数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R&D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发现:三种公共投资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并且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也不相同.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拉动经济增长,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及研发投资则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性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三种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驱动机制又有所不同.针对实证结果得出结论及政策建议,进而为优化我国公共投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2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用久期模型分析了相机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走出1992-2009年间四次衰退的作用。结果表明,相机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组合对我国经济走出衰退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两类政策的积极实施可以使经济复苏的概率分别提高21%和13%。但是,公共债务水平的上升会削弱相机性政策协调对经济走出衰退的刺激作用,特别是会严重制约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Using insights from institutional theory, sociology, and entrepreneurship we develop and test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institutions o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We suggest that both decentralized institutions that are socially determined as well as centralized institutions that are designed by governmental authorities are important in promoting firm foundings in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In a sample of the U.S. solar energy sector we find that state-sponsored incentives, environmental consumption norms, and norms of family interdependence are related to new firm entry in this sector.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the efficacy of state-level policies in the sponsoring of entrepreneurial growth is dependent upon the social norms that prevail in the entrepreneur's environment. We expand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y demonstrating the integral role that social norms play in influencing the creation of new firms and by illustrating the potential effect social norms have on the effect of policy that seeks to encourage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econo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不对称、信念与金融支持过度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一个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一个不对称信息框架下分析了银行和房地产投资者之间的行动选择,认为在单重博弈中,只要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太糟糕的事情,提供金融支持是银行的最优选择.在多重博弈中,双方将根据对方过去的行动来更新自己的信念.在借款人不良贷款行为对银行的收益影响足够小的情况下,借款人采取信誉低的行动,银行采取金融支持力度高的行动,将是多重博弈的均衡解.在银行存在沉没成本的情况下,这种均衡在短期内也没有被改变,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然而,在长期内这种均衡会因为参与者对市场景气的信心发生逆转而被打破,最终的均衡将是借款人采取信誉低的行动,银行采取金融支持力度低的行动,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 相似文献
20.
FDI、政府公共支出、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省际面板数据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1-2005年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比较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FDI)、政府公共支出、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类型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导致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现收敛与扩散并存的格局。在任意特定地区里,不同类型资本贡献率也不同,各个地区应当因地制宜,积极引入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资本积累途径,以促进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