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的品德在老子的这句话中得到了最凝练的表述和最深刻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惟其不争,方以恒常,膨壮志雄心;惟其不争,方以执着,达滴水穿石,流水源源,以不争先者,而万流归宗,成其百谷之王不争先非“不争”,而是以“不争先”的心境,去完成“争先”之战.  相似文献   

3.
<正>有水的地方,沙漠变绿洲,荒山披盛装;有水的地方,万兽群集,鸟语花香;有水的地方,大地增色,世界才有生命的欢畅。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水文化的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两岸。同时磨炼了中国人的意志,启迪了中国人的智慧,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水至善《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意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雨水一样,恩泽大地、滋润万物,带来无限生机,却不争名利。  相似文献   

4.
高智 《中国石化》2014,(11):95-96
"上善若水"被许多人奉为至理名言。企业管理讲"道",也有"道",我们在从严管理中也应学习"水"的品质,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止于至善。老子讲,水"居善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水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不往上跑,专往下走。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智慧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军事学、政治学和管理学思想.本文试就《老子》中独特的领导艺术略作阐释.一,“道家者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老子》是一部治国安邦的管理书.所谓“南面之术”,系指统治之术、领导之术、指挥之术也.《老子》二十七章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段话可谓《老子》领导艺术之纲.“善数”(善于言谈,使之无瑕可击)讲的是领导素质问题;“善数”(善于计算,却不依赖筹码),讲的是领导职能问题;“善行”(善于行动者,却不留痕迹),讲的是指挥艺术问题;“善闭”(善于闭合,不用门闩却使人打不开),讲的是管理控制的问题;“常善救人”(善于挽救人,所以没有根本无用的人),讲的是用人之道问题.二,“为无为,则无不治”——领导者的治理技巧.《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圣人无为故无败”(六十四章),“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都反映《老子》的“  相似文献   

6.
声音     
《董事会》2013,(9):14-15
"我们不太关注对手。我在内部和员工说,一定不要盯竞争对手,哪怕对手有什么过分的动作。因为你盯竞争对手,结局一定是两败俱伤。你一定要盯用户,才有发展空间。所以,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就是不打价格战,寻求差异化。像苹果手机,就没有跟对手在低层次上竞争。"——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  相似文献   

7.
<正>若水柔情凝聚着各方力量老子在世间万物中最崇尚的是水,从而有"上善若水"之言。水具有"处下、利物、坚定、随形、变通、威猛、自净"的特性。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是对女人的由衷礼赞。李嘉不仅用铁肩担起了道义,而且用若水柔情凝聚着各方力量,营造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晨光院有着40多年历史,有着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着形形色色的历史恩怨。李嘉在任职会上明确表示,要以感恩之心记住以前所有的拓荒者、领路者和建设者,记住历任领导的  相似文献   

8.
“兼听众论”是明太祖朱元璋用人问题上的好见解之一。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与吏部官员谈论任官问题时说:“任官当取方正之士,而邪佞者去之。”吏部大臣说:“人之邪正,实亦难辩。”朱元璋说:“众人恶之,一人悦之,未必正也;众人悦之,一人恶之,未必邪也。盖出于众人为公论,出于一人为私意。然正人所为,治官事则不私其家,走公门则不私其利,当公法则不私其亲,邪人反是,此亦足辩”(《明太祖宝训·  相似文献   

9.
<正> 市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孙子兵法》这部军事名著中的有关谋略,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着现实意义。 一、不战而胜 《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百战百胜,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  相似文献   

10.
<正>《水煮三国》的作者成君亿说:“一切管理都是控制性的游戏。”虽是调侃,却也有几份道理。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控制,不失控。那么,在企业管理中,是“宽”一点“控制”得好还是“严”一点“控制”得好呢?这里面大有学问。据《三国演义》描述,刘备入主益州的时候,“刑法颇重”,法正认为,连刘邦入秦也不过“约法三章”,宜“宽刑省法”。但诸葛亮不同意,他对法正说:“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用法暴虐,万民皆怨,故高祖以宽仁得之。今刘璋暗弱,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至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汉之道,于斯著矣。”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诸葛亮可谓深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用重典来治乱世,当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读《老子》一书,开篇即遇到一个老大的疑惑。《老子》说:“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既“无为”,又怎么能“无不为”呢, 原来老子讲的“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干。正如庄子说的:“清静因应,无所不为,谓之德人。”《老子》说:“图难于易,为大于细。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里,我们就可以略知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了。南怀谨老师说:“实际上道家的‘无为’,也就是‘无不为’,以道家的精神做事做人,做到外表看来不着痕迹,不费周章。譬如盖一栋房子,就在最初,把这栋房子将来可能发生的毛病…  相似文献   

12.
《周易》“系辞上传”说,乾坤阴阳孕育万物,其中的矛盾变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能发扬光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玄学和哲学融合贯通的奇书,深奥难懂,识之者甚寡。而感悟其中要领,根据实际情况“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学会变通,喻超就是其中一人了。  相似文献   

13.
老子在《道德经》之"道经"第二章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哲学观点来看,笔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在世间万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均衡发展,方能促进事物的进步,反之,只要此消彼长,就会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与木,一“横”之别。在企业这棵“大树”上,以人为本,激活人心,才能根深叶茂,否则就成无本之木。我们搞改革,就是要改掉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从本质上说,改革是要改掉人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习俗、旧理念、旧办法。以人为本,企业之林方能长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以物为本,视人不见,企业之树则可能走向“畸形”,在市场“风吹雨打”中凋零。  相似文献   

15.
段俊平 《化工管理》2013,(13):110-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讲究的是刚柔相继的管理之道,在刚柔的关系中;老子崇尚以“柔”克刚,老子在以水和金论述刚柔的关系时曾说;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有一篇是专门论势的,叫《势篇》。在《势篇》中孙子认为:“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以致能使石块漂移,这是由于水势强大的缘故;凶猛的飞鸟,以飞快的速度搏击,以致能捕杀鸟兽,这是由于节奏恰当的关系。所以,高明的将帅指挥作战,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他所掌握的行动节奏是短促而猛烈的。这种态势,就像张满的弓弩;这种节奏,犹如触发弩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军争篇》云:“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真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所谓“气”,指士气,即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士气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精神因素。士气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战士所以能冲锋陷阵而不怕死,乃是高昂的士气所致。只有设法“夺其气”,使敌人怯于战斗,才可挫败敌人。这里说的是“朝气锐,暮气归”,是对军队士气发展规律的形象概括。意调初战时军队如一日之晨,士气旺盛,锐不可挡,战而必胜;经过…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无为”学说似有几分当代西方所谓“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的政府”的小政府主义的意味。然而,《老子》的“无为”并不局限于政治学领域,它所要“无”的是文明社会的本质规定性。《老子》四十八章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此处的“为学”主要指学礼,此点《庄子·知北游》阐发得明白:“‘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道也’,故曰:‘为道者日损。’”《老子》五十七章又说:“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在;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这里的“法物”二字,在帛书《老子》甲、乙本中仅存“物”字,而傅奕本、景福本中作“法令”,在《淮南子·道应训》、《文子·道原》、《史记·酷吏列传》和《后汉书·东荑传》的引文中也并作“法令”。显然,《老子》的“无为”是对文明社会的生产技艺、生产工具、礼仪规范和法令制度的否定,其所心向往之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正是无为思想的具象化图解。《老子》无为社会的理想,既是对远古蒙昧社会的挽歌,又是对现实文明社会的谤文。  相似文献   

19.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愁没有职位,要愁的是如何才能在位置上尽职尽责。不要愁人家不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因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是少有的。”4.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唉,算了吧!我看不到能认识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我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2009,(11)
至善,乃天地万物事理之极,芸芸众生无不求索至善之道。然至善者寥寥,夫上善若水,臻于至善,是谓至善者不息也。止于至善意味着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极致境界,彰显了一种不达终点绝不停止的顽强意志。这诚然是难能可贵的品质,然而,对于那些至善者——真正追求完美极致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