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经济》2011,(21):10-11
两部委有望共推海洋文化产业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若风近日指出,未来5到10年,国家将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未来不排除与国家海洋局合作,进一步确定海洋文化产业的政策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预计能达到大约12%的增速,到“十二五”末总产值可逼近一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在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进程中需要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对沈阳现有文化产业政策进行梳理,发现其存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内容创新性不足、部分文化细分产业门类政策缺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坚持创新发展、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坚持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共进,坚持绿色发展、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内外联动发展格局,坚持共享发展、激发文化消费动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就像谈恋爱一样,文化和资本的关系亲密无间、不可或缺。那么,它们的联姻能产生多么大的力量?在文化产业中,曾有这个一个范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陷入经济泥潭的韩国政府迅速推出以韩剧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结果不仅止住了经济颓势,还在全球制造了一场名利双收的“韩流”。目前,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为困扰文化产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帮助银企双方搭建平台,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实现金融资本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为西藏各族人民提供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但西藏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和西藏地区总产值计量模型,对西藏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分析论证和检验,力争正确理解文化产业对西藏经济的影响,优化产业结构使之更出色的服务于西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标志着一国(地区)的综合实力。本文回顾了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研究,并总结了近十年来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的代表作,得出国内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可为进一步研究文化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作为的朝阳产业,为了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必须走产业国际化道路。我国实施文化产业国际化,需要认真研究文化产业国际化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浙江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文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浙江文化产业还处于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赵渊 《北方经济》2012,(1):55-56
一、当前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社区文化产业整体上处于“自发性、粗放性”发展状态。社区文化产业尚未进入各级政府决策部门与学术界的视野,政策规划及其配套措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当前对社区文化产业的通俗理解仅仅是指借助于社区的物质区位平台,开展的文化产业经营活动。严格意义上说,社区文化产业尚未成为一个具备典型群体性特征与边界设置的文化产业门类,整体上处于自发孕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组织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区域文化产业的统筹和协调问题,成为各国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在政府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大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以来,以文化产业园区为标志的文化产业集群在各地市迅速发展起来。如何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集群就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来自文化产业和企业集多重创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创新。本文基于日本文化产业历年和最新统计数据,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结构软化、对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在发展创新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少子老龄化人口结构的挑战、文化兼容度的挑战以及过度追求娱乐化而缺乏价值引领的问题、产业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锐雯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99-206
以2011—2023年1044篇数字文化产业主题CNKI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机构、聚类、时间线和关键词突现图谱,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产业发展视角研究热点为文化产业、数字经济、互动体验;以技术发展为视角研究热点为数字技术、数字化;以传播视角研究热点为数字出版、传媒业、图书馆;以产业创新视角研究热点为文化创意、新业态。通过将关键词和聚类、突现图相结合,分析未来数字文化产业研究前沿热点为文化消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2.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5月中下旬举行的“第二届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首次发布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其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2,(39):1-26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特殊产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文化产业的发展已引起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明确了广义文化、狭义文化、文化产业的概念和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比较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展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能够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利于繁荣乡村文化和经济。本文在界定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内涵及分析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精神、物质、社会与文化传播四个角度进行阐述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提炼出乡村旅游、创意产品、特色农业、休闲养生和艺术介入等典型模式,提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路径,以期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  相似文献   

15.
杨屏 《中国经贸》2010,(20):16-17
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提升我国的整体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还较为薄弱。本文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和竞争力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表明,我国应在经济发展平衡、文化体制、市场主体、投融资体制、人才和创新等方面加以提高,以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研究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说还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发展速度缓慢、文化产业人才不足素质不高、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落后等问题。文章认为,山东省政府应该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快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及加强人才培养,以促进山东省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它既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滨海新区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国家对其文化产业发展更是寄予厚望,提出“建设国家级滨海新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8.
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春城  綦子琼 《山东经济》2008,24(5):96-100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税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效用和意义。目前,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是近几年国家税务总局和相关部门下发的规章和通知,散居于几个相关税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不完善之处。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总结现有政策的利弊,完善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十六大以来,明确制定了调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初步形成了各种文化产业门类公平竞争的文化产业格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各地方政府和企业集团的重视。 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中,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的台湾应扮演何种角色?这种角色的扮演对两岸已经形成的、由传统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将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对沪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现状、合作前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合作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凤  张兵  周晓世 《中国经贸》2014,(19):54-55
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是推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辽宁省在产业规模、教育科研资源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具有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优势,以此为契机,辽宁省可在开创地域文化品牌、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社会支撑平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实践路径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