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乡镇经济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杭嘉湖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乡镇经济比较繁荣。我们把这一地区的乡镇经济作为典型来研究,将有助于阐发中国城镇经济的特点。一 乡镇不是同封建社会一起出现的。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北宋以前,乡镇作为县治以下的市场建置还没有形成。但是从南北朝以来,在广大农村中,交流农副产品的商业点——草市已经出现了。到了唐中叶后,草市才普遍起  相似文献   

2.
明清福建的疫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福建的疫疠很多,但志书记载甚简,大多只谓“疫”或“大疫”。本文着重资料方面的搜集,以供人们深入研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两代,福建西、北部广大山区,由于佃农反抗、起义以及小股经济土匪活动的频繁,而沿海一带又屡遭倭寇的侵扰和海盗的劫掠,出现了许多地主筑建的或以乡族名义筑建的土堡。这些土堡,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农村社会的产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对研究明清农村生活、乡族关系、阶级斗争和民俗演变以至于建筑艺术,都是珍贵的实物资料。厦门大学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组于一九八四年冬、一九八五年春两次赴闽南、闽西、闽中诸县调查,发现若干明代始建的土堡及筑堡民间文献。现将所得参照史志资料,予以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史学界掀起了讨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热潮,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特别是有关历史发展五个阶段论的响下,人们对于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国内市场、货币地租等问题尤为重视,认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最基本的前提要素。换言之,当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商品经济、国内市场、货币地租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便因此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5.
6.
一 福建民间各家族重视血缘嗣系,严格地讲,是重视男子的血缘嗣系,男子作为家族传宗接代的中心,不能不对家族的人口结构和变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女子虽是其兄弟的同胞骨肉,但她们不能享受同兄弟们一样的经济、教育、社交等权利。在婚姻关系上,家族为了保证血缘嗣系的沿继,严格规定男子后裔不得为他姓子,男子长大后,娶取他姓女子组成家庭,为家族传宗接代。而女子在原则上是要出嫁给外姓人,故在福建民间常戏称女儿为“外姓人”、“别家人”。父母对于女儿的责任主要在于养育,养育成人后,便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外姓媳妇”。  相似文献   

7.
从文契看明清福建农村经济的商品化趋势和资本主义萌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藏有明清以来经济契约文书约4750份。从这些珍贵的文书中,不难看出明清福建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相当高,并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本文以这些文书为依据写成,不揣浅薄,就教方家。一、商品性果林种植明清福建农村经济商品化趋势,首先表现在农业生产形态的变化,即商品性种植广泛存在,其中以水果商品性种植尤为突出。福建号称水果之乡。据染克家《淳熙三山志》物产篇所记,两宋以来福建所产水果就有荔枝、龙眼、橄榄、橙、桔、抽、香木椽(佛手柑)、批杷、甘蔗、李、梨等20余种。这些水果并非全部自产自用,而是有…  相似文献   

8.
林旭东 《发展研究》2001,(11):40-41,44
农村市场环境建设是农村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农村市场环境的优劣决定着农村市场化的水平与质量,决定着农村市场能否为农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前提和条件。农村市场的环境建设事关千家万户农民,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市场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是良好的。一是农村市场基础建设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9.
明清福建烟草的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中叶,随着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烟草从吕宋传入福建,并得到广泛的传播,成为福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一、烟草从月港传入1、月港的海上贸易福建省烟草的传入与月港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十分密切。月港位于今龙海市海澄镇西南部九龙江下游的江海会合处,是从海澄港沿南港顺流往东直至海门的“外通海潮,内接!I]涧’伯9一段优良港道。港内河床开阔,水面平稳,两岸有许多天然的小船坞,是海商停船的好地方。月港除了地处九龙江出海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外,最重要的是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前此地尚未设置县治,“官司隔远,威命不到”,自…  相似文献   

10.
明清福建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蕃薯传入福建 ,为救粮荒 ,人们到处开山种薯 ;时值商品经济发展 ,茶与木材的需求量大 ,人们又都上山植茶 ,并伐森林贩卖。由是山地丘陵的植被残遭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而使许多农田水利被毁、江河淤塞。生态环境变坏 ,恶果不堪设想 ,人们应该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1.
抄前短引 地区性研究的重要性,近来已渐为史学界所认识,特别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大国,人口众多,南北异俗差别很大,为掌握中国社会的全发展过程的研究方法,应从地方看全国,又从全国看地区,有的还要看到世界历史变化的影响,才能抓住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这点我们早即注意及此。最近为着开展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对于史料的搜集十分重视,兹将  相似文献   

12.
论明清福建会馆的多种形态王日根如果说宋元以前福建主要以人口移入为主,那么明清时期的福建则显示出人口大量流出的景象;如果说在人口流入中家族是人们建立新居地的纽带,那么在人口流出中会馆则成为人们开拓其事业的基地。正是通过会馆,福建人流向北方、流向内地、流...  相似文献   

13.
福建“地狭人稠”,始于宋代。时为耕地不足,住在沿海的人们已向滩涂要地,从事今天四大平原的围垦与建设。,“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垦荒规模最大。住在山区的人们也为温饱“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层山之颠苟可真人力,未有寻丈之地不丘而为田。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华甫 《经济问题》2003,3(7):34-36
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等问题,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鉴于前此倭冠海盗活动的频繁,遂于福建漳州海澄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准许民间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于此确立和实施了“纳饷过洋”的饷税贸易制度,海澄月港因而成为当时福建乃至全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口岸。除月港之外,从其他口岸出入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均为明朝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和镇压。明王朝这种有限度的开禁,长此以往,不仅无法顺应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也难以适應当时西方殖民者日趋东来以后变化多端的海外局势。迄至天启、崇祯之交,随着荷兰殖民者的侵扰以及明朝海禁的再度严申,使得明朝于海澄月港实施的饷税贸易制度陷入了难以继续维持的境地。崇祯五年(1632),鉴于海澄月港“饷额屡缩”的事实,明朝罢废  相似文献   

16.
明清福建的家庭结构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于中国传统家庭的分析,通常有“大家庭”和“小家庭”之别。所谓大家庭,是指由两对及两对以上的配偶组成的家庭,具体又可分为:由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的“主干家庭”;由父母和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家庭”;由同一代中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已婚者组成的“联合家庭”;等等。所谓小家庭,是指只有一对配偶的“核心家庭”,主要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构成。一般认为,大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家庭模式,而在实际上并未成为中国传统家庭的主要形式。这一估计是否符合历史实际,必将影响我们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认识,因而有必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明清福建的民营手工业,几乎遍及各行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和主导的地位。这一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外向型”生产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民营手工业的生产关系产生影响,并引起其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明清福建的里甲户籍与家族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的家族组织,由于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而得到了强化,在某些方面具有基层政权的职能。本文主要依据明清福建地区的族谱资料,探讨里甲户籍的世袭化及其对家族发展的影响。 所谓里甲户籍,是指隶属于里甲系统的户籍,包括里长户、甲首户、甲户和畸零户,其性质不同于民户、军户、盐户、匠户等专业户籍,也不同于单纯为交纳田赋而设的钱粮花户。大致说来,明清时期的里甲户籍,既是征派差役的依据,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明中叶以降,由于里甲户籍的世袭化和里甲差役的定额化,使里甲户籍成为家族组织的兴衰标志之一。为了便于分析,有必要对里甲户籍与里甲差役的演变过程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19.
袁友坤 《经济师》1996,(4):43-44
农村养老保险的难点与对策试探袁友坤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解决养老问题,重点在农村。从我国国情出发,尽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我国平稳过渡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社会政策,对于调节国家与农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记录了不少有关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的资料。就在这些资料里,常常出现有“伙种”这样的名称。所谓“伙种”,顾名思义,也就是合伙耕种土地。但是由于它的流行面颇广,又牵涉到生产、分配以及“伙种”人身分地位等各方面问题,所以很值得进行探讨。鉴于史学界至今尚先人注意及此,故谨就所见资料,稍作考索,以提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