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需要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在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互动的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农村劳动力正是连接城乡经济和社会的活跃的生产要素。张车伟敏锐地觉察到,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所认为的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形势似乎正在远离中国”,而应对这一变化的有效策略就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此满足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可以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正迎来一个大好时机。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为重要前提,目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精英得以重生,但是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来看,现有的精英远远不够,而且近年来,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了巨大影响。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工业化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业内转移,给城归精英更多的发展空间,吸引城乡精英回归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黑龙江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一方面有着传统农业大省的深厚经济基础,但另一方面却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面临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压力。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是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先决条件之一。在分析黑龙江省剩余劳动力现状与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转移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过剩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为使农村女性劳动力能够进行有效的转移,必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自身素质,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二是在农村就地进行技能转移。  相似文献   

6.
刘小毛 《农家之友》2009,(16):12-14
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集中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破解中部地区“三农”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部崛起目标的根本要求。在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三是要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保障制度,四是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五是要控制农村人口增长。转移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存在的普遍社会现象,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特点,笔者从平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劳动力转移所凸显出的显著特点,提出了一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本县的劳动力转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及建议,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脱贫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在南疆开展的"访惠聚"活动,运用点面结合、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多种方式,发现南疆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利用常住村中,与调查对象长期相处的有利条件,深挖制约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结构就业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进步,农产品需求量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相对减少。为了追赶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加速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利用率。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回顾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历程、就业特点以及现有人口状况,分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主要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农民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有所减慢.对各种转移障碍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给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人1:3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且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说,新农村建设应该建立在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推进我国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进而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尚蒲  张日新 《南方农村》2012,28(11):18-25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较为完整的思路。文章对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而开展的农村制度创新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探寻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1)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生产,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2)分税制改革后巩固基层政权,需要强化和完善财政支农体系;(3)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本文认同新农村建设需要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并结合广东省新农村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分别就劳动力制度、农地制度、财政金融和基层民主自治等方面的创新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新农民的培育.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调研,充分了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情况、转移情况和培训状况,为探求有针对性的农村就业对策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2月9日召开的广东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即将出台的广东省《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广东“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大目标。这十大目标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在国内、国际竞争力全面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事关欠发送地区农村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就地转移空间不足、转移能力不强、转移稳定性不够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则可以有效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其机理在于:通过促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村劳动利的"素质能力"、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来拓展农村旁动力的就地转移空间;通过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源存量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通过克服制度阻力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指在农村地区居住的人,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种田维持生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将来谁种田"和"怎样种好田"成了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实现从传  相似文献   

17.
蛟河市农村信息工作强化三级网络建设。一是完善市级信息网络建设。在蛟河农网中增设食用菌网上交易平台、新农村专栏、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栏目,开展零公里信息工作,开通12316新农村热线。二是完善乡级信息网络建设。帮助13个乡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响水县有农村劳动力18.7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15万人.去年以来,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响水在推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与相关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城市化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为主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源自“推—拉”合力,其顺利转移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途径。根据对进城务工农民预期收益模型的分析,政府应因势利导,制订合理的公共政策推动城市化进程,以便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