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杠杆。如何把知识形态的“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实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把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要解决因科技发展而带采的贫富差距的扩大问题,关键在于创造公平的教育机会。调整相应税制。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人才流动制度。  相似文献   

3.
张文科 《经济问题》1991,(11):14-1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9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关键的10年,必须在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同时,为下一个世纪的经济起飞奠定牢固的基础。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长远的战略任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发展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其相互之间的侍导机制.为解决因科技发展而带来的贫富差距的扩大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教育也是生产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然而 ,学者们大多从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去理解 ,忽视了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即便有所论及 ,也未能把教育与科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内在的包含着“教育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本文从系统的、动态的视角 ,结合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论证了教育也是生产力。并且进一步论述了坚持教育和科技并重 ,教育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对于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生产力要素理论"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的继承与发展。文章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几个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深入研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对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个系统,包含有要素、结构与功能。诸多要素组合成一定的结构,具有改造自然的功能,故人们把生产力看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究竟有多少要素?争论了几十年,现在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实体要素,还有科学技术、管理、信息三个非实体要素。 现在人们在谈论第一生产力。何谓第一?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或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力是个系统,与生产关系并列,二者结合为生产系统。在生产这个系统中,可以说生产力第一,生产关系第二。而在生产力这个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所谓第一生产力,是就  相似文献   

8.
科教兴国 ,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坚持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科教兴国”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迈向 2 1世纪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英国 1 8世纪一跃成为工业国家的鳌头 ,取决于科技进步带来的第一次工业产业革命。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是非常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但是,理论界在分析论证这个理论的时候,众说纷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要素说”,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科学技术首先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生产力(即科技生产力),它和一般社会物质生产力共同构成一般生产力;其次,科技生产力相对于一般社会物质生产力而言,又是最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第一生产力;最后,科技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一样也是由三个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10.
谁的凤凰岛     
张韶天 《商周刊》2012,(18):32-38
策划前言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言已获举国共识。那,第二生产力呢?文化艺术也是生产力!文化艺术含量越大的商品,价值越大。当传统GDP模式遭遇发展瓶颈,伴随而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并非科技生产力一己所能解决,纵然,领导下一轮经济复苏的主导产业尚未凸显端倪,但无疑,被寄予最高希望的,是以文化为内核的文化生产力的崛起。新的共识已在发酵——迅速把我们独特的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而不是仅仅把文化看作一种消费品。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漫议罗绍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体系中的一个要素,这已取得共识。然而,在生产力体系中科学技术这个要素究竟是何属性,理论界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它仍然是个精神形态的东西,在生产力体系中它只是个精神性的要素,是精神生产力。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形成过程,实际是突出了创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创新关系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强调了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尤其是人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变革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的理解和研究,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的委托,《经济研究》编辑部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编辑部于1991年8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座谈会。与会的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企业家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学技术与当代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如河加快我国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平  黄志浩 《江南论坛》2006,(11):51-53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乃至科技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中的重要桥梁,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只有及时、有效地加以推广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观.强化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是科技创新的主导的理念,最终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能否尽快建立起高新技术产业,将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这是因为,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先导、关键和基础,而国民经济现代化则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依靠科技进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当时,世界上正面临着一场新技术革命,化学工业与新技术革命的关系密切,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高度结合以及科学技术竞争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全人类的一种共识。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生产力的三要素为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哪一个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各国对于高技术优势的激烈争夺实际上是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因此,增加研究发展投入,加速技术进步,是竞争的必然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技术进步为后盾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近年来,泉州市逐步改变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经营模式,积极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张子全 《经济论坛》2003,(12):32-32
一、建立起良好的经济、政治体制。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和科技与经济活动高度融合的经济形态,是知识和科技成果交叉融合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因此,也可以将经济、政治制度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看作是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经济、政治制度与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市场化经济制度和民主化、法制化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更替。可以说,知识创新决定着制度创新。二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制度又制约着科学技术转化为…  相似文献   

20.
浅谈企业科技进步机制的建立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王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革命力量。从世界各国科技进步的历史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速度也越来越快;不仅重视硬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且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