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红 《经济师》2006,(7):64-6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爱华  谭雅娟 《经济师》2006,(8):260-261
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三,具有较高水平,但与排名第一、第二的上海和北京的差距较大。文章在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广东实际情况,将产业集群作为载体,提出提升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胜 《当代财经》2007,(1):77-81,124
产业的集聚发展、创新体系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逐渐成为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又构成次一级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规模变小的区域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如果没有本地化的产业体系为依托,就失去了根本的发展动力.按照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产业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整合度越高,越利于产业和区域的发展.因此,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包括了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建设、要素流转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而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要集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机制的培育,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上海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与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有关。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与产业知识基础和制度发展相匹配。基于该理论,对上海区域创新体系、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现状进行剖析,得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与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类型和制度营造不匹配等问题。最后,提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层次与主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网成  刘畅 《经济师》2008,(1):15-16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成为近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就目前的情况看,各地的区域创新体系无论在技术层次上还是在经济功能上都相差甚巨,异质程度很高。要理解和分析这些发育程度很不相同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其前景,显然离不开适当的理论工具。通过对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层次和创新主体的分析,文章认为,这两个分析视角有助于建设者们了解自己所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从而重新确定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洛阳市现有科技资源现状的调查,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首先提出了创建洛阳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对各创新主体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还特别对发挥基础保障作用的政府提出了3条原则建议和11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体系提升传统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及高新区建设三个方面,总结了柳州市建设创新体系、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对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从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要素因果关系出发,建立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SD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对模型进行检验及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强中介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力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此外,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比较复杂,在创新投入方面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技术转移政策。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的全面参与,包括政策社群参与、专业网络参与、府际网络参与、生产者网络参与和议题网络参与。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结构的优化强调网络高密度、网络中心均衡、凝聚子群力量约束和网络高协同性。区域创新政策网络的治理策略有行动者的选择、引入与激发,共同价值观的凝炼和培育,组织规则的明确与调适,以及利益冲突的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演化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HIC)与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之间互动演化的布鲁塞尔模型(Brusselator Model)。通过对该模型稳定性的定量分析,阐明了两者之间存在互动演化关系,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细致结构与互动演化。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背景下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新内涵,对构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基本规定,即技术创新是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所规范的过程。在深入分析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区别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特征,并从创新主体、创新运行机制和创新共生网络三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框架,以期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创新环境是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架构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优化,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其中北京为创新环境最优省份,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领先优势明显.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创新主体多样性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渠道不足、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文化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据此,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营造优质创新文化等来优化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杨剑  梁樑  邱昊 《技术经济》2008,27(10):21-26
本文对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策略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区域中企业创新动力的因素,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和模仿的博弈模型,并分不同的时间区间计算了企业在创新和模仿策略下的收益,得出了企业选择创新策略的混合纳什均衡解。研究表明,区域创新系统中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受区域内的企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是产业组织应用问题研究的经典范式和规范分析框架。通过借鉴该范式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进而提出"结构(Structure)—功能(Function)—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范式,并在研究SFCP范式相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上汽通用五菱进行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范式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系统需要区域经济体的有效承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区域主导产业代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其发展也需要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支持,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协同取向。从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出发,在对两者相关性及协同研究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协同表现形式、协同途径以及序参量模型3个方面对两者的协同机理作了分析,以求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创新以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在保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节省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微观主体发挥比较优势、进行有效知识资源配置有深远影响,对解决区域自主创新和区域分工演进的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