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汇率并轨对改善我国进出口状况的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从1美元兑换5.78元人民币一次性下调到8.7元人民币,相对贬值50%左右,实现了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这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它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汇率调整的主要政策目标是改善进出口状况,人们更加重视汇率并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且看法也很不一致。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汇率并轨在改善我国进出口状况过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4年我国对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确立了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199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事实上便一直钉住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的水平。另一方面,尽管人民币于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但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仍处于较为严格的管制状态。这样,在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以大规模快速增长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对人民币产生升值压力。1.FDI的累计规模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人民币升值。1998年以来,我国每年吸引的FDI流入量平均为462亿美元。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价格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3.
王海南  孙鹤 《经济论坛》2005,(19):30-32
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之后,中国就宣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处于巨大的贬值压力之下。为了保护国内比较脆弱的金融体系以及尚不成熟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也为了避免“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人民币被迫暂时实行了钉住美元的政策。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并且人民币从钉住美元转而钉住一揽子货币。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真正转向,也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一方面,随着教育深化、人力资本投资的快速增加和“干中学”,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在就业市场长期供过于求的压力下,工资必然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经济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最初的牌价是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决定牌价汇率的依据是出口换汇成本,由于出口换汇成本持续上升,迫使牌价汇率连续贬值,到1993年底已经贬值为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的国际价格。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汇率定在1美元兑换8.70元的水平。此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反弹,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8.277的水平,而且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变成了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5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放弃与美元挂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规定现阶段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这些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大举措,有助于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波幅,使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1的心理价位.创出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而最新的汇率已经达到了6.83:1(2008年10月17日).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换港币的汇率也早已突破了1比1的心理价位.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究竞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文章将简单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我国外汇市场实行汇率并轨,标志着外汇管理体制及汇率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就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汇率并轨的经济影响、人民市贬值的经济效应以及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等问题的讨论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随 着中国加入世贸 ,中国经济的繁荣 ,一些西方人士感到了不安 ,以至于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 ,以压抑中国的出口增长势头。西方舆论对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议论颇多 ,美日等国的官方人士也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对此 ,我国官方重申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及缺陷自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 ,我国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然而 ,现实说明 ,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已异化为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一制度在稳定我国外汇市场、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和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表现在央行被迫入市“干预” ,其结果是汇率的小幅波动或者不动 ,从而弱化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也妨碍了汇率生成的市场化。而且这种制度也没有较好地适应我国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经济形势 ,关于这一点 ,可以从我国外汇储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动地快速攀升中略见一斑。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第一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仅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资本项目仍实行比较严格的管...  相似文献   

9.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由993年底的1美元约兑5.70元j4整到8.70元,基本实现了合理汇率水平,有力地促进了中同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当年国家共实现外贸顺差53亿美元(933年外贸逆差122亿美元),引进外资455.41亿美元(其中外债117.4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则由卜一年的刀2亿美元猛升到引6亿美元__对此,有关部门对外宣布新外汇体制改革取得广丰硕成果、大家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但随着1995年度、1996年度国家外汇储备分别上升到735、1050亿美元(现在已达到1260亿美元)时,有关部门仍坚持肯定意见,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国家…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民币汇改的核心内容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核心内容:1·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使得人民币汇率在8年未动之后,对美元小幅上调了2%,这个汇率升值的幅度大大低于之前的市场预期(5%~10%)。因此,从汇改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看,属于微调。自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总体处于上扬态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一直在1美元对人民币8·10元上下浮动,但总体呈现上浮趋势。到2006年1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  相似文献   

11.
1994实施汇率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这一机制运行两年的情况来看,已基本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汇率运行的基本特征.但是,目前在这一机制下形面的人民币汇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对于汇率的监控和调节仍带有较强的计划体制的色彩.为了使人民币在2000年平稳实现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必须切实从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监控机制、调节机制一系列使汇率市场化的传导机制上采取措施,推动人民币走向可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12.
两年来,国家大幅度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反映了扩大出口的需要,促进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平衡,但同时给对外经援项目的承包单位造成了很大压力。1984年初1.90人民币即可兑换1美元,目前(指1986年7月5日以前)3.20元人民币方可兑换1美元,即现在每向国外技术组汇1美元就要多支付1.30元人民币。如我援某国的一个项目,两年中共向技术组汇当地费用1,360万美元,多开支人民币1,158万元。  相似文献   

13.
张明 《金融评论》2012,(2):12-25,124
本文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历史进程,剖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机制,并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无论从1994年汇率并轨还是从2005年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有效汇率均经历了显著的升值过程。从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贸易余额与劳动生产率增速等短、中、长期维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取决于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考虑到贸易顺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输入性通胀与外部压力等因素的消长,下一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有望显著放缓(由之前的年均5%~7%放缓至年均2%~3%),并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明显放大。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汇率改革方案,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一篮子货币政策,从而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2%,拉开了新一轮的人民币升值的序幕.截至2007年7月7日止,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100:761.35,累计升值8.6%.图1是汇改以来我国人民币中间价汇率走势图.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和协整检验,考察了1996年1月到2014年9月间,中国CPI当月同比变动频率以及外汇汇率(以美元为兑换对象)的变动频率的关系,来分析两者间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外汇汇率互为格兰杰因果的关系;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和外汇汇率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两个月以来,人民币调剂汇率突然大幅度贬值,从1美元=6.8元人民币上升到8.5元,超过20%,为1988年开办外汇调剂市场以来波动最大的一次。现在人民币是4种汇率并存: 牌价汇率是国家正式公布的计划汇率。1992年以前是不定期地计划调整,1992年4月开始改为微调,现已从1美元=5.22元人民币贬值到5.8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对乡镇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述从1981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就与进出口状况联系起来。到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官方法定单价与外汇调剂价格的并轨,从而确定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1996年12月,我国正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这样...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次破八.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再次引起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的关注.本文拟用1986~2005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外商在华企业进口额和出口额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长期动态效应,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全球经济结构背景来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原因以及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于开放经济中的Dornbusch模型,深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动态相关性。理论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动性是影响汇率与通胀率之间动态路径的重要因素。随后的实证研究显示,汇率对通胀率呈单向的Granger影响,并且从长期来看,两者协整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同时,汇率与通胀率波动成分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且通胀率波动风险会进一步加剧自身的波动水平。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建议,为有效治理通货膨胀,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国际游资投机行为的同时,存贷款利率均不宜继续上升。与此同时,应以较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宏观金融学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带来大量游资势必会影响到我国房地产经济,但现如今,汇率制度改革已将近两年,人民币升值已达碱,房地产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究竟人民币升值会给房地产业带来什么影响,让我们先从人民币升值前后的房地产业发展情况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