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07年》显示,2006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数量将增长到1.1872亿户。报告指出,2006年即时通讯市场在激烈竞争中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集中体现在:2006年即时通讯用户继续保持增长,从2002年-2006年,年复合增长率50.73%,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超过80%,成为互联网中最普及的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08,(8):125-125
《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相关市场分析显示2008年6大因素将影响中国即时通讯市场。此间统计数据还显示,2006年即时通讯市场规模为35.2亿人民币,2007年为47.5亿,环比增长34.9%。互联网用户数2006、2007、2008年呈现增长率升高态势,2007年新增用户达4600多万,  相似文献   

3.
刘丹 《电子商务》2009,(4):30-31
<正>2008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终端用户规模达到2236万人,与2007年的1813万人相比,同比增长23.3%。由于受到全球范围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市场的潜在需求仍然没有全部释放,一旦经济回暖,市场将延续前期快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2006,(4):18
<正>本刊讯近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即时通讯市场迅速发展壮大。2005即时通讯市场规模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38%左右,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6%。即时通讯市场从用户结构上可以分为企业应用和个人应用两大类。目前中  相似文献   

5.
2006年,在移动业务的支撑下,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经历了高速增长。2007年,随着个人 IM 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市场进一步饱和,中国 IM 市场进入调整期,整体市场发展重心向移动 IM 和企业应用倾斜,而移动和企业业务尚未呈现放量增长,因此,整体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略有放缓,2007年上半年 IM 市场规模达到38.6亿元,预计到2007年底,市场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电影产量又一次创历史最高:大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大演员……把这么多“大”影片同时放在一个档期,搅热了国内的电影市场,2006年,中国电影市场除了大,还有几个小,小成本、小变化、小接收终端,而就是这几个小,推动了整个电影市场2006年的迅猛发展。相对于前几年,国家相继推出电影行业政策的态势,200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侧重于运作方面,承接2005年的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巩固基础,不断的从质突破,到2006年底,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朝气蓬勃的中国电影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的蛰伏之后,中国互联网终于在2007年迎来了昂首阔步的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沉寂了许久的电子商务市场终于在"沉默中爆发",B2B、B2C和C2C均取得了较大进步;而渐渐在人们视野中淡出的网络游戏也不甘示弱,再度成为"上市"主力;搜索引擎尽管表面竞争格局稳定,但却在暗中酝酿着创新和提升;即时通讯移动化步伐加快,已经成为运营商们的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8.
田涛 《广告导报》2006,(3):118-120
2006年2月20日,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在北京港澳中心举行中国广告市场2006趋势与展望的新闻发布会。CTR全面发布了2005年全年中国广告市场数据,分析了2005各亮点行业和热点事件的广告投放情况,业内专家就中国广告业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2006年的广告发展趋势做出了专业的预测。田涛表示,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步入低速增长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张昕竹  占佳  马源 《财贸经济》2016,(8):144-16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很多产业具有基于免费模式的双边市场特征,这给基于传统价格理论和单边市场逻辑的反垄断经济分析,特别是SSNIP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使奇虎360/腾讯案的反垄断审查和判决充满了争议.本文采用结构计量方法,利用相关优化条件和Lerner指数构造需求弹性结构方程,并设定嵌套选择模型代表不同即时通讯和微博产品的替代关系.我们利用艾瑞互联网产品用户使用数据进行了实证估计,得到了即时通讯和微博产品的自弹性、交叉弹性和转移率等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即时通讯产品与微博产品不在同一相关市场内,从而为本案的法院判决提供了关键证据.本文为免费产品和(或)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需求替代分析和相关市场界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同时也证明了SSNIP方法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胡伟清 《商界》2006,(2):14-16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然会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分析2006年中国经济的热点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应该首先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主旋律是什么,这是在中国进行经济分析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判断和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跨国资本的相继注入让人意识到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同时也让我们期待:2006年,谁会成为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赢家?  相似文献   

12.
<正> 回顾2006:波澜不惊的表象VS潜藏的暗潮汹涌2006年,尽管中国互联网市场延续了2005年的高速增长势头,但与2004年的"企业集体上市热潮"和2005年的"大风大浪"相比,2006年既没有国际巨头争相登陆,也缺乏企业上市的热点,就连 Web2.0也只是对2005年热潮的延续,并未在实践中赢得皆大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2006,(4):9-10
<正>本刊讯2005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继续以50.6%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达到40.7亿人民币,居互联网六大成熟应用模式(网络游戏、搜索、即时通讯、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邮件)之首,占收入总额的35.7%。过去5年内,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从成长初期的超速膨胀发展到现在趋于稳定,市场规模从2001年到200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7.4%。  相似文献   

14.
<正> 网络游戏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几个具备稳定盈利模式的行业之一,一直是资本、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热点,2006年又在人们脑海中留下了一列深深的记忆。一、顺着事件看去不得不说的征途:从12月份开始,中央电视台频频播放一则"征途网络,网络征途"的广告,这是《征途》风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伴随着石油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大幅上涨,寻找新型替代能源的脚步变得异常频密,中国市场上太阳能、生物燃料和煤化工成为替代能源的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光伏产业被认为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中,曾高速发展但却过度依靠来料加工、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产业遭遇了困境。2009年,随着国家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民间投资的逐渐恢复,中国光伏产业开始步入结构和市场调整期。《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将进一步乾坤大挪移,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转向广阔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但他们同时认为,在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诸多问题仍需谨慎应对。两头在外难以为继金融危机之前,光伏产业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热点。中国光伏企业也曾在华尔街风光无限,2005~2006年,  相似文献   

17.
提起腾讯。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QQ时代,殊不知腾讯已从当年的即时通讯老大晋升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冠军。一切有数字为证。2006年上半年,腾讯以13.503亿元的总营收高居中国门户网站榜首,高出第二名20%多。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互联网媒体的收入来源多元化,总体营收高并不代表广告业务就拔尖。说这话的可能也要大跌眼镜。2006年1~6月份,腾讯的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589%,增幅排中国门户网站第一。数倍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两个耀眼的数字向我们强烈地证明着一个新的互联网格局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互联网广告时代已然到来。  相似文献   

18.
《成功营销》2008,(2):101-101
前瞻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和结构组织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更有效率的管理和沟通系统将对企业运行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有关企业即时通讯平台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多,在这个还较为新兴的市场上,2008年将会充满机会。 2007年影响力:正式公布Lava-Lava平台战略,同时发布了基于该平台的两款即时通讯产品——Lava-Lava个人版和Lava-Lava企业版(即竞开通讯之星,GK-Express),扩大了在即时通讯平台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电视购物之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CTR(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国最大、最具权威的市场研究公司。网络调查作为未来市场研究的主要途径,CTR也致力于发展这一新兴的研究方式,为中国的企业提供更为客观和高效的数据。CTR于2006年11月使用天会皓闻网上调查平台进行自主调查,了解18岁以上的人群对于电视购物的消费情况和看法,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20.
程杰 《北方经贸》2007,(5):89-91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2006年的下半年,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在大家对资本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的同时,作者另辟蹊径,从保险资金运用的角度分析资本市场的发展动力。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改变资本市场结构投资者的格局,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安全性要求提升金融监管智慧。金融行业与国际接轨,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整个金融体系互动良性发展是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