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化的诱因: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已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而具体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问题,政府行为在其中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中央政府的改革战略还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都是造成我国各地区银行发展水平出现差距、进而引发全国统一货币政策产生不同区域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化研究——基于韶关与惠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化进行研究,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以及金融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通过对广东韶关市与惠州市两地区的货币政策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两个地区的货币政策存在较为显著的时滞效应。为此,应制定有差别的货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主导产业,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程连顺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6-9
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应该是最优货币区,这样才能发挥货币政策的最大绩效。我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存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不适宜采取完全的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处理好货币政策统一与差别化问题,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总绩效。 相似文献
4.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浩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1):27-34,127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按照外贸依存度和人均CDP把中国经济区域分为A、B、C三个区域,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定量检验得出,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汇率渠道是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不仅会降低统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会加大区域间的发展差距。针对区域效应问题,是否需要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化操作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首先评析统一货币政策对区域发展不均衡影响的相关理论,继而结合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争,分析区域差异化操作的理论可行性。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十二五"时期公平和效率的战略选择和差异化操作已具备的现实基础,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化操作的现实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差异化操作需遵循的几个原则:差异化政策需针对落后地区的典型问题、注重区别对待以及把握好差异化操作的合理的度。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西部区域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货币政策可以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但是由于不同区域各方面的情况不同,同一货币政策对各地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最优货币区理论两方面出发,分析了西部与东部。的相关经济金融差异,得出了货币政策在西部存在区域效应的结论,并就平衡其区域效应提出了一些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政策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总量控制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忽略了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因素。本文主要从金融差异为基点,来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对造成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