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洁 《经济师》2011,(9):74-75
文章从当下企业伦理底线缺失的现状入手,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伦理底线的形成机制。分析显示,如果没有适当的外部监管机制,交易双方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伦理底线缺失。只有外部监管和企业自律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现今社会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回顾食品安全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各主体行为之间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厂商与消费者行为的博弈分析、厂商与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并求解纯策略和混合策略下的均衡解,最后通过分析得到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和融资企业之间的不完美且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其结果为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这损害了投资者和融资企业的利益。解决的办法是使博弈转化为完美且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具体措施,一是提高投资者对融资企业类型的甄别能力;二是加大绩差企业伪装成绩优企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考虑人的有限理性,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管理问题。依据应用贡献分析法构建“人的心理行为因素”和“集成风险管理水平”指标体系;采用AMOS4.0软件包.对205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人的心理行为因素与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管理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壮大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场革命。它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理念、投资结构、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于投资者在新环境下转变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璐 《时代经贸》2007,(8Z):82-83
本文以机构投资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点、操作规律等,论述了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常用的操纵股价方法和投资手法、投资策略,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可靠依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决策者有限理性角度 ,引入行为金融于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系统 ,解释了其中的非标准金融异常现象 ,提出了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框架 ,强调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六要素的融合 ,为行为金融范式下 ,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实践提供了一种系统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研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青 《当代财经》2006,(2):25-31
从新古典投资理论出发,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对资本成本的响应程度以及企业投资规模与利润水平的关联程度,笔者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总体上符合新古典经济理论所期望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企业投资行为范式;(2)由于存在较大的资本存量调整成本,新古典经济理论倡导的干预投资的经济政策对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在长期内会发生调节作用,但短期内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
陈雪飞 《时代经贸》2013,(2):51-52,54
本文以完金信息静态博弈古诺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果农的策略选择。现实经济中种植某作物的果农在该作物价格突然上涨的下一期往往遭受巨大的利益损失,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所研究的局中人对博弈对手完全了辑,可以预测全体博弈局中人的行动。其特点是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完全7解。最后探讨了合作的优势极其困境。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国内以股票价格为对象揭示IPO股票特征的研究,文章以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IPO股票上市初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差异。IPO交易研究是目前IPO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文章利用沪深股市2002年IPO股票的账户交易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中国IPO股票上市首日的高成交量与高换手率由投资者逐利行为造成;在上市后3日的交易中,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限制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等原因,对股票收益的判断能力明显弱于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被机构投资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11.
吴晓晖  王攀  郭晓冬 《经济管理》2022,44(1):159-175
本文以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注意力分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分心”程度作为识别监督外在变化的手段,验证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趁机构投资者“分心”而监督弱化时实施更多杠杆操纵行为,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通过弱化其监督治理效应、降低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进一步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现象,使得企业得以隐藏真实杠杆水平,误导债权人以更低的资本成本借出资金,但也为企业的未来埋下隐患,致使企业潜在债务违约风险与财务风险增大。此外,在机构投资者“分心”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的关系中,“去杠杆”政策实施和去杠杆压力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分心”经济后果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强化对企业监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企业新增银行借款比例呈倒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借款,但当机构投资者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又会抑制企业银行借款的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企业获取银行借款的影响依赖于持股比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近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利益侵占假说",大股东可能通过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进行"隧道挖掘",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上,作为公司治理的可能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发展迅猛。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之下,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有动力抑制大股东的挖掘行为。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A股的183个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关联担保存在抑制效应。同时,我们发现,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即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绝对控股股东越不倾向于采用关联担保方式进行"隧道挖掘"。  相似文献   

14.
曾德明  姚璇 《经济经纬》2006,(2):107-109,149
机构投资者对经营者薪酬的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作用,缓解了因股东和经营者利益冲突而造成的代理问题。机构投资者通过对董事会构成两因素(董事会成员数量和成员类型)施加影响,使董事会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公司高管人员,从而奠定有效激励与约束高管团队人员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的现状,我国的股票期权激励应从优化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发展积极的机构投资者;优化董事会结构,提高外部董事比例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政府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政府控制的制度层面因素出发,以大股东资金侵占为研究载体,考察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已具备股东积极主义的动机和能力,能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从而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然而,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来说,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采取股东积极主叉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其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效果较差;并且主要是体现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这意味着制度层面的政府控制因素对公司层面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redictability of herding patterns of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Indian market using high frequency data over a period from January 2003 to June 2014. Herding of an individual stock was measured estimating a simple volume based ratio and persistence of trends was detected using the runs test (Wald and Wolfowitz [1940 Wald, A., and J. Wolfowitz. “On a Test Whether Two Samples are from the Same Population.” The 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11, (1940), pp. 147162.[Crossref] [Google Scholar]]) on that ratio. Predictability of herding behavior has been successfully modeled by applying 7 data mining models using various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Market regulators may consider our findings to regulate the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rading to make the financial system more transparent and robust.  相似文献   

17.
崔义中  马建军 《经济问题》2007,332(4):3-5,10
新制度经济学是对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复归,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则是古典制度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从古典制度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学演进历史的内在逻辑性.但是,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存在着根本分歧:前者以揭示经济制度的本质为目的;后者以为市场经济运行服务为目的.这种根本分歧的存在,决定了我们不应将二者的理论基点和研究方法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