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真空”的现象备受关注,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了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真空”的策略,以期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起到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通过对四川省5所不同类别院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交往及网络道德大样本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等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能力和信息选择能力,提高他们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及网上自律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3.
方婷 《经济师》2011,(4):101-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道德意识模糊混乱现象日益明显,而高校周边的"日租月租"广告却乘虚而入与日增多,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学术界从法律制度建设、高校校园建设等外部力量来分析这种现象,把"日租月租"现象与大学生本身的道德意识联系起来分析的却较为少见,故文章以此为视角,透过高校"日租月租"现象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扭曲的原因,探析了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路径,以期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网络普及的过程中,道德失范现象也层出不穷。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其网络行为及认知的不足,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为当代大学生们尽情享受高科技提供了各种便利。在信息时代,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黑客的攻击、黄色信息的泛滥和西方文化在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95后"大学生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烙有时代的烙印,在价值选择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现实性,影响"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思潮的冲击、教育体制的负面效应和家庭教育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但网络的虚拟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一些弊端,网络对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而言是利弊并存,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大学生群体还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汲取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时,由于其判断力的不成熟也难免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学生与网络的"应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在利用网络中出现的错位现象,深刻探究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伍安春 《经济师》2005,(5):110-110,112
道德冲突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矛盾现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冲突具有道德意识反向化、道德规范冲突化两个层次,并具体体现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大学生党员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准则."三严三实"对大学生党员干部提出要求:提升道德境界、增强法治思维、培养廉洁观念.大学生党员干部的现状和问题是精神懈怠和脱离群众,实践"三严三实",有必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作风建设入手,在大学生党员干部群体中落实"三严三实"的具体措施是:学习正反典型事例、开展专题系列教育、组织各项相关活动.大学生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要依靠严实并举,从而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严实并举的思想应不断融入大学生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不能有丝毫懈怠.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的兴起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作为构成中国庞大网民队伍主力军的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失范行为及其成因的梳理,从大学生主体建设、高校道德教育以及社会的控制与管理三维模式来探讨新的防范和矫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范式,以期共建网络道德文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逐步跨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奇特的、虚幻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大学生成为赛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笔者围绕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一问题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指出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剖析了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存在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塑造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中最活跃的分子,其在网络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伦理道德状况,对我国的互联网现在与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对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失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原因深入探究,从而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网络在大学生信息交流、人际交往、视野拓展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网络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了冲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因此,在提升大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给他们带去道德和理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高校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网络社会”发展和积极应对网络道德现状的客观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程雪  徐渊 《时代经贸》2013,(16):87-87
志愿文化反映了志愿者对世界、对社会、对他人的自我认知,是公众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于高校志愿文化的建设而言,网络的冲击是革命性的:网络打破了实体社会中各种制度、机构、权威对大学生的约束,而且极大地超越了传统实体空间的种种规范。注意力匮乏的受众、无限爆炸的信息和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让大学生陷入了道德沼泽,甚至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志愿文化建设模武、主体和客体、传播途径和手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文化的网络现实环境,探索建立“分类培育+整体传播”的“3+1”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慎独”思想应用于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冰 《经济师》2010,(6):95-96
"慎独"是儒家用于自省自修的重要思想之一,意指在无人注意、无外在监督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文章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思想来充实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危害提出了有效的防范与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这一时代与科技发展的产物,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兼备。网络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学术信任缺失、道德观念下滑、身心缺乏健康、价值观念偏颇等德育现象。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提出了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以及个人修养三个方面的思想素质要求。网络环境下高校传统德育工作面临着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失落、德育理论偏离实践、网络德育师资力量薄弱、校园舆论导向难度加大四个方面的难题。网络化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应从从政策干预、德育创新、德育自媒体技术和大学生网络观四个方面进行对策探究。  相似文献   

17.
商树松 《当代经济》2009,(19):112-113
近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这些经验主要表现在:必须坚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8.
商树松 《当代经济》2009,(21):116-117
近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这些经验主要表现在:必须坚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德育中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来愈广泛,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发展自己.但是在虚拟空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冲击,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在利用网络时面临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挑战.大学德育教育应探索网络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改进德育教学模式,加强正确引导,积极抢占思想意识主阵地,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苏甫林 《时代经贸》2008,6(8):239-24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性"的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受其冲击,一方面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另一方面由于性知识贫乏而导致滥交、堕胎、艾滋病、性犯罪等问题频频发生.这种现象揭示当前大学生对性教育迫切的需要与高校性教育滞后的矛盾.本文从"香港艳照事件"出发,提出对目前高校性教育不足的警示,从生理、心理、道德等方面进行分析,强调青春期的大学生需要正确、全面、科学的引导,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协作教育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