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构成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投入要素和表现要素劳动产品两部分组成。这样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含义,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有示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有着确定的内函与外延。一般地讲,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通过社会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能力。具体地讲,生产力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新使用价值的能力。据此,生产力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这是无庸置疑的。同时,劳动资料也离不开劳动对象。所以劳动对象也必须进入生产力因素之列。首先,从社会再生产的全局看,制造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用的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因素。大家知道,社会最终使用的生产工具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作过程,才能制成。其中每一个加工过程所采用的劳动对象的状况(如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等)对生产工  相似文献   

3.
<正> 一、关于技术的定义问题众所周知,人类生产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资料(从简单的一根木棒到复杂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和劳动对象这三大基本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素质、性能和质量对人类的生产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人的素质又是最主要的。在实际生产申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现象:(1):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具有同样健康体魄同样努力的不同的劳动者,使用相同生产资料生产同一产品时,他们的生产效率可能大不相同。(2)同一劳动者使用不同劳动资料作用于同种同质劳动对象生产同一产品时,他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大不相同。(3)同一劳动者运用同一劳动资料作用于质量不同的同种劳动对象生产同种产品时,他的生产效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生产过程,与其它任何领域的生产过程一样,需要投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然后才能取得产品。所不同的是,农业的生产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直接利用光、热、水、无机元素等没有任何劳动凝结的自然资源的过程。我们用经济效益衡量前一过程的效率,而对于后一过程,又用什么来刻划呢?本文将就这一范畴做一个初步的探索。一、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象任何其它生产系统一样,农业生产系统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类基本元素构成。劳动资料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的范畴。狭义的劳动资料就是指劳动工具,即“劳  相似文献   

5.
一、“知本家”是知识经济的产物   “知本家”是知识型的劳动者,是掌握丰富知识并且拥有创造能力的人。他们从事的劳动主要是智力劳动,他们能够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生产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动力在于知识劳动,知识要素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渗透,产生人类劳动的放大,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各环节相互协调运行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量为前提的。在知识形态中,知识是经济系统的核心,知识劳动是经济振兴的巨大杠杆。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知识以及发明创造,对…  相似文献   

6.
余宏 《发展研究》1996,(1):24-27
区域宏观经济系统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社会主产力本身即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大系统。它不仅包括物的要素,如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还包括所谓“软件”因素,如教育、科技、管理等。主产力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值和量的规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要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佳功能,其各组成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最佳的配比。 经济系统的产品产量取决于投入的原料、设备、劳动和技术等,描述这种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生产力诸要素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它们之间不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  相似文献   

7.
汪浩  刘姜枫 《经济》2024,(5):41-44
<正>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质量的”生产力,所谓“新的”就是对原有模式的升级和颠覆,所谓“高质量的”就是实现了技术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模式。可以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角度理解何为新质生产力。首先,新质生产力要求有新质劳动者,即掌握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能够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的劳动者,科教兴国是基础支撑;其次,新质生产力要求有新质劳动资料,即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空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再次,  相似文献   

8.
<正> 生产力要素是否包括劳动对象,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三要素论者认为,生产力应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对象。二要素论认为劳动对象不应包括在内。焦点虽在劳动对象,但对劳动对象都缺乏具体分析。我认为不能笼统地说生产力要素是否包括劳动对象,要具体地看是什么样的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力主体的逻辑和历史依据 1.劳动力主体的逻辑依据 实践是一个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以及二者相互创造关系组成的系统。劳动对象是实践客体子系统,劳动者是实践主体子系统,劳动工具是实践中介子系统,生产力是实践系统的整体功能。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于劳动者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利益。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要靠劳动者的创造和使用。劳动者不仅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且凭借他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文化科学知识,熟练掌握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并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率。同样的劳动资料,在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需要研究生产力各要素的构成和运动规律,并根据其自身的要求来判定发展对策。一、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实的生产力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实体性因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另一类是渗入、体现于前者的非实体性因素,即科学技术、经济信息和生产管理等。从目前晋城市农业生产力各要素的现状、组合方式和动态变化来看,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层次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继瑞  黄善明  汪锐 《财经科学》2005,23(5):127-133
生产力理论随着生产力的演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基础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一层次,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二层次,管理与信息作为组合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三层次.生产力三个层次的要素各有其特殊功能,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动态创新的现代生产力系统.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马克思又指出:“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其总和一般可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这就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3.
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业务需要拥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了多种具体表现形态,如土地、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主辅材料、燃料能源、科学技术成果、管理经验知识、商标权、专利权、经营资金和劳动者等。从形成来源角度看,笔者把各种形态的生产经营要素归结于三种主体拥有。一是采用投资入股方式形成生产经营要素的企业股东;二是以提供劳动力方式被企业录用的员工;三是通过租、借方式提供资金或设备等要素的企业债权人。但无论采用何种形成方式,取得形成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有机整体,各种物质资源要素实际产生的绩效不再受原要素拥有者的操纵,而取决于企业的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静态的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构成;静态的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构成。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加工改造制作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实践过程;动态的生产关系即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的矛盾运动过程,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蕴涵在四个环节整体之中。由此,我们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科技速度发展,生产力快速提高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劳动资料、劳动力、劳动对象这生产三大基本要素中,劳动力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仅重视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需要重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效益的本质含义什么是经济效益?目前一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某种投入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与有用效果的比较。认定性分析的角度看,这一定义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但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这一定义便显得有些含混,使经济效益的定量计算工作难以深入。我们认为,从最本质上看,经济效益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的差值,即总产出量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的完全投入量的差额。需要指出,这种生产要素的完全投入量,不仅包括生产要素的直接投入量,而且包括生产要素的各轮次间接投入量。为了进一步说明这…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在商品生产交换活动中所具有劳动能力的总和,包括知识、智力、技能及经验积累等。根据这一定义,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点:(1)劳动者;(2)劳动能力;(3)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能够应用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不是劳动者或劳动者不具有劳动能力,以及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能应用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不能构成人力资本。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人力资本”的理论是由舒尔茨创立的,其主要特征为:(一)人力资本是一种固定资本。它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形成的,因此,存在着折旧和更新问题。其折旧表现为人的物质(人的体质)衰减和精神(智力、技能的减弱)的磨损两个方面;而更新则表现为对人的投资的不断增加。此外,人力资本还具有柔性、不可逆性、反周期性、差异性、自变性等等特性。这些特征,正是人力资本的潜能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之一,是深入具体地把握它的基本含义,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关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与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力量。生产力的载体,是企业、经济组织、经济区和国民经济体系等经济体,它们是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可以使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有所提高,将一般的生产劳动者转化为知识员工,从而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教育将科学技术渗透到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当中,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生产力决定教育,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而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这种生产劳动也存在着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即精神文化生产力。精神文化生产力通常有三个意思:间接物质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就精神生产力而言,它包括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与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能力两个方面,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等静态性要素和生产、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互动机制等动态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