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红  杜彦宾 《中国电子商务》2013,(16):198-198,200
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信号博弈理论从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廊三方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鉴证报告披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博弈均衡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内控披露水平、伪装成本、风险戍本以及伪装被发现的概率。为了实现分离均衡,应当提高内控信息披露法规体系的可操作性、加大违规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
沪市上市公司2008年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文简称<基本规范>)和2008年12月上交所发出<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这两部政策的规定,对<通知>中所规定的269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这269家公司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鉴证报告名称不统一;审核标准混乱;审核对象不一致;鉴证态度和意见类型的问题;鉴证区间不统一;很大一部分报告的使用权限没有得到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的鉴证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6-2009年期间深沪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年度报告或独立公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为对象,研究其披露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研究表明仅有10%左右的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出具鉴证报告的公司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即上市公司决定是否出具内控鉴证报告时,并不是一种"习惯性"选择;在"鼓励自愿"的条件下,有些公司首年出具了内控鉴证报告,次年则放弃继续出具。通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控目标发生偏离,人事变动,信号传递失效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自我选择会发生变化;经济效益有所改善,没有违规和财务重述,董事长、总经理很少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少更换,市场信号传递越充分,以及处于"三大板块的公司"越有可能保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孙永军 《北方经贸》2009,(9):136-138
鉴证业务旨在增进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明确内部控制鉴证的"有效性"、"边界"及行为导向建设,将有利于鉴证目标和质量管理的实现;有利于明确法律责任并深化产权保护和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 审核抑或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内部控制审核与内部控制审计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回顾内部控制鉴证制度的演进阐述我国对内部控制鉴证业务性质的定位,通过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披露的2009年度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的性质认识不统一,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以提升公司财务信息含量,此为产生与发展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内控公开数据,且内部控制质量不易直接验证,会对公司会计盈余质量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分析公司体制背景及相关理论,然后实证研究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俊萍 《现代商业》2011,(15):239-240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披露旨在增强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信任程度,因此,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是信息使用者以及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披露的2009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审计意见类型、结论的可靠性、报告的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与以前年度相比有明显提高,但是报告的形式不统一,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内部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优劣与其发挥作用和效果密切相关。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强化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与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才能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转化,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只有进一步树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权威,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由自愿披露向强制性披露转变。企业保证内部控制报告质量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企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质量出具的自我承诺;二是通过独立第三方出具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意见。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随着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陆续出台,自愿披露内控鉴证报告的公司逐年增多,上市公司内控水平逐年提升。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和214家A股自愿试点上市公司按规定实施了内部控制体系,其中68家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被强制要求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利用事件研究法发现: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和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不具有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1.
田特 《商》2014,(15):63-63
本文以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主板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两个方面,探讨它们二者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的分析这两种治理机制在对盈余管理进行作用时相互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行为均能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其次,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在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方面不存在互补关系,即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反而无助于审计师发挥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许诺 《商业科技》2014,(22):201-203
企业内部的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工作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所披露的对象是与企业相关的直接利益人。现代企业中,管理制度、组织结构都相对复杂,因此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十分重要。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为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本文主要探讨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9年、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内控鉴证报告披露情况,试图解释内控鉴证报告与业绩的内在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内控鉴证报告的披露水平与业绩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厘清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目标与业务性质对实践及其相关规范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鉴证业务含义及内部控制相关规范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方式的复杂化和企业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风险日益增加.为了增强风险意识,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应对内部审计报告进行深刻、全面地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单位内部审计报告是作为独立于委托者与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报告或其他经济业务信息质量的鉴证,它是单位经济管理中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自然会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对其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试对内部审计报告中的经济信息利用作一个基本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新兴的审计实务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理论研究薄弱,实务操作经验不足,在发展之初便面临诸多瓶颈。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我国现阶段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分别于2008年、2010年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规定从2011年1月1日开始率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背景下,将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2012年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2010年的披露情况进行对比,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披露状况,进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报告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提交的对象不同,内部审计报告书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内部审计实务中.内部审计报告书不能混淆使用。  相似文献   

20.
马倩 《商业研究》2003,(15):83-84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直接后果就是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