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我国"新三大地带"宏观区域格局划分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三大地带的划分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全面介绍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和美国区域经济体系划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了未来我国新的三大地带和十大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2.
如果按经济发达的程度将我国的区域经济关系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块的话,那么东部地区是指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和沿海各省区,西部地区是指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以西各省、区、市,其余地区则是中部地区。东中西关系是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本经济关系。东中西三大地带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比较优势,在区域分工和协作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东中西经济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正确处理东中西经济关系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实现有着既现实又深远的影响。一、东…  相似文献   

3.
郭朝先 《经济管理》2006,(21):76-80
本文根据人均地区生产总值(QEP)的数据.计算了1993~2004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的情况。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内部并没有出现大家通常所认为的“俱乐部收敛”,各地带内部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仍然在演变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4.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区域差异的测度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创新在整个地区创新构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东、中、西三大地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利用泰尔指数对三大地带1999—2005年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三大地带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自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划方式正式出现在国家"七五计划"中,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文献层出不穷.但是相对而言,这种区划方式仍然是一种较为简单粗略的划分方式,对省际空间结构、经济联系等考虑不足,因此分析区域经济问题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偏差.本文试图引入新的区划方式,以田Iheil指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分解,并与三大地带区划方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以此说明采用更加细致且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的区划方式对研究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存在一些问团且趋于严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双重转轨,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初到80年代末国民收入平均递增9%之多,大大高于改革开放前4%的速度;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992、1993、1994年分别在上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2.8%、13.4%、11.8%(GDP)。但是,如果把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中,三大地带的经…  相似文献   

7.
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2020年中国各省份和三大地带的碳排放状况,并分析能否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结果表明:相对于2005年,2020年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碳排放总量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均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是可能的。另外,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未来碳排放情景的差异性明显,从而提出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战略,这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首次在我国进行的开创性实践。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中明确规定:“‘七五’期间以至90年代,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优先加速东部地带发展,西部地带暂时做好开发的准备,这就是当时国家的意志和决策。 实践证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  相似文献   

9.
电信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证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电信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电信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经济的载体,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城市化战略发展的几种模式的争论、以及近几年分别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争论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中金  杨朝辉 《经济地理》2004,24(3):361-363,369
在对全国1,636个中心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划分框架,讨论了小城镇经济发展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地区差异。认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带差异明显巨大.已经到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较快发展的前提。作为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故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大阶梯、四大板块、三驾马车、三类病灶”是我对国家区域经济总态势的认识与概括。“三大阶梯”是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到中至西梯次递减,改革开放初期如此,27年来各省、市、区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东高、中中、西低的总态势未变,而且相互间…  相似文献   

13.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划分,是我国区域经济的空间划分,是宏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均衡和差异的反映。“中部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中部地处内陆腹地,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占全国10.7%土地,  相似文献   

14.
利用泰尔系数和基尼系数,分析2007—2013年地区基础能力、资本支持、政策支持、相关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消费需求6要素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强度的空间差异。结果显示,6种要素的影响强度全国总体差异都没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其中,消费需求影响强度的空间差异最大,且东、中、西三大地带内省际间差异大于三大地带间差异,东部地带内省际差异最大。表明东部沿海省份消费需求差异是拉大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差距的关键要素。从6种要素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均匀情况看,文化产业在我国省际比较中已显现出不同要素驱动型的发展模式,从而显示各地区文化产业的相对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采取过两种战略和布局。50~70年代,区域平衡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区布局经济。80年代,区域倾斜发展的战略居主导地位,并按东、中、西三大地带布局经济。从实践的情况看,都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在中、东、西三大地带及分市县层次上的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人口经济活力中部强,而东西部山区弱;动态演化总体上具有向中部地带集聚的趋势,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1990年以来又有分散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西部丘陵山区人口与经济动态呈逆向演化态势,是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1世纪初,应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7.
1985年9月公布的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建议第一次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对三个经济地带进行宏观分析时,首先涉及我国经济地带与东亚经济地带的联系,同时涉及东亚崛起的地理背景,东西方文化发源地的地理背景。在此基础上,我国经济地带的文化地理背景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一、我国经济地带与东亚经济地带的联系从全世界的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地带,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地带与东亚经济地带有内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1978年~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熵值法,测算出三大地带之间、三大地带内部(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带内部省际差距)和大陆地区整体差距的熵值,根据其变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的整体差距趋势经历着“V”型变化,不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三大地带内部总体差距程度呈现大幅持续下降特征,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带内部均呈现出显著的“俱乐部收敛”,但西部地带内部省际差距呈“V”型变化且不存在收敛趋势。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程度却呈现出大幅持续上升特征,而且对大陆区域整体差距的贡献率达73.55%,要缩小大陆区域整体差距,如何缩小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则是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中国三大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地区间经济差异,将中国按地域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选择人均实际GDP以及三大区域创新活动状况,从区域创新的视角分析区域存在经济差异的原因,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正> 自1978年中央采取东倾政策,国家投资重点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以来,我国地区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间收入差异的变动就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地区倾斜政策的实施,我国地区间收入差异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今后国家应对这种地区倾斜政策适当加以调整。也有的认为东倾政策“没有从总体上扩大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间的收入差距,因此不必顾虑扩大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