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经济学已经认识到产权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经济行为的影响作用。文章重点关注旅游资源以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为依托的景区的产权性质,在分析公共景区的产权基础后,提出目前中国公共景区的产权残缺,并进一步讨论这种产权残缺下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公共景区收益权和控制权的集中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提升,但由于地方政府并非公共景区的实际所有者,因此在追求公共景区租值最大化的同时,可以不考虑全民和集体"委托人"的利益,有着为短期利益可以放弃长期收益的激励,这可以进一步解释公共景区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资源景区门票的最优价格——基于闲暇约束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魏翔  邓州 《旅游学刊》2007,22(4):62-66
本文认为景区门票最优价格需同时满足游客旅游效用最大化和景区利润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将闲暇时间约束引入最优化博弈模型,计算出景区最优门票价格的理论值,并给出了相关的经济解释和政策建议,为日后实践中的门票定价提供理论基准.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的波及效应有3种,分别是联结性波及效应、整体性波及效应和泛化性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4.
吴国军 《西部旅游》2022,(9):37-40+4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持续高涨,红色旅游热度明显提升,红色旅游成为近几年旅游行业的主题色。文章以201位游客的有效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红色旅游体验价值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色旅游景区体验价值的“功能价值”“情绪价值”“社会价值”等对游客的重游意愿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翦迪岸 《旅游学刊》2000,15(4):28-32
主题公园作为新兴的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曰的地。本文结合深圳世界之窗6年来建设经营过程与经验,对人造旅游景区的项目选择原则、产品与经营理念和创新发展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7.
属性绩效与满意度间为非对称关系的理论假设为已经相对停滞的游客满意度研究指明了细化及延伸发展的方向。文章在指出满意度评价中传统回归分析线性假设不足的基础上,选取较为典型的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以虚拟变量回归检验属性绩效对游客总体满意度影响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就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而言,仅有景观环境和景区体验与游客总体满意间为线性的对称关系,而其余5个属性对满意度的影响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娱乐活动、服务设施和主题展现发挥负向非对称影响,服务质量和消费价格则具有正向非对称效应)。故提升游客总体满意度策略的重点在于属性绩效的合理优化,而非一律简单最大化。文章最后提出了历史文化型主题景区游客满意度三因素结构模型,并讨论了促进满意度提升所应采取的属性绩效管理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8.
景区是介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区域内景区的构成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产品的结构。为了更好地对区域内景区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文章引入了区域景区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提出了计算模型,并以天台县旅游开发为例对其景区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文章总结了对区域景区群落多样性分析的意义,并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网站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在旅游者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景区网站能够提供展示、沟通和交易3种功能.其中,展示和沟通功能能够通过信息受众的感知价值和网站体验时其行为倾向产生影响,但是交易功能对信息受众认知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景区网站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和服务要素,合理安排网站的交易模块,目的在于增加信息受众的理性感知和感性体验,从而产生有利于景区的各种行为.  相似文献   

10.
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利用百度指数分析平台,对4个典型红色旅游景区进行分析,运用地理空间分析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对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意愿的影响,探究影视作品对红色旅游景区的时空响应规律与影响因素,从宏观地理空间视角对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影视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昀  保继刚 《旅游研究》2020,12(3):13-23
政府角色如何定位对旅游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阳朔遇龙河景区为例,探讨其旅游地发展历程中政府角色定位的演变,解读不同阶段治理失灵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旅游探查期,社区自主发展,政府基本缺位;在旅游参与期,政府以“规划者”角色介入,并主导运营管理,治理角色不中立,导致治理权威受损;在旅游大发展前期,政府治理目标部分错位加上在资源欠缺、政策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急于强制干预,最终导致治理失灵;在旅游大发展期,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资源跟不上旅游规模的扩张,缺乏长效监管机制,难以实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文旅融合是今后一个时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2023年以来,云南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均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然而,就滇中5个州市与大理、西双版纳两地的旅游业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对此,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对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选取人口数量、景区数量、酒店数量三个指标,尝试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梳理、模型的构建、计量的分析,了解影响文旅发展的各个变量,为滇中及其他地区的文旅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政  朱翔 《旅游学刊》2024,(1):130-146
综合交通可达性对当代都市圈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出发点玫瑰图构建、交通分担率测算、交通接驳时间计算、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结构分析等空间模拟步骤,深入归纳其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问题。结果表明:长株潭都市圈中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域的“低-高-低”趋势。旅游景区对高速公路依赖显著,轨道交通作用发挥不足,各类交通之间接驳不畅,部分景区入口设计存在问题。文章据此提出宏观交通规划、中观交通组织、微观交通设计3方面的优化措施。文章通过对旅游交通的前端、中端、末端环节全过程分析,构建都市圈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框架。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对于优化都市圈的旅游交通系统具有规划和管理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形象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景区共生形象角度选取了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内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为景区形象生成基础,关联研究了共生景区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主要受景区内共生景点中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的影响,新建同一主题文化公园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也有明显影响,但不如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的影响大;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和游客后续行为意图中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之间有着正向关系;景区内同一主题共生景点旅游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存在正向的关系,和游客口碑效应(WOM)没有明显的关系。该结果说明了主题景区整体旅游形象是导致游客重返景区和口碑宣传景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新体假制度对旅游客流产生影响的推测,人们众说纷纭,实际运行中产生的问题也不断见诸新闻报道,但目前尚缺乏学术上严格的实证.利用国家假日办106个重点监测景区连续4年的数据,文章研究发现:(1)"五一"黄金用被缩短为3天,但其景区荷载率与往年相比并无变化;(2)"五一"黄金周的缩短,使被抑制的远程旅游需求在国庆黄金周释放出来.造成2008年国庆黄金周景区荷载率达到新的高峰值;(3)通过缩短"五一"大长假,增加3个小长假,平抑国庆黄金周长假出游高峰的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结合研究结论.文章认为应该恢复"五一"长假并与"带薪假期"共同存在,形成互补,以利于满足居民对长距离旅游的固有需求,也有利于减少集中出游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凝视,还是对话?——对游客凝视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游客凝视的内涵,认为无论是游客凝视,还是东道主凝视、双向凝视,都将游客及东道主置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的场景中,时主客双方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主客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主客双方从"我-它"走向"我-你",从凝视走向对话,更有利于唤起东道主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建立起主客之间新型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我国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年度数据,在分别对其总量和增长率序列进行定量探讨后,运用双阶段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动态过程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转移分析。结论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均大体呈不断攀升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呈U形变化,而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呈周期性变化特征。(2)国内(国际)旅游收入维系快速(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要强于其保持低速(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国内(国际)旅游收入维系快速(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要强于国际(国内)旅游收入。(3)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国际旅游收入,当其增长率较高时,通常都会存在潜在的较大不确定性,当其增长率较低时,所面临风险冲击的可能性也较小,国际旅游收入快速(低速)增长时的波动性显著强于国内旅游收入快速(低速)增长时的波动性。(4)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仍然具有持续攀升的强劲势头,同时也将会伴随较大的波动性,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维持平缓低位推进的可能性较大,与此相对应的波动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魏翔 《旅游学刊》2020,35(4):12-25
主流经济学的消费理论认为收入决定消费,因此收入是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重要研究变量,但先行研究一直存在广泛争论,且较少进行跨期研究,特别是预期收入对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更为稀少。文章主要目的是研究预期收入对个体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作用机制,引入行为经济学的体验效用理论,构建旅游者跨期效用函数模型,检验和比较分析了当期收入和预期收入对个体旅游消费决策的影响力度。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当期收入对旅游消费决策的作用会受到个体预期收入和不耐心程度(个体更偏好于当前消费而非未来消费)的调节效应影响;第二,给定其他因素的作用,预期收入对未来旅游消费决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预期收入对旅游消费决策的正向影响要高于当期收入的影响。另外还发现,女性群体的不耐心程度调节效应相对更大,低龄群体的不耐心程度调节效应较大,显著性也较高。最后,文章提出了以上研究结果对旅游体验和旅游消费决策的行为经济学理论拓展意义,以及对旅游企业和目的地进行预期营销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