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经济》2002,(3):16-17
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去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向相关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信贷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抗御风险能力,为轻装上阵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这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后,银行还有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有的单位还居高不下,如何处置这些未剥离的不良资产,努力优化信贷结构,是银行应对“入世”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化解的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良资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银行体系近年来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虽然政府和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但目前形势仍比较严峻.应借鉴美国、东南亚模式的经验,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中应成立专门机构;开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在处置手段上实行多元化,多种方式并用;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新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3.
邹欣 《山东经济》1998,(4):27-30
银行不良资产是指银行信贷资产中难以按期收回的各种贷款的总和,其中包括:已经过期尚未归还的逾期贷款;借款人短期内无偿还能力,但有相应的资产作保证的呆滞贷款和经过确认借款人已无法偿还的呆账贷款。据统计,目前“三项贷款”约占我国国有银行贷款总额的30%,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已成为制约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和金融对外开放的严重障碍。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理论界与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拟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数额巨大的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潜在风险。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除了从存量入手,比如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清理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更重要的是解决流量问题,尽快控制新增不良资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韧 《辽宁经济》1999,(10):45-46
本文试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管理公司)解决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资产证券化”方式的运用谈几点构想。一、关于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损失的分担1.处理不良资产存在坏帐核销的问题,那么损失由谁承担。由于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不短,既有计划经济长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包袱,也有在市场经济期间形成的新包袱;形成的原因既有受国家体制及经济政策变化、行政干预、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银行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内控不严、违规经营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处理不良资产时,国家和银行都应承担一部分损失,而…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业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率曾经高达30%--50%。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运用近乎运动式的操作,将不良率强行降低。一些银行的不良率已经达到了“好”银行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改革新视角     
戴相龙:银企矛盾非政策失误在中国银行举行的“经济全球化与银行业的未来”中银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表示,目前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头寸比较宽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贷款难反映比较强烈。这主要是由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而并非货币政策的问题。货币政策主要解决总量问题。今后的贷币政策要在企业改制和银行转换经营机制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今后几年需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商业银行监管,促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每年平均下降二至三个百分点,同时保持国民经济每年增长七个百分点,达到既…  相似文献   

8.
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银行业乃至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障碍,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在20%以上,并且旧的不良资产还没有解决,新的不良资产又不断出现,这势必增大金融风险,甚至极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因此,要挖掘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逐步化解,本试图就此作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从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和发展来看 ,在我国实施债转股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开端。我国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是实施债转股的根源。债转股不仅是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大举措 ,同时有利于推进经济深化改革 ,有助于“亏损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 ,并为我国加入 WTO后提供有利条件。在实施债转股中 ,要避免其成为企业“逃债”的渠道 ,克服不良资产收购价格的不合理性 ,也要注意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数量上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不良资产的估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银行不良资产的估价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尝试建立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估价体系。本文首先提出了对银行不良资产估价应该具备的制度环境;在对不良资产的特点和估价对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是由不良资产的基础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的结论。针对不良资产的基础价值的估价问题,本文系统构建了模拟清算价格的评估方法。对于不良资产的期权价值问题,本文在提出不良资产的期权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