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和损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的那部分价值,是固定资产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有好多种。笔者根据有关制度规定,并参考书刊等资料,将各种折旧的计算方法整理如下,以利分析和对比。 一、我国现行制度规定的。 1.平均年限折旧法(亦称“使用年限折旧法”或“直线折旧法”)。  相似文献   

2.
计提折旧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吗?─—与夏自厚等同志商榷深圳蛇口信德会计师事务所丁江宁《上海会计》1993年第12期夏自厚等同志写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注意的相关因素》一文,认为计提折旧应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笔者认为《夏文》作者没能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余秋梅 《理财》2003,(5):30-31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计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等相关科目;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计提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其他经济原因而逐渐转移的价值。折旧额的计算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四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按照时间(年限)影响因素的关键程度可以分为时间(年限)关键类和非时间(年限)关键类两大类,就其关键程度来看,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三种方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时间(年限)因素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薛野  章之旺 《上海会计》2002,(12):33-34
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盈亏平衡点(break-evenpoint)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 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 (1) 单位贡献毛益必须指出的是,此处所谓的“盈亏”是基于会计利润而言的。公式(1)中的固定成本主要应包括折旧(资本投资的分期摊销)以及非折旧当期固定成本。关于折旧的计提在会计上一般采用分期平均摊销(平均年限法),而很少采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偿债基金法。因此,如果企业经营达到基于会计利润计算的传统盈亏…  相似文献   

6.
用收益法评估企业的整体资产,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高科技企业及高成长、高收益性的企业.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是以评估基准日为起点,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并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无形递延资产摊销、资本性支出等因素,计算出企业在特定收益期限内(无限年或有限年)总现金流入量及总现金流出量,从而计算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并折现加总,即得出企业的整体资产(净资产)价值.出于对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科技企业的高经营风险或合资(合作)年限等因素的考虑,我们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时,有时会采用收益期为有限年的现金流模型来计算企业的整体资产.  相似文献   

7.
郭素荣 《理财》2004,(9):28-28
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1)已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按计提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2)如果已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按恢复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确认折旧率和折旧额;(3)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冲回而调整折旧额时,以前已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相似文献   

8.
邹秋帆 《上海会计》2011,(6):39-39,44
“双倍余额递减法”中的折旧率实质上是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计算的,其折旧额的计算没有自始至终地按一定速度逐年递减,这样并不科学。“折旧额递减法”中的折旧率是通过原值、残值、使用年限三方面运用数学方法推算出来的,其折旧额的计算自始至终以某一速度逐年递减,相当科学。因此后者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的折旧怎样计算税前扣除额,是对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据笔者了解,本市事业单位有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也有执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这两个制度都没有利润的概念,只有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概念;都不设置“固定资产折旧”科目,也不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均以原值计价,为解决固定资产购置和大修理的资金来源,设置了“修购基金”科目,该科目的使用,类似于1993年“接轨”前行业会计制度中的“更新改造基金”。其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规定“修购基金”的计提标准;《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规定房屋每年计提2%(相当于折旧年限50年),其他固定资产每年提取5%(相当于折旧年限20年)。但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为:房屋建筑物20年,专用设备等10年,一般设备等5年。“修购基金”的提取标准远远低于《管理办法》规定的可税前扣除折旧的标准。然而,《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各项资产应按税法规定的标准进行资产的计价、计提折旧、摊销。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修购基金,在计征...  相似文献   

10.
刘晶辉 《会计师》2012,(3):32-3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内容上看,“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11.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四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税利润计算应交所得税”,可以看出,某年度的应税利润等于该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加(或减)资产负债表日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税利润可以这样来确定吗?若试图从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角度来确定应税利润,又该如何进行呢?笔者拟以示例对此进行探讨,并对征求意见稿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例:甲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从×1年1月份开始计提折旧,会计折旧年限10年,…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行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论固定资产的来源如何,一律借(减)记“固定基金”科目,贷(增)记“折旧”科目;同时,借(增)记“车间经费”等科目,贷(增)记“专用基金”科目。如对其他单位投入作为联营投资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这样进行会计处理,会产生这么一个问题:即其他单位投资转入设备等固定资产时,借(增)记“固定资产”科目,贷(增)记“其他单位投入资金”科目,并没有增加“固定基金”,而计提折旧时,却要减少“固定基金”,显然是不合适的。若对其他单位投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借(减)记“其他  相似文献   

13.
《涉外税务》2008,241(7)
(接上期)第五十九条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相似文献   

14.
顾增、张天授二同志在“对运输企业提汽车基本折旧制度的商榷”(见《会计通讯》1980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本来,汽车在运输过程中,运量越多,行驶的车公里一般也会相应的增多,这是车辆利用率提高的表现。按理说,成本就应该下降。但偏偏由于这个按车公里计提折旧的方法,就不能在成本核算上充分的体现出这一点来”。(注:引文中着重号系笔者所加)对此,我不敢苟同。理由是:1、按“车公里”计提的折旧,并不具有采用“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的“固定”性质,其折旧数与“车公里”数始终保持着正比例关系。因此,行驶越多,耗损越大,折旧额相应多提,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本文分析了这几种折旧方法的不足之处,并以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折旧计算方法,即考虑时间价值的余额递减法.该方法克服了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主观性强的缺陷,并兼顾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可以满足企业更新固定资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杨悦  李朋 《上海会计》2003,(8):24-25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公式为: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年折旧率。应注意的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2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残值后平均摊销。以往大多采用逐年计算折旧、余额的方法。预计的折旧年限较短时,还较易计算,但预计年限较长时,则计算繁琐,易出现差错。经过笔者推导得出如下公式:设固定资产原值为A,预计可使用年限为x,残值为k,则年折旧率为c=2÷x,第n年应提取的折旧额=A(1-…  相似文献   

17.
时间性差异是指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额”。最典型的是企业固定资产选用的折旧年限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不同,而导致会计拆旧额与税法折旧额之间发生的差异。对时间性差异可统一用“时间性差异。税法折旧额一会计折旧额”来计算。其差额可能出现正值或负值。当税法折旧额大于会计折旧额时,时间性差异为正值,纳税所得必小于会计利润2当税法折旧额小于会计折旧额,其时间性差异为负值时,纳税所得必大于会计利润。因此,我们在计算纳税所得时,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根据时间性差异的正值或负…  相似文献   

18.
对于投资方案的经济评价来说,现金流量的计算是具体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性的基础,而一定期间内净现金流入量的确定又同各个期间的折旧额有着直接的联系。众所周知,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对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是固定资产在使用(闲置)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到报废清理结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基金”科目始终保持“原值”反映,不计提折旧。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形势的需要。为此,建议应参照企业提取折旧的办法加强管理和核算。虽然行政事业单位不必计算成本,折旧费用与拨款等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但可以正确反映拥有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具体核算方法设想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一直是企业日常账务处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现实经济情况,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折旧政策时考虑的因素以及合理的情况分析,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提出建议,并对当前主流的几种折旧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希望折旧的计提能够更加符合市场客观价值规律,切合企业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