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臭氧氧化对地表水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臭氧氧化作用对受污染地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比低于1mgO3/mgDOC时,臭氧对UVA、CODCr和UV410等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臭氧投加比例为0.7mgO3/mgDOC时,BOD/COD由7.4%提高至18.4%,比紫外消光度(SUVA)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不同臭氧投加比例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指纹光谱变化规律表明,受污染地表水DOM中主要荧光物质为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A、B和C)及类腐殖酸(荧光峰D),其中,A峰、B峰和C峰的中心位置分别位于225/300nm、225/338nm和275/342nm;臭氧投加比例为0.7mgO3/mgDOC时峰强削减率为64%~81%,同时部分芳香族蛋白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三维荧光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评估净水厂有机物去除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可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有效识别和解析.以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为手段,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方法,考察长江下游地区某典型净水厂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去除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饮用水水源受到轻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构成以芳香性蛋白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富里酸类有机物的含量比较低.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对芳香性蛋白类Ⅰ、芳香性蛋白类Ⅱ、富里酸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区域标准体积的去除率分别为71.5%、73.8%、63.3%、73.7%、58.7%.三维荧光光谱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方法,能够有效监测和分析水体中低浓度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用于净水厂的日常运行和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处理效果,采用强化混凝超滤的组合工艺对湖水进行处理,考察该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及影响有机物去除效能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强化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原水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好,对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也明显优于传统水处理工艺;②原水中UV254含量的波动,对UV254的去除率和滤后水UV254含量影响并不大。原水中TOC含量的波动,对TOC的去除率有很大的影响,对滤后水TOC含量的影响并不大。TOC的去除率普遍高于UV254的去除率;③根据原水和滤后水SUVA值的变化发现,强化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对亲水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大于该工艺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在一定范围内,pH的变化对TOC和UV254去除率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4.
5.
PAC-UF工艺的膜污染特性及膜污染物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在超滤膜(UF)工艺和粉末活性炭-超滤(PAC-UF)工艺中的运行,分析粉末活性炭(PAC)对膜污染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膜污染的主要成分。试验分析表明,两种工艺中UF膜的膜通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后趋于平缓,但PAC-UF工艺的下降趋势相对缓慢,说明PAC可以延缓膜污染的形成,但无法阻止膜污染的发生。根据三维荧光的分析,二级出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腐殖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腐殖酸类腐殖质是造成可逆污染的物质,该污染物通过物理反冲洗可以被大部分去除;通过对碱洗液和酸洗液的分析,推测在PAC-UF工艺中造成UF膜片不可逆污染的物质为酪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物质,这三种有机物是造成UF膜片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