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析潜规则     
尤民 《企业文明》2007,(3):14-16
自从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出版以来,潜规则一词便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们发现,潜规则不仅在中国历史中长期存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普遍存在,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各行各业都有潜规则活跃的身影。潜规则之成为滋生各种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深厚土壤,读过张平先  相似文献   

2.
何谓“潜规则”?2000年11月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个词;2003年他又出版《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并对“潜规则”一词作了定义。吴思列举论述的都是中国古代官场的“潜规则”,本人特从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潜规则”现象、本质、危害以及对策方面谈几点肤浅认识。一、“潜规则”现象和本质如今社会流行“潜规则”,可以说是渗透进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在演艺圈:多年来一直忽明忽暗地流行在这个圈里的女演员“先上床、后上戏”的“潜规则”,演艺界的丑闻往往由此而起。在足球圈:人们…  相似文献   

3.
盛行于各行各业的潜规则,如官场潜规则、商场潜规则、教育行业潜规则、医药行业潜规则、司法行业的潜规则等等,不仅是与党纪国法明显相悖的,是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相似文献   

4.
任真 《企业文明》2007,(3):23-25
当我们对危害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隐蔽规则进行分析、批判时,便不难发现:盛行于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与官场的潜规则是紧密联系着的,或者说是直接相通的;不仅相通,而且是官场潜规则直接或间接地主导和影响着其他各行各业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5.
郑直 《企业文明》2007,(3):26-28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先做人,后做事”。这是很对的也是很难的。做人的最难之处是做人有两套规则——明规则与潜规则运行其间。当然做人不是纯粹地做人,做人是通过做事体现的,而做事之难也  相似文献   

6.
用潲水油炼制"食用油",这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被送上审判台可谓罪有应得.这样的审判,所能产生的社会警示和震慑力量无疑是巨大的.值得关注的是,庭审中几乎本案所有被告都表示,用潲水油制造食用油,是业界的潜规则,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没人管它,只要能赚钱就行.这不禁让人深思!从硫磺熏制生姜是行业"潜规则",硫磺粉熏药材是行业"潜规则",到往蛋白粉或饲料中加入有毒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是奶粉行业长久存在的"潜规则",再到这次潲水油炼制食用油成油脂行业"潜规则",我不禁想问,在食品安全领域到底有多少"潜规则",在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7.
潜规则是影响我国司法公平的一个显著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各种潜规则令当事人对法律的权威产生诸多质疑.解决司法潜规则问题是减少司法腐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首要问题.司法机关和参与司法活动的当事人都应从维护司法公平的角度出发,树立司法权威、增强司法机关透明度、控制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从而彻底根除司法活动中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中国99.4%的人曾因消费潜规则吃过亏,消费者易遭遇潜规则的领域依次为:餐饮住宿、商品销售、旅游娱乐、医疗服务、装修物业、教育培训、美容美发等,高达78.0%的人面对该潜规则选择“忍了”,认为维权成本过高。为此,中国消协提出“挑战消费潜规则”,并征集到800余条消费潜规则,将开始全面清理这些潜规则,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中国青年报》8月11日)  相似文献   

9.
刘南 《价值工程》2007,26(11):23-25
当今,我们可以发现潜规则发挥着巨大作用。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其他事业单位,潜规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似乎都要比正式制度规则更重要。潜规则的产生和长久的存在一定有其来由,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潜规则的文化背景,以期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活动的绩效,塑造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我在去年11期卷首语中,曾倡议“向潜规则开火”。所谓潜规则,实际上是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1.
王志乐 《新远见》2013,(10):15-18
合规是企业行为的底线,也是企业首要责任和全球责任。企业面对外部潜规则一定要坚守合规底线。跨国公司总部要对在华企业高管加强管控,遏制当地员工以入乡随俗为由接受潜规则。  相似文献   

12.
破除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潜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茜 《人力资源》2010,(4):22-25
"潜规则"是指正式规则以外的、但又能影响和约束组织内成员行为的规矩.企业内部的"潜规则"存在与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实际上是组织文化和组织面貌的反映.一个"潜规则"流行而正式规则不彰的组织多半是病态的、不健康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既受显规则的制约,也受潜规则的影响。本文探讨潜规则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问题,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因势利导,在注重外在的显规则建设的同时,注意强化隐性的潜规则的建设;强化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疏导;充分发挥羊群效应在潜规则形成中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而"潜规则"则是达成这种目标的"毒瘤","潜规则"在经济交往中往往伴随商业贿赂而出现,这种现象在零售业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表现甚为明显。本文通过列举零售业商业贿赂潜规则的表现形式,剖析其成因,摆明其危害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进行治理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到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因素,涉及到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各项经济政策、建筑市场等外界因素。文章着重分析中国条件下的潜规则,基于建筑市场潜规则下,理性探讨了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理性管理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基于潜规则下的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理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潜规则的实质其实是销售人员与公司进行的一场博弈,最终达到一种潜在的利益均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潜规则不可能完全杜绝,公司只能尽量做到事先预知,事后调整  相似文献   

17.
"酒店业12点退房"的惯例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这个潜规则不仅侵害广大消费者利益,而且不利于酒店业的发展.行业潜规则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要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消除行业潜规则.  相似文献   

18.
潜规则,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许多人都在讨论,褒贬皆有。“潜规则”实质就是相对“明规则”而言的“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显形制度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  相似文献   

19.
《大众标准化》2011,(11):62-63
网购评价体系本来是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权益而设计的,但是在现实中,有的卖家为了提高自己的信誉度,不惜花钱雇人"刷信誉";也有一些人利用卖家珍视信誉的心理进行敲诈,进而衍生出了网上交易市场的灰色产业链。买好评、刷信用成卖家潜规则经常网购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习惯,当想购买某件商品时,先去看看曾经购买的用户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房价上涨原因是各种因素彼此抵消后形成的合力,这些因素是由各种各样规律或规则组成的,其中有些规则,是一些潜在的没有摆到桌面的规则,抢夺并取代了由一些白纸黑字造就的规则,在左右、控制并主导着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朝扭曲、异常、脱轨、极端化方向走上一条不归路。本文是从房产开发的流程来分析各个环节存在的促使房价上涨的"潜规则",目的是让政策制定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考虑存在的"潜规则",因为这些"潜规则"会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