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心二意”乡干部“四得俱全”到农户因工作关系来到乡政府,随其他人员一道走村串户,这段时间下来,也算是对镇(乡)干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改变了过去那种“乡干部喝酒不醉,县干部跳舞不累”的看法。真正感觉到乡干部每次下村都“三心二意”地去。“四得俱全”地...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纪事     
乡干部诉说心寒心酸四川省达县宋城乡政府干部张健7月3日发来一纸传真:我们在基层乡政府工作的同志,有很多难言之苦。中央非常关心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然而,乡干部的工资问题却无人过问。我们这里欠乡干部工资累计高达每人5万多元。如今乡政府又没有收费行为了,什么时间才能够把拖欠工资的问题解决呢?还有,就是乡干部的工资低,一个工龄30年的干部,工资才800多元,怎么能养家糊口?再就是条件艰苦,如此等等,这些具体问题,中央是否在关心?乡政府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如果在这一级政府中人心不稳,那么整个国家政权还能稳定吗?请为我们呼吁一下,…  相似文献   

3.
村治咨询     
来信请寄:北京西城区二龙路甲 33号《乡镇论坛》编辑部村治咨询栏目收邮编: 100032不许更改村委会的法定任期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一村民问:有一位由村民直接选举的村委会干部,由于坚持正义,揭露村党支部书记的贪污腐败行为,引起了党支部和一些与支书有经济利益联系的乡干部的不满。这些人迫于《村委会组织法》的明文规定,不好直接撤换这位村委会干部,但他们以乡政府的名义责令村里提前进行换届选举,以达到换掉这位乡干部不喜欢的村干部的目的,而村委会及其干部们的任期才刚刚一年半。请问,乡政府的做法合法吗 ?   答:乡政…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有这么一种干部,他们“明里吃光,暗里分光,资金用光,边角田占光”,成了挥霍村集体资产的“败家子”  相似文献   

5.
三进乡大院     
(一)谷雨起个大早,骑辆半新半旧的自行车,颠簸了十几里山路,汗涔涔地进了乡政府大院。院里聚着一伙人,三三两两的说东道西。谷雨掺和进去,才知道他们也是前来应聘者。他们中间,多数是近年毕业的初高中生,还有年轻的村干部,其中不乏乡干部们的三亲六故。谷雨的心一下子凉了大半截。日前,乡里给所辖各村发下一个通知,说要招聘一名乡干部,欢迎符合条件的人前来应试。初中毕业的谷雨,经过山沟里的风雨吹打,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但他为这一喜讯而振奋,他想当当乡干部。此刻,二十多名应聘者坐进一间大会议室。主考官是乡里…  相似文献   

6.
乡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和落实者,起着联系农村、农民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维护基层稳定,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身在基层,干着最艰苦。最吃力的工作。可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难处又有几人知道?乡政府是基层一级政府,国家有多少部门乡政府就要有多少人分管,从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大国策,到油盐酱醋、邻里纠纷都得有人专门负责办理。这样一个乡政府,从上到下三四十人几乎都成为诸如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科技、司法、团委、妇联、民政。统计、农技、广播等机构的干事或专干,…  相似文献   

7.
2002年初,我县进行了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选举期间及以后,不断有群众到民政局上访或咨询,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乡干部代笔、流动票箱舞弊、选举不成功等。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即将开始,我认为这些问题在第五届选举中应引起重视。一、关于乡干部代笔第四届换届选举中,有3起信访事件与乡干部代笔有关。群众反映:对不识字的选民,一律由指定的乡干部代填选票,不准别人代笔,而代笔的乡干部又不按选举人的意愿填写选票,群众对此有意见。而乡政府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没有规定乡干部代笔是错误的,那么就是可行的。我认为乡政府的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一个尽职、高效的工作机制,增强乡干部发奋进取、勤政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南台县城郊乡党委大胆改革包村乡干的管理与使用制度,变党委统一分配为村委和群众荐贤举能,公开对乡政府包村干部实行倒招聘。  相似文献   

9.
《新远见》2011,(6):127-127
在某地,一座刚建成两年多、投资数千万元的公铁立交桥和一座同样建成才两年多的办公楼,因为要为高铁建设让路,而面临“被拆除”的窘境。当地居民将这种做法戏称为“败家子工程”。点评:从贫困县”千万广场”到阜阳“白宫”…近年来,一些地方频繁出现的“败家子工程”。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全椒县八波乡今年一改过去指派蹲点包片干部的做法,由40名村民代表聚集在乡政府会议室,“考聘”蹲点包片干部。代表们首先听取了22名乡干部1998年述职报告,量化打分评定工作实绩,做到“知披知己”,然后挑选合适人选。农民“考聘”蹲点干部,可以说是件新鲜事。众所周知,基层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最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希望干部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又要有审场经验,真心实意地带领他们一道奔小康。不难看出,干群关系好不好,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然而,有些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有的…  相似文献   

11.
乡镇干部的工资不应这样发前不久笔者下乡,听到有个乡镇干部反映说,他们乡没发工资,只给每个干部60头猪的屠宰税任务抵工资,还听说为尽早完成任务已经把他们的工资作税款上交了。这下可苦煞了该乡的乡干部尤其是乡里一般干部,他们说,主要领导和要害部门的干部还好...  相似文献   

12.
看过不少关于乡干部的负面报道,总觉得骨鲠在喉,有话要说。特别是近日又经历了一件突发事件的处置,就再也忍不住要说说我所了解的乡干部的工作。2005年11月21日上午,新村乡涪南村一对夫妇来到乡政府,诉说他们的痛苦:有一子22岁,患有精神病。有一次精神病发作时,曾试图持刀伤害同村农民。邻近的农民都怕得很,不敢单独上坡干活。儿子经常发病,扬言要杀父母。父亲因儿子发病摔折手,母亲因儿子发病不敢回家住。他们想把儿子送到医院医治,可亲戚邻居人人畏惧,没有人敢捆缚患者。派出所两次前往,都没成功制服。实在没有办法,他们找到乡政府,请求干…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纪事     
“全体村民”不满乡政府替他们选干部甘肃省高台县某村“全体村民”来信说:我村在换届选举中,群众对前任支部书记意见较大,要求重新选举一位能为大家办事的支书。但是,在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都  相似文献   

14.
由一两个乡干部包一个村,所包村的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同包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利益相挂钩.我们称之为“乡干包村制”。调查表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乡干部包村制已远远适应不了当前农村工作的要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有碍于农村工作的开展,其主要弊病是:l、在职责分工上该专不能专。乡镇机关是由众多的“线”构成的“块”。目前,乡镇机关干部编制,平均50人,除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两办”人员不在线上外,其余40多人均在“线”上,诸如组织、宣传、纪检、共青团、妇联、信访、统战、民政、司法、计生、房建、文教、科技…  相似文献   

15.
●籽种被拉走了,来人还吃光了老汉留给孙子的苹果 ●税费每年以近 60元的速度递增,真让人吃不消 ●上面的钱仅够 20天的工资,其余的就要靠税费了   今年 10月 22日,甘肃省通渭县陇山乡 30多户群众联名投诉:在他们家乡,减负是一句空话;乡干部收取税费后,只是开了个收据;乡干部夜闯民宅,扒走了一位老农家的籽种……   10月 23日,记者前往调查。   甘果川村李坡社 76岁的李满林老汉,坐在廊檐下,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9月 5日,我从外面回来,发现几位乡干部在家,我知道他们是来催交税费的。一干部对我说:“老汉,找钱…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不少地方的乡干部一讲到下村落实工作、组织群众开会就感到头痛,他们认为现在的群众思想涣散,要想开好会很难。其实据我切身体会,正确对待村干部及群众,是我们开好会的关键一环。首先,我们要对村干部及群众的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c群众春耕秋收,夏锄冬种,一年到头过着忙碌的日子,并且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思想活跃,人们心里对干部酝酿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而有些乡干部不认真考虑群众的实际问题,下村开会只习惯于自己发言,对群众的提议从不做考虑,只有我说的,没有你提的,这样群众自然反感。他们希望乡干部能听听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安徽省天长市坝田乡政府在对各村各单位年年招待费实行限额的同时,还作出这样一条规定,乡干部下村组工作一律取消招待制,确因工作需要就地就餐的,乡里统一发给工作“大碗面”。群众为这种“背着饭锅下基层”的工作方式拍手叫好。然而在我们现实基层于部队伍中,确有那么极少一部分人,大会小会口口声声也宣扬要制止大吃大喝行为,对下属单位招待问题也作出了诸多不准之类的明又规定。可是轮到自己下基层时,说与行却不能统一。到了基层,正经工作没落实多少,自己就餐问题倒替基层干部精心“出谋划策”,动辄搬出“锅不能背在脊…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三挂钩”结构工资制,就是将每个村的三个主要干部(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妇联主任)原先享受的提留和1200元的政府拨款补贴,以及其它奖金捆在一起,与责、权、利三挂钩,按基础工资、效绩工资、奖励工资三种性质,定期由乡党委、乡政府考核打分,统一发放。责,即本人所担负的工作向乡党委和乡政府负责。乡党委和乡政府将全年两个文明建设任务通过“双百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办法下达到村,并按分工落实到村负责人头上。任务的承担者必须根据责任书的要求,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为了掌握村干部政  相似文献   

19.
好心不得好报某乡交通方便,农副产品流通兴旺。县、乡充分论证后认为发展大棚菜是农民尽快致富的出路。开过几次会议,向农民进行宣传后,群众中却很快流传开一句顺口溜:“要想穷,搞大棚;要想穷得快,就种大棚菜。”一位乡干部说,他所在的乡政府购进一批优质芹菜种,以保本微利的原则卖给了农民。等他们下村检查出苗情况时,一位中年妇女却说种子是骗人的,贵且不出苗,净赚老百姓的钱。而当向村干部了解情况时,才知那妇女根本没买乡里的菜种。为指导农民生产,乡镇政府每年都下发大量科技报纸,耗费了人力、财力,但却收效甚微。一位多年在乡政府工作的老农技干部痛心地说:这些报纸在某些农民手里成了不花钱的卷烟纸。结果是年年发报纸,年年办糊涂事。  相似文献   

20.
《乡镇论坛》2009,(32):21-21
人物介绍 龙水亮曾参加江西省首批“三支一扶”计划.到贫困乡——丰城市同田乡政府支农,任乡团委副书记,并担任民政所出纳、农医所工作人员,多次被评为乡政府“先进个人”和2007年度丰城团市委“优秀团干”。去年,当他得知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消息.又放弃了乡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