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田田 《企业导报》2012,(14):237-238
《赎罪》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不仅体现为小说文本自身强烈的"自我意识",还在于作家麦克尤恩把这种"自我意识"上升为一种赎罪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元小说赎罪。仅此而言,麦克尤恩不仅是英国小说传统的集大成者,更是英国小说的开拓者,他本身就是英国当代文坛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英国印度裔作家维·苏·奈保尔在其晚期的代表作《浮生》里采用多种叙事手法--成长小说、元小说、自传体和讽刺,丰富饱满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探讨奈保尔在《浮生》中的叙事策略,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审慎思考,从而体会奈保尔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 一、小说创作的叙事观点概念小说的叙事观点,又称视点,或观察点、叙述角度。小说作者获得了题材和主题,选定了人物和事件后,接着便要确定谁以及从哪一个位置和角度来叙述这一故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作者全知”的叙述观点:叙述者(作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如同鲁迅在《怎么写》一文中所说,就连“两人密语,决不肯泄,又不为第三人所闻”的情况,叙述者统统知道。而在鲁迅的《孔乙己》里,作者并不是叙述者,孔乙己的故事是以一个店小二的口吻叙述的,从店小二的眼中刻划出这个穷愁潦倒而不失善良之心的知识分子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观点。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当代一线作家来说,马尔克斯是他们的师傅,莫言、余华、苏童、马原、格非、韩少功、叶兆言、刘恒,包括陈忠实,莫不受到老马的影响。有一个流传甚久的说法是,莫言当年读了一页《百年孤独》,瞬间就顿悟了小说艺术的诀窍。余华到现在还说,马尔克斯是在世的最伟大的作家,他对马尔克斯只有崇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是没有马尔克斯,刚刚走出禁锢的中国作家群中要产生现代派至少还要晚一些时日。  相似文献   

5.
梁月倩 《活力》2005,(12):149-149
《堂吉诃德》(Don Quixote)是一部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西班牙文学巨作。它对英国小说有着很强的影响。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当数菲尔丁。菲尔丁的文学创作以剧本开始,他的剧本以讽刺和喜剧为主,如《堂吉诃德在英国》。他在这一剧作中,曾表示世人比堂吉诃德还要疯得厉害。他的几部著名小说均体现了《堂吉诃德》的深刻影响。最为明显的是《约瑟夫&#183;安德鲁斯》。  相似文献   

6.
孙玉珠 《民营科技》2012,(12):124-124
《蛙》是当代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其用四部书信小说和一部九幕话剧来呈现高密县东北乡几十年间发生的一个个生育悲剧,这种叙事形成了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悲剧审美效果.现对《蛙》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赏析.  相似文献   

7.
袁春 《民营科技》2011,(6):49-49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风格多变的女作家,莱辛一直笔耕不辍,她一生荣获多种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继承了十九世纪小说的优良传统,又有大胆的创新。《简·萨默斯的日记》是莱辛晚期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现结合叙事学,文体学理论,论述了《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叙述者类型,叙事角度及其功能,指出各种叙事角度的灵活运用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在此还论述了《简.萨默斯的日记》中人物话语和思维的表达方式。指出五种表达方式包括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语言行为的叙事体,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在文章中都有所运用。结合丰富的例子,论证了他们在表达人物话语及思维方面的功能。最后,分析了《简·萨默斯的日记》的写作模式,日记体小说的独特之处,并论证了它与传统的小说存在的不同及表达方式上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情人》是杜拉斯的一次"文字的冒险",它结构混乱,情节破碎,甚至连语言也时常是颠三倒四的,但由于其独特的讲述故事的方式,尤其是叙事视角的灵活转换运用,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多层多面的审美效果.《情人》以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为叙述策略,这样的叙述方式有着其独有的双层聚焦,即内聚焦和外聚焦,本文以小说文本为具体范例详细讲述小说内外聚焦下的内外视角的转换,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独特美学效果——音乐效果以及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蓉 《上海企业》2013,(10):96-96
二三十年代国内最走红的作家,首推张恨水。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他每天同时给七八家报纸创作连载小说,其效率才思可谓天下无敌。他不仅用连载小说救活了多种报纸,且以一支笔养活着数十个人口的大家族,一生创作作品高达二千余万字,堪称海内第一。张恨水原名张心远,而说到张十艮水这个笔名的来历,还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万春:他把生意做到了越南。 提起胡万春的名字,你一定会联想到小说《过年》、《骨肉》、《娃女》。这位昔日的上海工人作家,如今是西装革履、挺胸凸肚,一副财大气粗的老板模样。现在他不仅担任了万家春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森晓国际文化投资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而且他还频频出国,把生意做到了越南。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延续了她近年来中国传奇书写的思路。小说塑造了两个伟大的女性———日本女人"小姨"多鹤和中国女人"母亲"小环的女性形象。小说写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底层百姓家半个世纪以来风风雨雨的血泪史,映照出了伟大的人性光辉,显示出对他人的包容和对生命的信心。这部小说跨越国界和文化等多重阻隔,呈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文章拟从小说中的女性生命形态着手,采用具体的文本细读方式,并运用叙事伦理学的一些理论,把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进行研究,来看其小说中彰显出的伦理。  相似文献   

12.
一、鬼的含义不同 梅列日可夫斯基曾经写过一本《果戈理与鬼》的小说,看来果戈理与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果戈理的所有作品中我们也能找到许多描写鬼的小说,例如:《外套》、《地鬼》等,但描写鬼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狄康卡近乡夜话》了,第一集出版是在1831年,它收集了《索罗庆采市集》、《圣约翰节前夜》、《五月的夜》等几篇小说.接着1832年又出版了《伊凡·费多罗维奇·希邦卡和他的姨妈》、《魔地》等作品.《狄康卡近乡夜话》里的许多小说都是来源于民间的传说,具有传奇色彩,很吸引人们的眼球,所以第一集一发表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奠定了果戈理在俄罗斯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王阳 《科技与企业》2014,(2):231-231
《纳尼亚传奇》是C.S路易斯的鼎力之作,他作为现代文学批判主义和历史文学派系的小说家,对《纳尼亚传奇》故事的撰写,显露了他个人思想与情怀之中对奇幻世界的一种认知。在《纳尼亚传奇》之中展现了一种流畅的故事情节,也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色彩,从文学的叙事角度,蕴含着众多人物原型,提到《纳尼亚传奇》故事动力与风格充分体现了《圣经》文学的味道,进一步揭示了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郭敬明创办了《最小说》,在当年10月份出版的创刊号上,他写道:“她是一本青春文学杂志,以青春题材小说为主,资讯娱乐以及年轻人心中的流行指标为辅,旨在刊登最优秀最精彩的小说,力求打造成年轻读者和学生最喜欢的课外阅读杂志,最终成为青春文学的旗舰。”  相似文献   

15.
自改变与底层文学小说的《黄土地》《红高粱》等电影作品在业内获得一致认可后,底层文学创作也以其鲜活真实的文学风格获得肯定,但是提及底层文学人们往往想到的也只有贫穷、荒凉、苦难,其实在底层文学著作当中也有着超乎现实主义的想象性,随着近年来电影与底层文学著作的不断合作,底层文学在叙事创作当中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成熟。  相似文献   

16.
佟鹏 《民营科技》2010,(10):65-65
俄国文学批评家巴赫金创立了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复调小说具有独立性、对话性和未终结性。根据这一理论对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复调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主人公的意志实际上统一于作者的意识,丧失自己独立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行家藏书     
《中外管理》2009,(10):127-127
王金萍(盈飞无限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旁观者》 彼得&#183;杜拉克有一系列著作,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这本《旁观者》。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也是我接触他的第一本书,改变了我对管理书原来的印象。书中从杜拉克出生、家庭背景,以及他的家庭从欧洲到美国的转移推演开去,杜拉克以他的脚步去看整个社会、行业的变迁,非常有高度,不是在进行管理理论的说教,而是叙述中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孙晶 《活力》2011,(3):150-150
现代作家废名的长篇小说《桥》自问世以来,褒贬不一,主要分歧在于他独特的行文观念与结构模式是否符合小说的文体标准。当初有很多人更愿把它当做一部散文集来看待,因为他们认为《桥》并不符合小说文体的基本标准。但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人们文学视野的开阔。今天,这种分歧早已不存在了,废名又重新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他的长篇代表作《桥》也随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进而成为很多作家文学创作的借鉴,让我们为之探究和借鉴的正是《桥》的“断片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正>邹静之话剧《我爱桃花》的叙事,既包含了剧中剧的假定并列结构,又将现实生活与戏剧场景想糅杂。在假设重复叙事中,其所把玩的乍一看好似是"叙事"本身,实质在其叙事背后,隐含着深意。《我爱桃花》首先以戏剧场景开幕:朦胧的围帘中古代男女——冯燕与张婴妻的诗意偷情为开端,直演到张婴醉归,情夫藏于米柜中见亲夫醉睡欲走、向情妇索要巾帻,  相似文献   

20.
陈忠实当初花了十年时间亲自去陕北地区体验生活,在他所亲身经历的环境中最终写下了鸿篇巨制《白鹿原》,这部作品不仅代表了陈忠实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中的精华,因此陈忠实还在一九九七年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在当代中国小说史的地位,无可撼动!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二日,由王全安导演,国内一线明星主演的电影《白鹿原》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反观影像版的《白鹿原》与小说的差异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