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是顺遂法治潮流应运而生的。劳动合同法当然是要保护劳动者,但这并不是唯一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劳动者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并促使企业提高有效竞争力。尤其是在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劳动合同法希冀唤醒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它从一个侧面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之路。  相似文献   

2.
顾微微 《经济导刊》2009,(10):89-90
劳资关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分配的各个环节,其本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在实现劳动过程中,通过反复地冲突与博弈,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建立劳资双方利益平衡机制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劳资关系,而且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展能力,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将在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Ⅸ劳动合同法》颁布前的一次次听证会到各种机构组织的新法学习课程,无时不牵动着每一名HR从业者,每一位企业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民营企业在时代的浪潮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其中不少新规定给民营企业带来压力和挑战.中国民营经济想要继续稳步发展,政府必需能够完善配套法律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力量,企业必需和谐劳资关系,留住人才.双管其下,以求探寻到民营企业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对争议中的《劳动合同法》的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合同法》自颁布以来就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这些争论表面上是因为法律规定的改进所致,但实质上是利益配置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虽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此法的实施,也引起了各主体对自身问题的深思,促进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进。国家应加强社会保障职责,企业要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劳动者个人要提高技能素质。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7,(4):92-105
本文分析2008年《劳动合同法》是否会降低企业投资水平,并在宏观层面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较弱;但是会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这些效应对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一个"阵痛"期。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投资占比高、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多的区域。这表明,相对于具有雇员软约束的国有企业,以强化员工保护为目的的《劳动合同法》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就政府政策而言,要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替代性的政策,以对冲《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增加的雇员负担。  相似文献   

8.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方方 《经济管理》2007,(23):55-58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具有倾向雇员、鼓励稳定、强调集体协商、与国际惯例接轨等特点,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企业惟有转变观念,树立劳动合同长期化、提高招聘谨慎性、企业承担举证责任、建立三方协商机制、运用柔性化管理方式保留雇员、人力资源外包等理念,才能从容应对潜在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周新军 《现代财经》2001,21(12):46-50
劳动关系与劳资关系反映了两种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而劳资关系体现的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中国转型期经济关系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不断地推动着劳动关系向劳资关系的转换,直接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相对于农村经济关系,城市经济关系的转化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制的倒退。因此,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调整和理顺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黎明 《经济纵横》2007,(12):25-25
2008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部新的法律也将伴随钟声来到我们身边,企业人力资源部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所以在新的法律实施前,人力资源部应从企业的角度做出分析,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免措手不及。本文结合自己所在的行业及本人的理解,从几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  李慧明 《现代财经》2005,25(12):70-73
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特点表现在它既遵循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又体现循环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的发展特点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认清中国循环经济建立的特点,因而中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也必然不同于其他国家。制定一部基本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或循环型社会建设促进法,整合并完善具体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构筑一系列的循环经济支持性法律制度,并和地方性法律互相协调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中国劳资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劳资关系初步形成、劳资矛盾受到忽视的阶段,时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十四大召开前;第二阶段是劳资关系快速成长、劳动权益受损严重的阶段,时间从十四大召开后至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第三阶段是劳资关系稳定发展、开始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阶段,时间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至今。改革开放后劳资关系失衡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应以建立三方协商机制为核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培育协商主体,大力推进三方协商实践,不断发展和谐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魏璐 《财经科学》2006,(10):119-124
在社会公众观注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同时,作为用人单位的合法劳动权益却长期被忽视,但目前的状况是许多用人单位自身劳动权益屡受侵害,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需求,正呈现日益强化的趋势.本文分析了用人单位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若干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生产部门的生产行为、生活部门的产品消费和非产品消费行为以及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行为都对区域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行为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要远大于其他两个主体行为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在区域环境保护中,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对上述三个主体在区域经济开发中的行为进行环境效益①评价,建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和环境垂直监管制度;而立法机关应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弥补现有立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循环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绿色贸易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潮流。作为规范绿色贸易的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构建深受循环经济的影响。可以说,循环经济是我国绿色贸易立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在结合循环经济对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贸易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调整我国目前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严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会增加正规企业的劳动成本,也不会严重加剧失业。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社会的最终影响还要靠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7.
论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十分严重,面临水资源危机。循环经济是我国水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推动和保障。循环经济下的水资源法律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综合决策、混合调整、全程管理和公众参与原则,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实际国情,构建完善的水资源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叶堂林 《经济经纬》2004,(5):95-98,147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如何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我国农业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公平性的定量分析说明,我国农业与国外农业及非农产业之间的竞争具有不公平性。我们应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我国农业的竞争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范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法制却比较滞后,其中刑事方面,立法和司法都存在着缺陷。为了保持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刑事法制的完善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Scholarly studies in economics,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management emphasize the low number of women in management as one of the main indicator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ntage of women in senior management across forty-five countries. The results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women are more represented in senior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n in so-called “liberal Western democracies.” Women also participate more in senior management in countries in which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are greater. The study present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wo economic explanations for these puzzling results: the weak functioning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large size of the shadow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