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全球化竞争以及网络化购物方式的冲击,使得我国制造商与零售商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发展困境。本文以零供发展困境为切入点,突破零供纵向竞争的研究框架,从发展中国家基于本土市场需求构建国内价值链的视角,探讨零售商与制造商采用协同战略,以不同的角色共同合作创造价值,从而培育一批本土企业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链主”以及全球创新链的主导者,进而使得“中国制造”超越国际代工、实现内生化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战略转换。  相似文献   

2.
家电行业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与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能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率。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家电行业中制造商与零售商之战的回顾与分析,探讨厂商冲突的内涵、产生根源,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沃尔玛和家乐福,我更欣赏前者,因为它懂得与制造商分享价值链,而家乐福更多的是与客户争夺价值链。制造商和零售商是同处一条价值链上的企业,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科特勒说,制造商希望渠道合作,该合作产生的整体渠道利润将高于各自为政的各个渠道成员的利润。“你死我活”不应该成为零售商与制造商最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韩亮 《糖烟酒周刊》2004,(39):B012-B013
代理商与制造商和零售商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谁拥有更多的资源谁将成为营销链中的主导者。代理商要想与制造商和零售商叫板,必须用实力说话。  相似文献   

5.
从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广告这一背景出发,首先将Nash非合作与Pareto有效合作策略下供应链联合利润进行比较,得出制造商与零售商选择Pareto有效合作策略会比选择非合作策略时获得更多的联合利润;其次,在Pareto有效合作的基础上,运用讨价还价模型对供应链上的联合利润在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的贴现率和破裂风险对制造商与零售商讨价还价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远高 《商业研究》2006,22(24):36-39
供应链通过获取原材料,转换成最终产品,交付最终用户等一系列过程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储、分销中心以及零售商等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体系。当前,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协同与伙伴管理成为供应链变革的推动力量。而协同供应链能够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形成快速响应。将Agent理论应用于协同供应链管理,分析协同供应链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基于多Agent的协同供应链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低碳供应链中订购资金约束的零售商面对多渠道融资时最优决策,构建了一个碳减排投资的制造商和一个资金约束的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别在单一债权渠道和债权股权合作渠道下,探讨消费者低碳偏好、银行信贷利率、股权合作比例对低碳供应链融资及订购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低碳偏好和股权合作比例的提高均有利于扩大低碳产品市场需求、促使制造商提高碳减排投资,同时有利于制造商、零售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银行信贷利率的影响与之相反。且制造商始终偏好债权股权合作渠道,而零售商只在特定条件下偏好债权股权合作渠道;否则将选择单一债权渠道。  相似文献   

8.
在零售商与制造商的渠道关系中,零售商渠道势力的增强使得制造商面临渠道利润分配比例缩小的威胁。本文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制造商应对强势零售商的定价战略。市场结构中两家成本对称的零售商为单一制造商提供的单个商品的销售展开竞争,处于强势地位的零售商向制造商规定商品的批发价格;处于弱势的零售商就由制造商给定批发价格。制造商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给定弱零售商的批发价格要高于强零售商的批发价格,从而强势零售商通过比弱零售商低的零售价格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在零售商与制造商的渠道关系中,零售商渠道势力的增强使得制造商面临渠道利润分配比例缩小的威胁.本文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制造商应对强势零售商的定价战略.市场结构中两家成本对称的零售商为单一制造商提供的单个商品的销售展开竞争,处于强势地位的零售商向制造商规定商品的批发价格;处于弱势的零售商就由制造商给定批发价格.制造商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给定弱零售商的批发价格要高于强零售商的批发价格,从而强势零售商通过比弱零售商低的零售价格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制造商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姜荣  庄长远 《商业研究》2005,(17):50-54,57
供应链模型由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其中制造商向零售商供应商品,零售商面临客户的商品需求与储量相关。在该模型中,制造商欲通过批发价和储量成本补偿方式来协调分散式供应链并赢利,使供应链分散式时的系统总储量等于集中控制时的储量水平。假定商品需求是依赖储量的函数和一个储量成本补偿。在单个零售商情形下,制造商需要增大批发价及支付给零售商的储量成本补贴来协调整个渠道并盈利。当两个及多个零售商竞争时,假定市场需求依赖于总储量水平,零售商按照储量比例分割市场。  相似文献   

11.
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增强了竞争优势,使制造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针对现实中一些制造商为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的现象,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着重探讨在此背景下其他制造商的最优选择。经过对比分析,得到制造商选择与零售商合作,为其生产自有品牌会更有利;并进一步提出,制造商应增强广告宣传、产品质量和服务,零售商应利用自身在货架、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来加强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认识,从而实现双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市场力量下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决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零售商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制造商和零售商Nash均衡博弈等三种市场力量结构,研究和对比了三种市场力量结构下的均衡回收率、批发价、零售价、渠道成员利润、渠道总利润。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的回收率在市场无领导者时最高,在制造商领导的市场中最低。批发价格在制造商领导时最高,最小的是零售商领导情形。零售价在制造商领导时最高,最小是市场无领导者情形。消费者和整个行业均受益于无领导者的市场结构。然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有动机成为领导者。在具市场领导的市场结构下,消费者和整个行业偏好零售商领导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论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造商分销渠道系统中,零售商占据着销售终端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终端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制造商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来有效地控制零售商,而零售商也会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位和日趋壮大的实力反过来控制制造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家电制造商与零售商的矛盾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2004年的格力与国美之争,2005年到现在的家电制造商自建渠道的浪潮,都是这一矛盾的反映。通常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合作关系比作“夫妻”,为什么家电行业的“夫妻”之间的矛盾会这么突出?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有无双方都能接受的现实解决之道?未来双方会呈现怎样的态势?在本期的《对话》中,家电制造商与零售商就这些问题展开了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之间渠道的竞争关系。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作为制造商品牌的替代品,消费者判断购买何种产品时,受制造商产品广告效应的影响,而制造商开通直销渠道受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产品的销售比例小于一定范围时,零售商和制造商渠道的均衡决策是双方同时引入自有品牌和直销渠道。  相似文献   

16.
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存在围绕产品质量以及物流服务质量控制的挑战。基于两级物流服务商参与的供应链质量特殊性设计了零售商主导下静态激励与动态激励相结合、个体单独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的质量激励机制。研究表明:零售商对LSI的物流服务质量激励强度将影响LSI对FLSP的物流服务质量激励强度;制造商、LSI以及FLSP的质量努力水平与委托方对其质量激励强度系数以及其本身的质量努力效果系数成正比,与其各自的质量努力成本系数成反比;由于零售商对制造商以及LSI的团队激励并没有使得制造商与LSI提高产品质量及物流服务质量努力水平,因此,零售商缺乏提供团队激励的积极性;相比静态激励而言,当激励强度调节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动态激励可以提高制造商的质量努力水平和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同时,零售商可通过改变激励强度调节系数来平衡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与质量努力水平最大化的目标,也即相比静态激励而言,动态激励机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了市场中同时包含一个制造商、一个传统渠道零售商与一个网络渠道零售商的情形,在考虑传统渠道零售商服务对网络渠道零售商需求具有溢出效应的情况下,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及收益对比,给出了网络渠道零售商从传统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中获益的条件等。研究发现,只有在价格竞争水平较低时,制造商才会选择与传统零售商进行合作,零售商之间可以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价格与服务来实现"双赢",渠道间服务差异对需求的影响程度与服务溢出效应的相互作用是网络渠道零售商能否从这种合作中获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发生的格力退出国美事件,凸显了近年来中国市场的零售商(卖场、超市、连锁店)与其供应商(制造商、代理商、经销商)之间存在的众多混乱甚至恶性的市场博弈。供应商不理解现代零售商的终端特性,现代零售商终端不理解供应商的意图与建议,往往使大家都失去了很多“让顾客掏钱购买”的机会。不知道众多的零售商与供应商有没有想过。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中间商和零售商,都想通过对渠道的掌控来稳固和扩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渠道竞争力量的多元化和均衡化日益对制造商原有的渠道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渠道的嬗变过程中,制造商原有的渠道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滞后和不适,因为渠道各方都想成为渠道的主导者,原先制造商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渠道一体化、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研究不确定性对强势零售商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决策的影响,应用多目标规划和非合作博弈解出了三种回收渠道(零售商回收、制造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下多目标效用函数的均衡解,并与确定时的均衡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确定性使三种回收渠道的回收率降低、销售价提高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效用值减少;与制造商领头的确定性闭环供应链不同,制造商和零售商都会选择制造商直接回收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