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调查性报道?据<新闻学大辞典>的注释:"它是一种较为系统、深人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这是西方新闻学所下的定义,从我国的调查性报道的实践上来分析,更确切的解释是:"调查性报道,是指以新闻传播媒介为主体,记者为主要调查人员,通过一系列采访和更加有针对性、专门性、专题性、系统性的调查研究而产生的新闻报道.它具有较强的新闻性、针对性、指导性、参与性、政策性、接近性."引[1]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调查性报道重在向读者旱现调查过程,展示调查过程,在展示过程中表达观点,最终用活生生的事实和可靠的数据回答所报道的事实"为什么发生"或"怎么回事"及其"事实可靠程度"等同题.最终起到不同层而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袁珂 《魅力中国》2010,(34):105-107
电视记者出镜一般出现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以其显著的电视特色和现场魅力,使报道内容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然而任何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主观活动,总是具有主观性和倾向性的,必要的主观性的渗入往往能够使新闻报道超越表面上的客观,从而使新闻报道更接近事实的本来面貌。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出镜的表现形式谈起,论述了记者出镜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出镜记者。  相似文献   

3.
黄钰 《魅力中国》2008,(4):16-17
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自1996年开播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节目已成为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典范。本文以最近一期节目《虎照疑云》为例,分析总结了新闻调查的文本的特点,尤其是记者话语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宇航 《理论观察》2009,(2):167-168
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观察、边采访、边口述、边录音而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它具有传递迅速,现场感强等优势,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因此,广播电台的记者应充分掌握广播的特点,切实搞好新闻现在报道。  相似文献   

5.
于广翔 《理论观察》2013,(10):83-84
公众所持记者形象虽谈不上很差,但无论如何无法用“优秀”一词来概括.尽管当前我国一记者总体形象良好,其中仍有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公众对记者工作及生活情态认识差异较大,有些存在刻板印象;公众对一记者的职业道德不甚满意,评价偏低;公众心目中,一记者人格品质非常一般;大部分人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现实的媒体接触率、利用率非常低;当前新闻教育或多或少存在脱离实践、新闻系学生专业意向淡薄、新闻理想缺失问题;新闻联系人对记者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的评价最低;一记者自我形象非常好,与公众评价存在差异等等.  相似文献   

6.
危险废物焚烧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公众参与是验收监测组与公众之间一种连续的、双向的交换意见的过程。针对危险废物焚烧项目特点,阐述了危险废物焚烧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中公众参与的含义、调查方法、调查表设计、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选择上海和广州公众作为假冒伪劣商品问题的调查对象,不仅缘于技术考虑,更重要的在于这两大城市是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大都市,公众的心态最能够反映出“打假与发展”的某种境界。此项调查的问卷,涉及到基本估计、商品领域判断、商品地域分布判断问题,其中包括公众感受、打假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于现场报道这种形式,过去只把它运用于电视新闻中,但较大规模地运用于电视专题、综艺节目中还是近几年的事。完全采用现场同期声的口头报道,有的则是多种形式的综合使用。它们各有所长,各具特点,当然,质量也有高低之分。由于它采访形式、拍摄方法的不同,如何更好的运用现场报道这种形式,可以说是一个正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结合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一、注意处理好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在现场报道中,记者(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一般都要出现在屏幕上,他们都是新闻的报道者。我们可把现场报道大致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事件为主;一种以采…  相似文献   

9.
王迪 《魅力中国》2014,(20):284-284
近年来,我国公众运用大众传媒参与反腐的案件日益增多,大众传媒的社会监督功能愈加明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记者和新闻媒体存在一些思想误区,导致反腐报道无法很好地实现其传播信息、监督公权和警示启迪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反腐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反腐报道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现场报道又称口头报道,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边看,边说,边录音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特点是记者不是带着事先写好的稿子到现场去念成是去背,而是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口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现场报道的任务就是把正在发生或在进行的新闻事件,及时真切地告诉听众,使听众身临其境。它具有很强的传真性和听觉形象性,是一种极富有生命力的新闻报道形式。然而,当前在部分广播新闻工作者中却存在这样一种观.入,认为只要是记者到现场去说,再采访几个人就是现场报道。因此,有的报道是记者在现场充当了广播播音员的角色,缺少记者在现场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1.
王冰楠  王丹 《理论观察》2003,(4):102-103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即兴采访可以通过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语言交流,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突出新闻调查报道的调查性,能扑捉新闻报道中鲜活的个性语言。搞好即兴采访,记者必须在采访前做好充分准备,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具有完美的荧屏形象。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四个城市的实证调查,描述了当前公众在应用互联网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有关内容安全方面的意识和监管需求。调查显示,公众最为关注网络病毒和网上交易安全,有一部分人通过网络来获取涉性信息,但他们并不担心这些信息对成人造成伤害。公众希望政府对网络交易安全、虚假信息以及国家主权信息等方面加强监管,但并不希望政府过分干涉网络言论。在当前网络治理中,政府角色是决定性的,NGO、公众等参与有限;政府网络治理呈现强治理意愿一弱治理能力的特点;公众的需求与政府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对互联网的管制存在大量的非正式和非制度化的形式。最后,论文就创新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锐  闫冬 《黑河学刊》2002,(4):65-66
科技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普及科学知识并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但是,目前很多科技新闻报道却很不尽人意,写法上千篇一律,“内行不想看,外行看不懂”,降低了可读性,从而影响了传播效果。前不久,记者在某市外县区和某社区就读者对科技报道的关注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读者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文章可读性差。也难怪,呆板、沉闷、生僻、无趣、接近性差的科技报道,有谁会喜欢读呢?有些科技报道,包括科技成果报道,所以不能写得兴趣盎然、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是心中没有读者,不了解读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郑惠钦 《魅力中国》2010,(19):145-146
我们常常把电视新闻报道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件性报道,另一类就是主题性报道,无论是从中央台还是地方台,只要各级政府的“一把手”没有活动。或没有重大事件发生,在当天的新闻节目编排中,第一条往往是主题性报道。从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对于主题性报道,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一种是记者上交的稿子很简单。找个由头切入,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伞国两会3月初将在京召开,公众最关心哪些问题?日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推出大型网络调查。截至2月11日8时,在2011年你最关注的十大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24284票暂居榜首。  相似文献   

16.
正"太太团"指随队参加足球比赛的某国球员的太太或女友。她们是大赛期间球队主教练最头疼、公众最关注、最容易成为球队糟糕表现"替罪羊"的一群人。"世界最美体育记者"一萨拉·卡波内罗30岁,西班牙球星卡西利亚斯的女友,西班牙电视5台体育记者,多次采访世界杯,曾被美国版《男人装》评为"世界最美体育记者"。图为2010年6月22日,南非世界杯小组赛西班牙VS洪都拉斯,萨拉·卡波内罗在准备现场报道,远处正在场内热身的球员就是卡西利亚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可。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及时性、信息交互性、内容生动性和受众广泛性的特点,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的优势和意义,通过合理运用,推动共青团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长发 《魅力中国》2014,(25):270-270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采访难度很大,对真实性要求很高,如何确何这类报道准确,严谨,不打官司、不惹麻烦一直是新闻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践,从事前准备、现场取证、专家把关等环节入手,探究维护调查报道真实性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记者肩负着传递进步信息、净化社会风气、匡正正义、发扬公众治理等多方面的责任。然而,据相关调查显示,记者这个崇高、受人尊重的职业是仅次于矿工、警察,位居第3位的十大危险职业之一。针对这一高危群体.太平洋财险公司在2003年9月份率先推出新险种——“记者险”。但这一适应市场需求的险种.推出至今购买者却寥寥无几。本文就这一现象分析探究了“记者险”有价无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郭宇 《中国经贸》2011,(14):157-157
对于经济报道记者而言,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怎样使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民众生活。扭转并改善经济报道现状的有效途径就是以民生为视角来组织经济新闻。本文将主要从三方面对强化经济报道的亲民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