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一门比新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更古老,却比新古典经济学的身躯更年轻的学科,分工理论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在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的框架下分析温州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分工自发演进的过程,并探讨温州在近几年遭遇的发展瓶颈以及出现的产业空洞化、代际锁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历史,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和新兴古典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互利性的产业间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新阶段;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又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回归了斯密的分工专业化思想,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新古典到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以来 ,杨小凯等人将古典经济学中分工和专业化的高深经济思想形式化 ,发展出新兴古典经济学。其中 ,斯密用分工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论述被发展成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本文旨在将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进行比较 ,并作出一些简单的评价 ,认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可能正代表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化的回顾了经济学早期的分工思想、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以及近代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在每一个时期分别研究有代表性的大师的思想,在经济学早期,我们选取的是柏拉图、色诺芬。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以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的思想为主要研究的方向。在现代经济学时期,由于阿林.杨格和杨小凯的分工思想最具创造力和权威性,因此在分工等理论百家争鸣的近代经济学时期,我们重点研究了阿林.杨格和杨小凯的分工思想。因此本文的写作旨在通过查阅大师的著作,深入地研究大师的思想,梳理由专业化与分工提高效率到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分工演进与城市群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效率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是效率理论。古典经济学,从亚当.斯密的鸿篇巨著《国富论》那里就阐述了经济学的精髓是分工效率理论和竞争效率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继承了亚当.斯密竞争效率思想,却抛弃了亚当.斯密的分工效率理论,用配置效率——帕累托效率,取代了效率概念,虽然树立了帕累托效率在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却由于其狭隘性和静态性质多遭批评。此后,在对主流效率理论进行批判的时候,新奥地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动态效率理论。效率理论仍在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回顾了经济学早期的分工思想、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以及现代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在每一个时期分别研究有代表性的大师的思想,因此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查阅大师的著作,深入地研究大师的思想,梳理由分工提高效率命题到产业集群理论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9.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关于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但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经济学关注的重心由经济组织问题转到了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才重新复兴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李刚  顾晓伟 《华商》2008,(20):6-7
斯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分工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他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分工经济思想。后来,在"边际革命"浪潮下,斯密所开创的分工经济思想逐步淡出了经济学的视野。然而今天,在边际分析方法主导的主流经济学发展困难重重,而新兴古典经济学派日益兴起的情势下,斯密的分工经济思想大放异彩,再次闪现出其不朽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期我国区域分工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鹏 《财贸研究》2005,16(5):11-15
本文在探讨区域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区域分工的特征与发展势态。作者指出,在全国产业结构趋同客观存在的同时,资源型区域产业虚髙度化明显,区域分工向不利于其长期战略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出了协调我国区域分工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2.
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回归:一个学说史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一些学者一直致力于流通理论或流通经济学的构建,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仍未能摆脱流通理论的贫困状态。对于如何构建流通理论,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尤其对于流通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依然存在争论。文章主要沿着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探寻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踪迹,以期对诸如流通理论的存在性、流通理论的研究对象或核心范畴、流通理论与新兴经济学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以生产过程分节化和中间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时代,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角力场。本文对2000-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程度及分工地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GVC分工地位指数总体小于美国同期值,美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处于相对上游环节,这与中国制造业后向参与GVC分工程度较高相一致。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不具竞争优势,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GVC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需加快受制产业的自主创新步伐,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而新古典(New Classical)革命和新凯恩斯(New Keynesian)革命都试图把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稳固的微观基础上,认为宏观经济学应是经济主体在约束条件限制下,根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进行最优化行为这一基础上去确定宏观经济总量,但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的局限性也随之突显出来。因此,从物理经济学的角度,分别讨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旨在探讨研究中所涉及的"代表性个体"、"预期机制"、"计量验证"等分析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Business Economics - The standard labor contract is increasingly replaced by flexible and diverse alternative work arrangements. We discuss, in the context of firm labor demand when product demand...  相似文献   

16.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现有几何图形分析存在着两个明显的不完善之处:一是在研究过剩供给时没有考虑到贸易之后各国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对国民需求变化的影响,从而使得现有分析对某些问题的解释不够清楚,在作几何图形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二是在分析大国与小国之间的贸易时对有关问题解释得不清楚。本文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分析的这两个不完善之处,为完善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补充了必要的内容,供广大学者在教学与研究当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Business Economics - What is the strategic value of flexible labor contracts to worker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examine workers’ labor supply decisions when choosing among alternative...  相似文献   

18.
潘安  王迎  戴岭 《商业研究》2020,(3):49-57
基于总贸易核算法和WIOD数据,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考察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利益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并通过垂直专业化结构讨论了贸易利益与分工地位存在的关系。研究表明:2000-2014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中的贸易利益占比和GVC分工地位均呈现出“V”型的变化趋势,中国主要处于GVC分工的下游环节,在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中处于相对不利的贸易利益分配地位;中国处于较低GVC分工地位的原因在于通过“加工贸易”模式参与GVC分工,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典型,导致中国的贸易获利能力相对较弱;俄罗斯和巴西的贸易获利能力有所加强,并处于相对较高的分工地位,印度的贸易获利能力和分工地位均有所下降。因此,与金砖国家贸易合作对中国在GVC分工体系下提升贸易获利能力和分工地位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技术变迁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式,成为报酬递增永不枯竭的源采.马克思区别了企业内分工和社会分工,强调分工与收入的不匹配会导致经济危机爆发.此后,鸟歇尔引入了外部经济概念,阿林-杨格借用了迂回生产的概念.在知识经济中,报酬递增使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开拓持续发展和发展的正确走向.知识经济的实质是报酬递增经济.  相似文献   

20.
从分工和演化角度来看,个人效用是由社会技术和制度发展水平决定的。个人决策相互作用形成了自然经济、部分分工、完全分工等不同的组织与市场结构,也相应决定了物流组织的结构与形式。把固定学习和训练成本、技术和制度纳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利用超边际分析能够很好地说明物流组织的决策机制。而且,通过分析发现,无论固定学习和训练成本处于较低还是较高的阶段,都存在着物流组织结构从部分分工向完全分工演化的动力机制,即自营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组织变迁,从而实现了在理论层面上将物流纳入经济组织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