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社会排斥"与农村"新贫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趋于缓慢,农村"新贫困"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新贫困特点,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返贫致贫的制度性原因,在于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2.
为防范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细分人力资本维度并基于贫困的多重视角,总结我国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对促进非农就业、农户减贫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面板数据,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户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和降低贫困脆弱性,且教育的边际作用大于健康;劳动力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促进农户减贫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且在教育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作用相对更大;不过,家庭抚养负担反向调节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防范农村返贫致贫及治理相对贫困值得延续以往的有益经验及道路,大力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促进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坚持发展教育扶贫,通过扶智赋能来持续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与“因灾致贫”一起构成我国当今农村居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迫切要求,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消除绝对贫困的方式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谱写了世界减贫历史的新篇章,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展望未来,中国面临着巩固脱贫成果,防止绝对贫困人口返贫,以及消除相对贫困的严峻挑战。但是,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理贫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巩固脱贫成果、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现代化国家相对贫困治理体系,把握战略机遇期,创造国际治理贫困新格局等政策措施,中国就一定能够从容应对这一挑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脱贫攻坚战略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但农村由于社会资本发展和建设不足,使贫困具有现实、未来和动态的特点。有关部门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也应持续关注农村贫困脆弱群体,深度反思脱贫后预防返贫的社会问题,更需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建议有关部门通过提升村民自身社交意愿,扩大接受教育群体,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等路径来预防辽宁省乡村返贫。  相似文献   

6.
测度并识别多维贫困地区对当前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有效防止返贫的机制并逐步消除相对贫困意义重大,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为此,在脆弱性-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县域层面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以2013—2019年甘肃省各县区数据为样本,展开县域尺度的多维贫困识别,探讨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精准扶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成功后,甘肃省多维贫困程度缓解成效显著,各县区贫困现象均呈减缓趋势;(2)甘肃省县域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及陇中地区的南部,贫困程度较低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河西走廊,整体呈现“西富南穷”的现象;(3)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及人力资源短缺是阻碍甘肃省县区脱离多维贫困的主要因素。进入贫困治理新阶段,更应从多维度识别贫困,防止返贫,探索有效治理相对贫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已进入最后一公里,扶贫任务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在此阶段,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如政策落实不到位、各方力量难积聚、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难度大、脱贫群众易返贫等问题,因此未来我们仍需要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扶贫事业,同时要深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重点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同时,仍然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仅是消除绝对贫困的第一步,由于经济增速下滑、政府债务高企、老龄化加剧的等问题,消除贫困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本文立足于当下我国精准扶贫的客观事实,分析了继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几大难点,并探讨了脱贫攻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研究中国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农村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思想观念和迁移能力等人力资本存量对其家庭贫困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工作效果显著,扶贫战略布局发生了重大转变,扶贫生态圈的观点应运而生.在加快区域性扶贫生态圈建设的背景下探讨防范系统性返贫,对提高贫困人群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扶贫生态圈的建设既需将数字化能力、大数据分析与相关产业链相结合,也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政策为引导,进而为有效扶贫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相似文献   

10.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在中国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既有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也有西部贫困文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文化素质过低的原因.这些原因造就了西部贫困人口的能力贫困,致使他们长期处于贫困的再生产状态.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国政府把消除贫困作为一个长期的社会目标,尤其在西部.可通过西部经济增长,加快城镇化建设,改变观念、强化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及帮扶体系日渐完善,但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因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各种心理的困扰产生了"精神贫困"的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应理解贫困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注重在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精神关怀,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如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顺利转变社会经济二元结构,提升我国城市化水平,消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贫穷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究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就要考查失地农民的数量,多角度分析失地农民致贫的原因,必须要重视就业培训,完善相关保障,扶持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用地审批和管理,严格土地交易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贫困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都做出了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承诺,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努力解决贫困生的问题.目前,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缺乏协调统一的资助措施和足够的资金支持,社会参与资助力量薄弱,忽视贫困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文化心态、心理状况等问题,提出应确立政府在资助高校贫困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及多元化的资助制度,建立经济救助与人文精神关怀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旅游扶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略意义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旅游扶贫的认识,探讨了旅游扶贫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对旅游扶贫开发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使其发挥更好效用。  相似文献   

16.
日渐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开始困扰浙江社会的稳定,并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绩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以确保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继续发挥好以消费治理相对贫困的作用,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后小康社会以消费治理相对贫困的现实意义及其实践成效入手,在重点分析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体验有待改进、长期可持续性有待观察等制约以消费治理相对贫困现实问题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贫困的顽固性与扶贫济困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全面小康建设全局的大事.国家对贫困救济承担基本责任、救济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及管理的分层次等英国济贫制度的设计与选择,对于我国在绝对贫困救济立法中妥善处理好绝对贫困救济的对象范围、救济标准的确定、主体制度的选择和救济资金的筹措等关键性技术问题提供了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选取四个维度9个贫困指标,运用自助法(bootstrap)考察了基础设施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和城乡差异,并对不同收入组的多维贫困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交通、卫生和生态基础设施均具有降低多维贫困的作用。(2)基础设施降低了农村住户的多维贫困,但是对城市住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不明确。(3)交通基础设施对降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周期变动的规律,卫生基础设施对降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逐渐变小,生态基础设施对降低多维贫困的贡献率呈现倒“U”型。(4)社会不安全加剧了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多维贫困状况。(5)卫生基础设施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对高收入组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