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由于存在"生产""无形资产"的企业,无形资产的概念应以"非销售目的而持有"加以限制.针对一些特殊情形,实务中应增设无形资产清理科目,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细化无形资产摊销和处置的核算.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下,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的条件、原因、方式、结果与账务处理流程等,在此通过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进行比较,加深对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认识,为今后顺利完成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拟对新旧无形资产核算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不断建立健全的今天,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已经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拥有无形资产的企业更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现如今,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无形资产价值的竞争上。虽然如此,仔细研究我国有关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仍然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因此,无形资产的核算以及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无形资产,是指价值依附于资产所持有的权利而无实体存在的资产.由于无形资产未来的效益价值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且大多数无形资产不能与企业或企业的有形资产分离;因而如何对无形资产进行会计计价,在财务报表上如何反映,一直是会计领域的一个难题.在资产评估实务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收益现值法、市场比较法与重置成本法.是不是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评估无形资产呢?这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改进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日益增加,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知识产权的确认和使用将更加规范,而无形资产成本的摊销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而影响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一、确认无形资产摊销的误区无形资产由于没有实物形态,虽然可以在企业中长期使用,但在会计核算中不体现其原始价值,其成本在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这一特征和核算上的相应规定使很多的实务工作者甚至理…  相似文献   

7.
2000年财政部颁布并于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从确认条件到披露信息,做出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为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其中的一些规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有关人士探讨。一、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规定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作了较大范围的变动。首次提出了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该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使无形资产更加符合资产定义;对无形资产的入账金额作了相应变更,其中,自行研制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申请…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社接受和使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要严格按照申报批复的项目内容使用和列支,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具体会计实务如下:1.农民合作社使用财政补助资金取得固定资产、农业资产、无形资产等时,应通过"专项基金"科目进行核算。按实际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牲畜(禽)资产"、"林木资产"、"无形资产"等科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向我们快步走来,网络经济迈入飞速发展阶段,无形资产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域名作为一种新的无形资产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如何正确确认与核算域名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域名的会计确认与核算作一初步探讨。一、域名的涵义及特性1、域名的涵义域名是在Internet网上登陆的地址。上网的企业或个人,都必须在某一网络服务商处申请专门属于自己的主页,宣传自己的信息资料,进行网上交易。该主页的专有代码,即网页的名称,称为“域名”。例如,sohu.com.cn就是搜狐公司的域名。域名虽然是网络中的概念,但它…  相似文献   

10.
企业无形资产的估价与核算王铁华无形资产通常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能使企业享有某些特殊的经济权力或能给企业带来高于一般水平收益的资产项目。一、无形资产的构成与分类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构成内容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租赁权、特许权\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向我们快步走来,网络经济迈^飞速发展阶段,无形资产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域名作为一种新的无形资产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如何正确确认与核算域名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课题,本拟对域名的会计确认与核算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内容。本文从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当期、持有期间以及摊销完毕期间对内部交易无形资产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进行阐述,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以指导会计人员的实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均将"土地使用权"放在无形资产中核算.笔者认为,不论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土地使用权三者的概念关系进行辨析,还是从会计核算的原则和经济后果角度衡量,都是不妥的.建议把土地使用权列为固定资产下独立二级项目核算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无形资产的核算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拟对新旧无形资产核算之间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如专利权、版权、商标、商誉、租赁权、特许经营权等。它们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企业获取高于一般水平的盈利。我国国营企业以往对实际发生的无形资产投资,不单独核算,只作企业管理费支出处理。随着中外合资企业及国内企业间合营、联营的发展,除用于固定资产、货币、物资等有形资产投资外,还可用企业的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作价投资。这就要求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作出较为妥善的处理,1986年,农牧渔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乡镇企业会计制度》,及1989年财政部颁布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先后将无形资产列为正式科目,并对其内容和核算方式作了一定的规定。这就为企业正确管好用好无形资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就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处的地位以及如何管理好无形资产,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全面准确确认、计量和反映单位职工薪酬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会计制度下,会计人员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实务中,常存在核算范围、内容理解不准确、社会保险账务处理错误、与有关概念混淆等问题。结合新旧制度科目对比和会计处理实践,对科目核算常见争议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完善科目核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有些行业无形资产的比重甚至超过有形资产的比例,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而商誉这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也与日俱增,商誉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十分重视的问题。一、准则对商誉新规定的理由商誉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表明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由于商誉不可单独存在,只有在企业整体买卖或兼并中作为一种“差额”表现出价值。我国传统的会计学遵循“谨慎性”原则,通常把商誉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在会计计量上,只对外购商誉入账,而对自创商誉一…  相似文献   

18.
森林采伐木材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是林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木材成本的核算,是建国初期按苏联的核算模式学来的.木材工业苏联称之为木材采运工业,和煤炭工业一样按采掘工业进行管理,因此在木材成本中只有木材在采伐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勘单位逐步向企业转化,矿业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给地勘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和经济增长点,矿业权的属性和相关的会计核算对地勘单位矿业权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由实践科学发展观可知,无形资产概念的创新是一种必然,矿业权的行政权利以及后期投入的增值,使其成为无形资产中的一项新内容。矿业权资产的会计核算,应参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会计核算设计设置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和主要会计分录、期末摊销、计提减值以及列报披露等相关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创新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势必大大增加高技术含量的无形资产,以获取超额利益和处于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根据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企业应认真搞好自创无形资产的核算。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这些无形资产一般研制过程较长,而且能否成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讲,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包括研制过程中为创造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