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4—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使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我国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的TFP增长相对于制造业滞后,而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却增长迅速,且东部地区的增速快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指出:Baumol的服务业"成本病"理论仅适用于服务业整体,并不适用于具有中间投入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国制造”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引发能源不足、环境污染恶化和贸易争端加剧等问题,中国制造业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亚产业,具有能耗小、污染少、附加值高等方面的行业特点,加快其发展将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间的产业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作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核心的投入要素,可采取"干中学"的方式加速其成长和培育。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部地区1992-200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指数法,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总体上由负值(-0.8%)转为正值(7%),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8.8%提高到14.3%,对东部地区的追赶效应明显,但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从溢出渠道看,技术效率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与制造业FDI相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且制造业FDI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二者溢出渠道不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动力因素呈现地区分化特征,中东部地区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FDI、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人均资本存量、制造业FDI和贸易开放等,这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探讨》2017,(1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3)不同地区门槛水平的分布呈异质性特征,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考虑人力资本的随机前沿分析法,利用中国29省市1993—2004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在1994—2004年间年均增长4.92%,其中技术进步率为3.21%,技术效率改善1.71%。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技术效率变化对TFP增长起着补充作用。考虑人力资本后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率下降,但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变化及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均有所提高。区域TFP增长不均衡,但技术效率存在收敛性。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和动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都显著地改善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效率,进而提高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长期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抑制了中国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改善.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得到相关启示,促进...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Malmquist-DEA指数法测算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TFP增长变动情况,并对行业异质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TFP均呈增长趋势,并表现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但各指数的差异程度没有明显的趋同或扩大趋势。1991年~2002年,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自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2003年之后,则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另外,除市场开放度对TFP增长起负面影响外,创新投入、消费需求、工业化程度等因素均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生产性服务业是否有效地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借助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投入变量引入制造业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动态最优化的方法推导出投入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增长率呈正比。最后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投入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测算,发现目前我国只有"金融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两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高,而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1.
李晓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7):101-105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08—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大;互联网的发展对服务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业技术效率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省会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地,以此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客观的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变化及收敛性分析发现,1995-2009年,省会城市生产性服务业TFP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以及31个省市区的平均水平,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是其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则出现少许负增长,说明产业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TFP增长虽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但呈现收敛趋势,且部分城市已显现明显的"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技术进步率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广州市1988—2007年服务业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对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存量1%的增长可以导致服务业增加值0.84%的增长;相应地,劳动投入1%的增长可以产生服务业增加值0.26%的增长。但是,服务业整体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仍然比较低,技术进步表现较佳的行业往往就是地方服务业的主导行业,如金融、国家机关和科技服务业,它们是广州吸引投资、保证产业繁荣的关键。而交通、批发零售、卫生和教育的技术进步水平有待提高。本文建议强化技术和利润之间的联系,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沟通的开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1990年至2003年我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3年中国电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1%,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都有所提高,然而我国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电信改革,如引入竞争、邮电分营、政企分开、电信重组等,使得在改革的不同阶段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我国电信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也反映了不同改革措施对我国电信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不同影响,从而为政府制定下一阶段的电信改革和发展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业自1978年以来持续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其增长因素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资本和劳动力,技术进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本文利用基于产出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 - 2009年中国大陆(内地)地区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1)剔除2003年“非典”疫情的极端影响,在2000 - 2009年间,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力量;(2)虽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存在显著差异;(3)东部旅游业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4)中部地区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原因较为复杂,表明该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不均衡;(5)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技术进步速度明显慢于东部地区,说明西部旅游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东、西部地区1996—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比较了全要素生产率不同估算方法的基础上,估算出了我国1996—2005年间东、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做了简要分析。分析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国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呈现一种相对下降的趋势;我国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一种相对上升的趋势,这种上升的趋势要好于东部地区下降的趋势。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会发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更多的是技术效率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