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揭示了影响增值业务产业价值链上运营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力量对比和关系发展的本质因素是客户数量和客户价值,将二者合称为客户质量,其中客户价值被量化为货币收益价值和客户增量。并以移动运营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关系特征为基础提出了客户引力假说,建立了运营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力量对比模型以及关系模型。通过关系模型说明运营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在关系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关系发展趋向,将其作为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实行关系营销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我国电信业已正式进入3G时代,而3G业务应用的成败是发展3G的关键.本文阐述了3G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开展3G业务应用的风险.并通过对3G业务内容和业务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了3G业务应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3G时代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3G时代,而移动商务的成败是发展3G的关键.本文阐述了3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3G时代移动商务的业务内容,分别分析了三家电信运营商在当前阶段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4.
即将启动的3G无疑将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因为当3G牌照尘埃落定以后,真正开始唱主角的就是内容提供商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通信业逐步全面进入3G时代,大部分的电信业务将和视频息息相关,手机视频业务收入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手机视频业务发展还面临着技术不成熟、业务种类有限、用户使用习惯不成熟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清晰且盈利的商业模式。因此。本文运用产业链相关理论重点研究3G时代手机视频业务的商业模式。通过对手机视频业务产业链的分析,以及对其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的逐一分析,本文手机视频业务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1)优质的网络是业务发展基础;(2)丰富的内容是业务发展的关键;(3)培育用户市场是重点;(4)产业链上下合作是核心;(5)创新的营销方式是捷径。  相似文献   

6.
3G时代天津移动通信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从2G向3G的快速演进,中国的3G时代即将开幕。3G时代的到来将使得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多元、竞争领域更丰富、竞争手段更多样、竞争节奏更快速。文章通过宏观发展环境和电信产业环境分析,提出了3G时代天津移动通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集群模式,集群成员间合作与竞争是集群演化的动力,探寻集群成员间合作与竞争活动的规律,对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间合作与竞争活动分析的基础上,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思想,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间合作与竞争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与扩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及电信产业的重组,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由双寡头竞争形成新移动与新联通、新电信三寡头竞争的格局。三大运营商无法通过合作博弈的共谋方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竞争压力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争夺客户,价格战不断上演,给运营商乃至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建立三人、三维博弈模型,从产品、价格、服务三个维度研究三个电信运营商的动态博弈行为。分析博弈特点和电信运营企业的竞争策略。论证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寡头在电信重组和3G时代到来的时刻,放弃价格战,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加优惠的价格,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面向3G手机视频服务提供商北京风网公司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北京召开"新电影、新媒体、新百花"新闻发布会,宣布第28届电影百花奖新的评选办法和参与方式,并且启动了百花奖的官方网站.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合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支持的合作,双方在内容上达成的合作意向更具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博 《经济视角》2011,(11):54-55
本文首先分析了通信行业收入与投资、用户增长、产业链以及消费模式等,指出3G运营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联通的3G竞争优势,最后探讨了通信行业在3G时代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通信行业收入与投资、用户增长、产业链以及消费模式等,指出3G运营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联通的3G竞争优势,最后探讨了通信行业在3G时代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产业部授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通信公司移动通信服务许可证,酝酿已久的中国3G时代拉开帷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创新扩散理论以及移动性研究,建立3G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苏北地区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验证,探究3G业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影响和挑战,对商业银行在合作博弈过程中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认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维持合作竞争关系是商业银行在支付业务等业务领域获取主动权,保证核心竞争力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电子商务服务商分析——基于产业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淑蓉 《经济问题》2007,336(8):32-34
现实生活中,电子商务产业链具备技术推动型、特殊的产业链构成和产业链链条长等明显特征.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电子商务服务商有二类:一是以网络接入服务商、网络运营服务提供商、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和商业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系统服务商;二是以B2B、B2C、C2C为内容的提供交易平台的和以信用认证、电子金融、物流配送为内容的提供服务平台的中介服务商.  相似文献   

15.
借用生物数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探讨研发资源配置竞争下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关系。结果表明:1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之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受到不同模式最大创新收益及模式间竞争强度的影响;2一种研发模式要想在竞争中战胜另一种研发模式,以绝对优势胜出,需具备初期创新收益高的优势;3有限研发资源约束下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的替代互补关系并不稳定,开放式研发资源系统有利于二者互补关系的稳定;4竞争强度降低可促使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经过动态转换后保持互补关系,但创新收益会随着竞争强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研究较多,但以供应链间横向竞合战略作为前因变量、以创新绩效作为结果变量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构建供应链间横向竞合战略、信息共享与创新绩效关系理论模型,对广东省163家制造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竞合战略、信息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将信息共享分为信息共享内容和信息共享质量两个维度,将创新绩效分为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维度。结果表明:竞争与合作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相对于竞争而言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竞争与合作均可通过信息共享间接作用于创新绩效;合作对信息共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竞争对信息共享和合作均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3G时代对于中国移动来讲,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面对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审时度势进行战略上的调整。从注重3G网络与2G网络的共存和共同发展、重视“眼球业务”、打造“特色业务”、关注“农村市场”、关爱“特殊人群”、重视“集团客户”业务的设计和营销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移动应对新环境、新局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梦网”业务,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该业务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并很快带动起了一批内容提供商(ICP),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移动梦网业务的核心是网络运营商与ICP进行有效的合作分成,这种经营模式代表着一种以移动运营商为中心的电信产业链合作共赢的趋势。本文拟从网络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对这种以运营商与ICP合作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进行一般分析,并以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业务实践为例进一步深化对这种模式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随着中国电信“天翼”、中国移动“G3”、中国联通“沃·WO”等移动数据业务品牌的陆续推出,我国3G正式进入商用,国内移动市场进入“三国演义”时代.目前电信业的发展已呈现出语音业务逐渐饱和,多媒体业务快速发展的特点,增值业务迅猛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移动数据业务成为3G普及的重要推手,将吸收更多的用户体验3G.不少分析机构和专家表示,未来移动通信行业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自增值服务,即移动数据业务.3G移动业务将成为运营商争夺市场的一个新机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3G业务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发展迅猛,如何利用移动增值业务拉动3G用户的发展和增加业务收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从转变增值业务发展内容、调配智能管道、搭建全业务平台、完善智能终端几方面论述现阶段增值业务的发展,带动收入增长和用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